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物料清单(BOM)对产品标准成本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12-14 12:07

摘 要:随着ERP系统在制造业的应用,新的成本制度将过去的完全成本法改成了制造成本法,定额成本、标准成本等概念被大量的应用到了实际工作当中,通过定额成本及标准成本管理、成本模拟与成本计划,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成本预测、计划、分析与考核,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关键词:ERP;物料清单;标准成本

  企业的产品标准成本一般构成如下:
  产品的标准总成本?=?标准直接材料总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总成本?+?标准总制造费用?
  一、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标准成本是经过反复认真的分析、模拟和测算后才确定的,标准成本的计算应做好五项准备工作:① 核对物料清单② 划分工作中心③ 确定工艺路线④ 成本中心作业⑤ 物料基本信息。
  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它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材料标准用量,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研究,列出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代用材料,并要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况。其次,通过对过去用料经验的记录进行分析,采用其平均值,或最高与最低值的平均数,或最节省的数量,或通过实际测定,或技术分析等数据,科学地制订用量标准,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物料清单(BOM)。
  二、物料清单
  物料清单(BOM)是组成一个产品的原材料清单。该清单包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物料清单是ERP中FI CO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对于产品成本来说,物料清单决定了哪些材料将被计算进产品的成本,以及加工工艺和计算的顺序。
  产品的物料清单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这样就构成了多层物料清单。对于多层物料清单,ERP系统首先计算物料清单中最低层次物料的成本。随后逐步计算上一层次的物料(半成品),计算过程中包括了已经计算过的下层物料的成本,只是上层物料是包含了下层的加工费用的,并不是单纯的材料成本。
  物料清单的作用如下:
  1、物料清单是生成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信息,是联系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的桥梁。
  2、产品的制造可以根据物料清单生成产品的工艺路线。
  3、为采购外协加工、生产线配料、成本计算、制定售价等提供依据。
  由此可见物料清单在ERP系统中的作用及影响之重要。
  物料清单提供了组装成最终成品的各分装件、组件、零部件和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每一组组装件的用量。
  三、 实际工作当中BOM的制定及使用
  2007年3月份,我们公司开始上线使用ERP系统,从此标准成本和BOM的概念被逐步引入。在此之前,我公司产品成本的计算,主要是通过“工号”进行归集、计算,而计算的结果往往与定额成本相差较大,特别是同一种产品,分不同的批次进行生产时,其成本的波动非常大,原因主要有:
  1、各工作中心的加工进度差异较大,材料的领用也存在不准确、消耗过大、各批次有不同的替代料存在等等;
  2、由于材料定额不准确,额外发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3、成本中心的消耗料、 工位器具、工装等进入到产品成本中;
  4、由于测井产品的特殊性,用户提出的配接要求不同,造成同一产品存在技术攻关的情况,而这部分费用也占用该产品成本;
  5、工时的确认不及时,导致当月应分配的间接费用不能合理的分配;
  6、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直接导致不能均衡生产,致使费用的归集也不均衡;
  7、由于计算过程不是系统自动封闭运行,人为干预的情况长期存在,导致不同批次产品成本差异较大;
  8、对工号的管理主要依靠人工,产品完工后,该工号不能及时关闭,导致个别成本中心继续使用该工号进行费用的分配,或物流管理部门继续向该工号发料;
  9、整个生产和成本归集过程完全由人工操作,缺乏监督和制约,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致使成本发生、归集不合理,导致成本失真。
  由于BOM结构的引入、程序化的实现,特别是结合了产品的工艺路线,使得ERP的标准成本体系在成本计算思路方面展现出准确、及时的独特个性,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成本计算过程,完全杜绝了人为干预成本计算的漏洞。
  工艺路线主要说明物料实际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各工作中心加工过程消耗的工时,工时定额以及外协加工的时间和费用。而在费用相对均衡的生产中,系统均会根据实际发生,自动计算出平均的费用分配标准,这也杜绝了费用分配过程人为干预的漏洞。准确的说,BOM只是整个产品加工成本计算的一个方面,但是它对产品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整个成本计算的最重要部分,虽然对成本的影响还有其他如工时、费用等因素,但是从构成产品成本的主体因素来看,材料成本的比重往往占到整个产品成本的重要部分。其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在于:
  1、ERP的标准成本在ERP系统中是以成本BOM的形式存在,而成本BOM的概念只存在于ERP的成本体系;
  2、成本BOM的运算可以与工艺BOM、产品BOM、甚至设计BOM协同运做,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3、ERP标准成本的计算高度自动化,从成本数据的获取、滚加到记账凭证的生成都无需手工干预;
  4、ERP计算出来的标准成本结构清晰,在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费用(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均以各自的身份存放在在制品成本区域中;
  5、ERP标准成本广泛采用工作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的定义,非常便于实施责任会计;
  6、ERP标准成本的数据可以与企业的弹性预算数据互为补充,从而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强化了企业的管理工作;
  7、便于成本追溯,配合计算机程序化的快速运算可以按照产品结构追溯到任何一级的变化;
  8、ERP通过日常生产汇报机制进行逐个生产指令的成本核算,相对于国内目前还广泛采用的会计期末一次性进行单据结转、费用分摊“计算”出来的平均成本,更加真实。
  9、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的对比,可以准确分析产品成本结构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特别是产品材料成本的控制、工序委外 加工、材料价格的波动、供货周期的影响等,对产品成本的影响都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四、成本BOM的修订与维护
  成本BOM是ERP系统的核心部分。以现行标准成本体系控制企业的成本目标及运行是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基本要求。在现实工作中,BOM的修订主要与材料的使用、加工工艺的改进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必须依据市场、加工工艺、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的变化及时地对成本BOM进行修订。
  同时,还需要对材料的标准价格进行定期修订,以保证标准成本计算更贴近于实际成本,减少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过大。在一些成熟的企业中,其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均控制在1%-3%之内,标准成本几乎等同于实际成本。我先后考察过唐山松下、秦皇岛欧登多等企业,其产品BOM与材料的标准价格就非常准确,为成本的准确计算以及预算的制定提供了保证。
  一般而言产品的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总之,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
  ERP标准成本的计算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成本滚加。在企业成本核算实际中,BOM的修订一般需要在本批次生产完工以后才能进行,BOM中各项目价格、数量因素的变动频率和BOM树结构的修改频率在成熟产品中不宜太多,除非以上因素中某一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明显对成本差异产生了影响。
  五、结论
  BOM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以往产品生产材料定额准确性差、不能适应因素变化、替代料的使用等等不能及时统计分析的缺陷,其不但保证了工艺路线的需要,还保证了成本变化的及时分析,控制。材料的准确性,是指用户在定义产品的物料清单时,要注意某个产品要用到哪些材料,而不能张冠李戴,把本不属于这个产品要用到的材料用到这个产品中去。若产品的材料选择的不对,则产品就无法正确生产;产品无法准确按时生产的话,产品的成本更加无法计算,即使可以计算,得出来的数据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源头发生了错误,最后的结果当然不会准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物料清单对于成本计算的重要性。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之前,有必要严格审核BOM数据是否准确,而不要等发现错误后,再来核对、分析原因,把成本分析从事后,变为事前、事中,做到及时修订,以保证标准成本的准确性。
  标准成本的准确性的主要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由于划定了成本中心、确定了成本标准,就可以按一定的程序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特别是对在制品的核算以及自制半成品的核算更加准确。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容易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由于明确了成本中心,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了车间,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使车间的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者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者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参考文献
[1]罗鸿编,《ERP原理.设计.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

上一篇:关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几点探索

下一篇:从信贷配给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