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
摘 要: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决定行政单位财务制度的严格程度,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促进行政单位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就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的原因,进行浅显分析,提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单位 ; 财务管理 ; 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开财”、理财为重点,利于自我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近年来,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有少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出现了内部控制不严,甚至缺失的现象,导致各类经济大案、要案时有发生。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会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运行体系紊乱的局面。当前,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方面缺乏,主要存在以下现象:内部控制分散、重叠、脱节、矛盾、空白、低效;财务人员职责不够清晰,未细化到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权责不清;缺少岗位职责的恰当分离,不能达到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目的,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甚至有的行政单位有章不循,只是将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上墙上”,仅仅是为应付有关部门检查,而在具体执行上却大打折扣,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造成上述缺乏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理念待加强。
一是各级领导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全面,重视程度不够。行政单位的财务是预算财务,较企业单位财务而言,其业务相对单一而简单,不需要象企业一样进行成本核算,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使得有些单位领导重视不够。
二是多数行政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和财务部门领导不是专业财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缺乏财务专业知识,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认知度不够。有些领导认为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建制,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经营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的机制;有些领导把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审计,忽视了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业务部门检查监督前两道防线的作用。
三是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漠。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有时没有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报账程序,没有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做到财务部门各岗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缺少“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意识和措施。
(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待提高。行政单位财会人员存在整体业务素质不够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是部分财会人员是半路出家,后期也未经过系统的财会专业培训,只是通过继续教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后匆匆上岗,大都是“边学、边干、边提高”。
二是由于行政单位财务人员职级与专业职称等级不挂钩,职称不作为提升行政职务的依据,财务人员职级普遍晋升较慢,导致财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进取心,缺乏主动学业务,钻技能的“动力”。
三是行政单位的财务部门多数为办公室的内设机构,财务业务不受重视,为单位的“边缘业务”。
(三)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待健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现执行的部分财务管理规定、制度、办法已不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亟待国家财政部门修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由于物价上涨原因,政府采购目录中规定的协议酒店标准间房价已超过现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中的出差住宿报销标准。
(四)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待完善。一是部分行政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财务监督检查职能由财务人员自己执行,造成“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现象。二是部分行政单位审计人员非专职人员,业务能力难以胜任审计工作。三是部分单位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是同级别机构,审计人员存在“怕得罪人,做老好人”的思想,使得单位审计监督工作疲于应付。
二、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促使有关单位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节约使用财政资金,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贪污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以下对策:
(一)树立内控观念,强化内控意识。一是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承担主要责任。加强内部控制是领导应有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内部控制,支持财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教育职工执行内部控制,理解内部控制。二是财务人员要增强内部控制的意识。财务人员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办事,是其基本的职业规范。防止无原则,惟命是从的人治情况,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
(二)抓制度促规范,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执行,要将财务人员队伍打造成“懂业务、高素质、强作风”的团队,应做到:一是要把好“用人关”,对不适合在财务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应坚决予以调离。二是建立财务人员定期轮岗交流机制,防止财务人员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降低财务风险。三是强化财务人员内部管理,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责任细化书》,明确财务人员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便于相互沟通、监督。
(三)灵活教育培训方式,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财务管理内控机制的成效最终还要依赖于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坚持“两手抓”,在抓好业务发展的同时,着力抓好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财务人员自我约束的素质和能力,做好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二是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采取多种方法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轮训,做好“持证上岗”。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培训,开展“以案说法”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三是建立“评先促学、评劣促改”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的财务人员进行表彰,加大宣传力度,在物质上给予奖励,在政治上给予关心。达到“以强带弱,以好帮差”,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四)强化预算控制,加强资金管理力度。每个行政单位年度经费预算就
是本单位当年的“财政法规”,也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行政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规范合理地使用预算资金,必须做到:一是对部门预算资金实行“年初预算二次分配制定”,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将年度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包干分配,进行全年总数控制。二是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开支。根据人员编制数,对各单位的公务接待费用实行年初定额分配、全年执行总数控制;严格执行国家公务用车制度,严把车辆购置关,杜绝超标准配备;对在编在用车俩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对出国经费,严格执行“出国人员审批程序”,做到“事前严格审批,事后规范报销”。三是严格执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使用制度,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五)加快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到“透明理财”。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贯彻和执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会计科目,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财政预算控制数相结合,构建本单位统一的财务管理应用平台,各业务部门报账员通过前端报账(业务)系统,实现与后台财务系统集成应用,形成业务部门人员和财务部门的人员相互监督、提醒,达到“五个实现”(即: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透明度;实现科目、部门、人员、项目等多维度的专项核算与管理,便于财务数据的核算、分析;实现进一步规范、优化业务报销流程,每个岗位均有处理时限要求,逾期未处理的会被预警提醒、起到督办作用;实现对各部门预算经费进行事前预设、事中稽核、事后监督的全程;实现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统一费用审批单、各类费用报销凭证单的规格,使用条型码功能对会计记账凭证和费用审批单进行编号,便于凭证查阅检索,提高工作效率)。
(六)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同时把行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审计资料、审计信息的共享。
(七)建立违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追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秩序,建立违反内部控制的追究制度,凡遇违规违纪问题,要追溯经办财务人员责任。领导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对由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评估研究
下一篇: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