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普通高校保险学科教学培养工作的创新
一、引言
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巨大的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大羁绊。为适应保险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几乎所有的财经类院校及部分综合性大学都开展了保险学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有的院校在传统的金融学专业下设保险学方向,也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独立的保险学专业,个别实力较强的院校甚至构建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培养层次。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而言,保险学科的教学培养工作还非常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最为突出,这一方面导致许多保险专业毕业生难以在保险行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导致众多保险机构急需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
本文基于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在保险学科教学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普通高校保险学科教学培养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对我国保险学科的教学培养工作有所裨益。
二、当前普通高校保险学科教学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由于受主观和客观上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保险学科的教学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社会各界普遍缺乏保险常识,保险学也因此而成为“冷门”专业。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法制不完善及部分保险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不高等多方面的原因,保险业的整体形象欠佳,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存在偏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将保险视为“骗子”而难以接受。此外,尤其对寿险而言,由于寿险公司通常需要庞大的营销队伍,所以普通民众接触最多的就是保险推销员,于是很容易将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在保险推销上。对保险学科的认知偏差导致部分学生缺乏专业兴趣,这给教学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高水平师资匮乏
保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一般说来,一个优秀的保险专业课教师应具备探索和创新、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及必要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养。[1]然而,目前高校在师资招聘中普遍重视高学历而忽视了基本的素养要求,况且目前从事保险教学研究的大多专业教师都并不具有保险专业的教育背景,尽管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对保险学科的发展规律还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更为重要的是,保险属于典型的应用学科,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绝大多数保险专业教师都没有行业经验,这也导致当前难以有效开展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三)教学方法落后
保险学是一门多触角的边缘性学科,既带有极强的理论性,又体现出极强的实务操作性。因此,保险专业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密切结合实际,提高实务操作能力,[2]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普通高校虽然也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普遍的还是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以教师为本位,强调教师的讲授并向学生不断灌输知识,学生仅仅处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从而导致当前的教学培养工作缺乏效率。
(四)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保险学科注重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该学科需要较多的资源投入。但相比其他老牌学科而言,保险学科的力量通常较为薄弱,在普通高校有限的资源争夺战中保险学科通常缺少话语权,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投入上保险学科通常都处在弱势地位,许多普通院校对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实训、实践教学的现实需要。此外,相当多学校的保险实践教学相关软件也已经过时,不可能真实的去模拟最新理念下保险实践教学的种种环节,甚至会给学生们造成一些误导。[3]
三、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保险学科教学培养工作的创新路径
针对普通高校保险学科教学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要搞好保险学科的教学培养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
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必须对保险学科的专业背景进行详细的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保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握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展示保险业及保险学科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还需要认真纠正错误的就业观念,保险专业毕业生并非只能从事保险推销工作,实际上保险公司众多内勤部门如承保、理赔和风险控制部门等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而且随着行业不断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将来保险业的竞争将更多的体现为技术和服务的竞争,这就为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根据保险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当前可以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的互动关系来优化保险教育师资。通过构建和完善实务界与学术界的互动交流机制,如开展课题合作、挂职实践或安排现任教师参加保险公司的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可以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保险学科的教学,可以采取诸如案例教学、PBL教学以及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主要是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迫使学生面对现实思考和决策,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校时就具备适应社会所必要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2]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实质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以具有争议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得到解决方案,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4]项目教学法则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形成各种技能,综合素质得到全方面提高。[5]
(四)加大对保险学科的资源投入
作为一个处于相对弱势的学科,保险学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具体说来,当前需要加大更新实验设备和软件设施的投入,及时更新或构建先进的保险实验设备,购买先进
适用的保险实验软件,加强保险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进而全面完善实验教学环境。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第九批教改项目“河南重点高校保险学(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米双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是保险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4):72.
[2]刘子操,刘璐.案例教学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88-90.
[3]郭卫东.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之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3-104.
[4]秦玲玲,刘永刚.PBL教学法在保险教学中的运用[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1),100-101.
[5]方荣军,玉焕.人身保险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市场周刊,2008(10):150-152.
作者简介:何绍慰(1974-),男,博士,四川德阳人,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