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财政

发布时间:2015-12-14 12:04

摘 要:

关键词:
一、政府活动范围的界定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共部门的存在是以“市场失灵”为前提条件的。通常认为,市场在这些方面是无力的: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外部经济;不公平的分配;宏观经济效率低下,等等。因此,公共部门必须介入,其目的在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矫正不公平的分配格局;通过税收、支出等来影响物价、就业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正是市场经济赋予政府财政的职能。
  政府财政的职能决定了政府的活动范围:(1)通过税收和支出,提供私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使资源在私人邹门和公共部门之间合理配置,纠正由于“外部经济”和“私人生产成本递减”而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2)通过税收和支出,使收入分配更公平合理;(3)利用政府预算来维持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市场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这个成果不仅属于资本主义,也属于社会主义。作为市场经济,它既可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搭配,也可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搭配。我国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因而夕政府财政的活动范围也就不同。
  如果说“市场失灵”是公共部力介入市场的前提的话,那么,在我国,由于市场机制正在发育过程中,其市场“失灵”的领域和程度相比之下就会更大一些,因而公共部门的范围也就比资本主义国家大一些。更何况在我国:(1)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被赋予了更多的管理经济的职能;(2)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增长的任务远比其它任务更为重要。所以,除了西方国家政府财政活动的一般范围以外,我国政府财政投资将在社会总投资中保持有一定的数量。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的短缺,由于企业、个人行为在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缺乏规范性,因而,通过政府储蓄进行投资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政府选择的投资领域中,首先是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而且也·需要发达的交通、电力、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较好的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增长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项目的经济收益率证实,财政投资在GDP中所占份额上升到某一点时,农业和工业项目中的生产率就会明显提高。据统计,财政投资在GDP中的份额上升到10%时,经济收益率会提高6%以上。国家财政投资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统一市场和传摇信息,最终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我国政府直接经营和控制的行业,不仅包括了西方国家直接经营的邮电、通讯、公路、铁道,而且还包括原材料、电力、化工和一些新兴产业,这对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功能财政
  在财政思想史上,“功能财政”是相对于强调预算收支平衡的“健全财政”而言的。“健全财政”是建立在“市场经济自动调节论”基础上的一种财政思想和财政制度,而“功能财政”则是在否定这一理论的前提下,强调财政调节并服务于经济的一种思想和制度。从极端的意义上来说,“功能财政,,就是彻底取消“财政平衡”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它不过是强调了财政和,经济的关系,即所谓的财政经济学
  “功能财政”的思想通常表达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这是对财政和经济关系的本质一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根据价格所提供的信号自由选择进入的行业和部门,政府的作用不是去限制他们的选择,而是帮助或协助他们作出最佳选择,同时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可见,政府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对经济进行千预和凋节。当然,调节经济必然会造成政府开支的增大,由此可能出现财政赤字。这时,政府就面临着一种选择,要么放弃财政收支平衡,要么放弃对经济的必要调节。前者着眼于财政收支本身的平衡,而后者则着眼于宏观经济的平衡。
  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一方面保持了政府节俭的美德,另一方面防止了财政赤字对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但代价却可能是宏观经济的失衡。按调节经济的需要增加政府开支,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但由此而产生的财政赤字可能又会反过来破坏宏观经济的平衡。由此可见,如何认识财政赤字是作出这种选择的关键。实际上,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需要考查三个条件:(1)私人部门的储蓄和投资之间是否存在盈余?有多少盈余?来自国外的储蓄有多少?(2)商品市场上的供求状况。(3)是否还有闲置的资源?在这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即财政赤字是审慎的情况卞,木能为了财政的平衡而放弃宏观经济的平衡。所谓财政经济学的思想,不过是这么一种思想,即财政只不过是政府的一种手段,而最终的目的是在于保持整个宏观经济的平衡。财政政策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存在的。
三、对财政调节手段的再认识
  财政政策的实施要借助财政调节的诸手段,如税收、支出、补贴、申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其它各手段都是向接通过价格来调节的,只有处理好和价格手段的关系,才不致降低市场机制的效率。在此夕我们仅就税收、支出和补贴三种财政手段作以下分析。
  (一)税收。市场经济以价格为核心,人们在对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作出选择时,都是以价格信号为依据的。如果政府的征收改变了商品的价格,那么,就会改变经济主体的选择。如果市场机制是有效率的,政府征税应以保持中性为原则。那么,政府征税时怎样才能尽可能地不影响市场价格,保持市场机制的高效率呢?答案是,政府税收应尽可能地减少额外负担,并坚持税负公平的原则。对生产者来说,完全竞争和没有外部影响的市场是生产高效率的必需条件。不完全竞争的消除当然不是税收所能办到的,然而,减少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征税成本,保持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却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生产的外部影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税收还可以通过替代效应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政府对某种商品课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自然就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消费改变后,通过价格传递既会使经济效率提高,也会使经济效率低下。
  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中,流转税是以直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方法来调节企业生产的,它不同西方国 家直接作用于价格的商品课税。首先,我国流转税调节经济的作用不是通过价格信一号传递的。其次,我国的产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互不交叉,各种商品的税收负担难以横向比较,这样会影响到商品相对价格的合理性。再次,所得税按经济性质不同分设不同种类的办法,不能保证企业有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最后,税收制度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的作出。
  (二)支出。税收决定了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配置比例,支出决定着政府支配的资源在公共部门内部的配置比例。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财政投资的原则,以及“准公共产品”的定价间题。
  1.财政投资的原则
  政府部门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目的,因而投资的方向和安排投资的原则也就不同。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也需要注意投资的经济效益(尤其要防止以社会效益为借口而牺牲经济效益),私人投资考虑的因素,如边际投资效率和利率的比较,,投资对产出的影响等,在政府投资中也必须适当考虑。在对生产性投资作出安排时,应采用“成本一一效益”分析法,详细论证,选出最佳方案。
  2.“准公共产品”的定价
  政府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如教育、公共交通以及其他公用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价格应该尽可能考虑其成本的大小。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补贴和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制消费者的盲目消费,适当的收费和免费提供相结合,将会使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3.财政补贴
  补贴按其目的的不同,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出口补贴和信贷补贴,其目的在于鼓励企业从事创造外部收入的活动,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类是食物补贴、住房补贴和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这些补贴实际上是政府为了控制物价的配套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和个人收入有一定的保证。在这些补贴中,食品、住房补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居民收入有一定增长、食品供应己经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其补贴的数量应该有所减少,应该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否则,政府将为此付出较大的代价。国有企业补贴分为政策性亏损补贴和经营性亏损补贴,其中,政策性亏损补贴是由于政府干预所造成的,因而亏损应由政府来承担。但是,经营性亏损是由企业本身经营不善造成的,理应由市场机制淘汰或重新组合,如果政府给予补贴,实际上是一种多余的保护,因此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另外,不必要的信贷补贴还会使企业获得比劳动力更廉价的资金,因而导致过高的资本和劳动比率,以致加剧失业。可见,财政补贴作为财政调节的一种手段,必须在尊重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范围和数量。不适当的补贴不仅会给财政带来负担,同时也会导致对某些产品的过度消费和浪费,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上一篇:浅议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

下一篇:论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风险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