清远环城游憩带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的机制建设
[作者简介] 廖慧娟,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与开发,广东 清远,511500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9-0077-0004
一、环城游憩带
环城游憩带(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是旅游空间结构中的一种新兴地域结构形式,吴必虎1999年曾提出环城游憩带理论,他所指出的环城游憩带这一理论主要从旅游空间的角度来定义的,他认为环城游憩带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是为城市居民以及外来游客提供游憩场所和闲憩的空间,是位于城郊的各级旅游目的地,这些地域处于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简称为“环城游憩带”。在本文中,笔者认为环城游憩带是指以某一中心城市为依托,位于城市与郊区、乡村交错带,它不仅将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在包括在内,而且也包括这些中小城市周边及乡村,用来满足城市居民及部分外来游客周末、节假日休闲旅游度假的需求,是一种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性的旅游空间利用形式。
二、清远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清远已经成为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连续7年GDP增长速度高居全省榜首,清远无论是交通、人口规模、现代科技信息量还是经济发展都已经呈现出非常高的水平,“清远速度”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了清远的城市化发展。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清远坚持协调区域发展的“三圈四带”战略。“三圈”包括南部经济圈(市区、高新区、清城区、佛冈县以及清新县南部、清西平原)、中部经济圈(英德、阳山和清新北部)和北部“三连”经济圈(连州、连山和连南);“四带”就是北江沿岸经济带、清连高速经济带、京珠高速经济带、清佛公路经济带。“三圈四带”通过统筹规划,走出了一条清远特色的区域城乡发展之路,实现清远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走低碳、智慧、生态、城乡一体、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在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动力、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空间、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把城市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一体化。
随着公路、高铁、城轨交通的日益发达,清远城市居民的周末及节假日闲憩的空间选择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众多珠三角城市居民纷纷将出行的半径调整到30km至300km区间,推动了清远的城市化进程,使清远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旅游的新格局已经开始形成。清远以优美的环境、丰富而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区位优势,成为城市居民、以及部分外来旅游者短期旅游度假,特别是周末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
三、清远环城游憩带的形成
清远全面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及后花园发展战略,确立了农业、生物医学、能源、电子等高科技密集型产业和旅游业三大产业的主导产业方向,其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近几年清远城市化发展速度之快,清远城市空间也随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清远城市的游憩空间不断向外延伸,以满足广大城市居民的市场需求,因此清远环城游憩带格局已经开始形成。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周边旅游资源经过整合,已经不仅仅是点状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线状和面状结构,正朝着网络综合结构方向发展,并形成城市旅游、近郊旅游,县域旅游、远郊旅游四个圈层,并在各圈层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分布于近郊、县域、远郊的小镇和农村,它们形成圈层和网络交错的综合结构(如下图1)。
清远环城游憩带孕育大量旅游资源,雄奇险峻的高山峽谷,松涛如海的原始森林、清澈亮丽的温泉、多姿多彩的壮瑶风情,飞霞风景区、广东第一峰、清新温矿泉、英西峰林、连州地下河、三排瑤寨、大旭山瀑布群等,其旅游篷勃发展,形成了清远温泉休闲、漂流、山水风光、溶洞奇观、民族风情等“五大品牌”。随着清远环城游憩带的形成,飞霞山、千年古寨等名胜古迹,天子山瀑布、牛鱼嘴、太和古洞的大自然风光,大小北江、桃花湖的湖江山色,清新、银盏的溫泉度假,三排瑤寨、连州古村的民族风情、阳山渔水风情,连州地下河、燕子岩、仙桥地下河、通天岩的奇峰异洞,英西峰林走廊、英德油菜花、漂流、探险等旅游活动与项目,备受游客青睐。清新生态,飞峡名胜风景,英西峰林,英佛湖光山色,连南、连山、阳山民族风情等环清远旅游的热线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清远的环城游憩带给其城市的经济、文化、城市綜合风貌带来了活力,并且随着清远环城游憩带的不断扩展,清远城市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新建公园和综合治理,并与广州都市圈交通网络形成区域设施和旅游资源的共享局面。
四、清远环城游憩带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一)清远的环城游憩带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环城游憩带的发展几乎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的全部,它可以起到产业群的核心作用。据统计,2011上半年清远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42.2万人次,同比增长53.93%;旅游总收入67.33亿元,同比增长82.61%,其中一天游人数为812.68万人次,同比增长53.91%,过夜游人数为429.52万人次,同比增长53.94%。由此可见,清远旅游业的就业空间不断在扩大,如餐饮、交通、金融、邮政、通讯、商业等方面不断发展,集中表现在清远管辖的三连一阳、清新、佛冈、英德的经济及城市化的产业积聚发挥了巨大的联动作用。如:位于连南县城沿江东路三江河畔的瑶山商业步行街,南接10公里沿河市政景观带,景色秀美、如诗如画,集民族风情与都市休闲消费为一体,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目前全县很多农村劳动力人加入到旅游服务行业,并对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环城游憩带对城市空间的改造具有推动作用,并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
