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进一步开拓农村金融业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14 12:01

摘 要:研究和提供适应“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符合当前各级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在农村地区重点是开发涉农小额贷款、农产品流通贷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贷款。针对涉农贷款无有效抵押、点多面广、循环周期长和贷款时效性较强的特性,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策略要从做好信贷投向与目标市场的定位、努力开发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根据客户群体的特点开发适宜的风险担保模式、着力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宜的业务渗透与市场进入方式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三农” 农村金融 信贷
    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在我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农村域地区也不例外。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农村融资难、贷款难,农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没有融资渠道,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时所需生产资料贷款无法解决等方面种植业、养殖业的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和优势特色产业及龙头企业的兴起更加需要金融机构为之提供更多的扶持,也为县域金融机构拓展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下笔者重点就农村域地区金融机构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大家商榷。
    一、拓展“三农”金融领域的必要性
  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那么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起着相当强的支撑作用。据调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涉农信贷需求越来越旺盛。一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借贷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二是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特别是粮食、棉花市场放开后,农村个体商贸、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其季节性资金需求量较大,周转速度较快。三是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个体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龙头企业正在形成或发展壮大,信贷资金需求旺盛。
  近年来,中央对农村金融问题给予持续的关注和重视,04年以来连续几个一号文件,及今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提到很高的程度。从自治区来讲,2007年2月召开的全区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全区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要求全区金融机构要显著增强“三农”服务的功能。
  二、金融服务“三农”的重点领域
  “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广阔,但其信贷需求大概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涉农小额贷款。由于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绝大多数农户以分散经营的\"\"小生产\"\"方式存在,其大多数金融需求额度小、无有效资产抵押,这和城市经济中借贷主体在规模、资产结构等方面有很大不同。然而,这种小额贷款在缓解农民贷款需求、促进生产方面意义重大,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长期以来,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在农村地区盛行不衰的事实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小额贷款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也有很强的生命力。
  2、农产品流通贷款。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在向商品农业和现代农业过渡的进程中,流通企业起着连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村域地区在农产品交易方面的传统优势日益凸显。许多具有一定规模和交易优势的农产品专业市场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一批有胆识、善经营农副产品经销商活跃在广大城乡之间,发挥着沟通农户与市场的积极作用。县域机构应当抓住商机,在这一领域有很好的作为。
  3、农业产业化经营贷款。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龙头企业及中介组织,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起来,形成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主要表现形式有“公司+农户”,包括“农户+批发市场”、 “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各种形式。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大,也是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领域。支持农业产业化一要选准优势产业,二要选准“龙头”企业。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县域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对龙头企业下游经济体的研究和信贷支持,促进产业链的良性整合与健康发展。
  三、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策略
  如何在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政策的调控下,结合区内金融机构的现状和特点,使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与服务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富于成效,需要我们科学、准确地把握好方向和策略等问题。
  1、做好信贷投向与目标市场的定位。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并非要求所有支行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而要有序开拓,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县域经济和金融的特点及本行资源与条件,做好业务拓展规划。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好行情与市场,找准切入点,有序推进、稳步发展。
    2、努力开发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农村金融市场有别于城市金融,各行有必要加强对服务对象需求特点与自身条件的研究与把握,要努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发和提供更加贴身的业务品种。
  3、根据客户群体的特点开发适宜的风险担保模式。目前,国内外实践成功的农户担保模式比较多,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行业特点加以借鉴。如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尤努斯所创的“小组联保+强制储蓄”模式、国内一些金融机构所创的行业协会组织担保模式、基金担保模式、订单质押模式、联保互助模式,我国经济学家茅于轼创立的村民大会共管模式等。
  4、着力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产品由于其特殊性,在不同金融机构间很容易模仿。因此,除设计本身外,金融产品更应注重通过服务来提升产品价值,塑造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研究如何结合农业经济的特点,调整授信方式和贷款期限、创新担保模式,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有竞争力的利率标准。其次,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服务模式,按照”方式灵活、流程简便、效率快捷、服务贴心”的目标,不断提升支农业务品种在同业中的竞争优势。

上一篇:关于我国社会保险费改税的利弊讨论及可能出现

下一篇:土地批租制度必须改革以弥补房产税开征的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