环城游憩带对城市化的空间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原有的城市空间的改造,清远在新城大力拓展的同时,旧城改造也如火如荼。例如:清远市城区洲心街三角村的1100名村民回迁改造后的“城市花园”。 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开发,加强绿地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并对历史建筑和古建筑古遗址恢复、维修,使城市功能也逐渐完善,北江两岸景观带的建设,不断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对清远发展生态型城市起到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
(三)环城游憩带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
环城游憩带是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切入点,由于城市化自身压力形成的外推力,使环城游憩带优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优势,环城游憩带为清远广大市民及外来旅游者提供新的活动空间,分流市区及旅游热点的拥挤程度;同时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从而缓解旅游城市化带来的压力,并且,清远作为正在发展的华南休闲之都,在其城市周围的环城游憩带内的别墅区及景观房产不断推进,并首先被逐渐纳入到清远城市中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甚至在清远环城游憩带中还出现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定居者的居住带。随后,这些居住带会被逐渐纳入到城市建成区中,转变成城市建成区的一部分,使郊区向城市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环城游憩带实现了清远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清远环城游憩带内的温泉、漂流、生态、奇洞、民族资源的品牌影响力也很广,利用周边的山、水、河、湖等旅游景点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探险旅游等,依托清远民族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对清远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发展绿色美食、特色美食旅游,还有节庆旅游等等,并加强交通、景区开发的力度、巩固发展风景名胜区、兴建清远特产购物天堂等,将清远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清远旅游经济,为清远这一宜居、宜旅、宜商的华南休闲之都创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之路。
(五)环城游憩带为发展清远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的延伸部分,它既补充了城市旅游的空白,又发展了城乡旅游,既顺应了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又为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提供了游憩的场所,像清远周边环城游憩带的牛鱼嘴原始生态景区、故乡里风景名胜区,连南连山壮瑶族风情、乡村旅游地、农家乐等这些旅游资源的创新,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六)清远城市化对环城游憩带的空间模式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首先,清远城市化可以激活清远城市内部旅游带的发展,它促进城市内部的环境建设以及城市竞争力的提高等。例如,清远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湖城旅游带进一步建设,飞来湖、北江两岸的景观带的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并发展休闲、房地产、会展等绿色产业,推进了清远作为旅游城市的城市品位的提升。
其次,城市化的发展对近郊旅游带、乡村旅游带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清远管辖的清城区、连州市、英德市、清新县、佛冈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连南瑶族自治县旅游经济连年增长,特别是清新、阳山、佛冈、连南、英德系广东省旅游强县,这都是广州及其清远城市化向心增长的集聚效应的表现;与此同时,随着广州的社会和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迅速膨胀,那么清远所管辖的区县地区以及近距离的其他城市的乡村地带也构成乡村旅游带;而相对较远的城市和地区则构成远距离旅游带及广泛旅游带,相互联动,继而组成环城游憩带。
(七)城市化为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并提供财力保障
因为清远城市化的发展,交通体系越来越发达,城市居民的出游半径越大,清远的城市化为其环城游憩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稳定的客源。并且近几年,随着清远城市化及其旅游产业的发展,很多的投资商来清远投资开发,各种资金向清远城市集聚;同时,城市化的发展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并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前来商贸、会展及旅游,并且对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了一批优秀的策划、旅游人才及管理人才,进一步为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八)城市化为环城游憩带的发展完善了交通条件,并使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
便捷的交通条件是推动环城游憩带发展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清远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其周边的县乡之间交通得到了很大改善,武广高铁,清连高速、清佛等通往县乡及省级和高速公路体系已不断完善,周边的乡村、县镇交通都非常便利,这也有利于游客的旅行,城市化的发展恰恰就解决了环城游憩带的这个首要问题。并且以各种现代交通手段为基础,形成具有高度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能力交换的城乡系统。
总之,环城游憩带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形成的,环城游憩带与城市化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城市化的产生伴随着环城游憩带的区位形成,使环城游憩带不断发展和延伸,环城游憩带对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反作用,环城游憩带拓展了城市空间,并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并加速了郊区及农村城市化。
[参考文献]
[1]陶伟,戴光全,吴霞.“世界遗产地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2 , 22 (4 ).
[2]杨京波.城市化与环城旅游度假带互动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3]阳国亮,乔海燕.桂林旅游空间结构的新型态——环城游憩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