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隐性成本控制策略
摘 要:从现代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学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分析企业成本,就会发现许多成本尚未被管理者重视。目前,我国企业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控制显性成本中,但显性成本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隐性成本则无法一眼看见或难于挖掘。它们并不在传统成本考虑之列,但对企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本文侧重探讨如何控制企业隐性成本问题,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隐性成本;控制;策略
一、隐性成本的含义
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隐性成本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决策者权威失灵成本
我们知道,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这种经济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它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而取得最大的收益。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内部就必须具备高度地协调性、统一性和计划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高层决策者的意志来统一、协调和指挥整个企业。也就是说,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必须有权威。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内部,权威必然是健康有效的。但是,有时这种权威在企业里可能失灵,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混乱,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企业误入困境。这种因权威失灵而增加的支出称为决策者权威失灵成本。
2、信息失真成本
所谓信息失真,即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对实际情况反映不完全。而信息失真成本就是由于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对实际情况反映不完全而给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的耗费或损失。信息失真成本应包含于信息成本中,属于信息成本的一方面。信息失真成本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从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来看,分为企业内部信息失真形成的成本和企业外部信息失真形成的成本;从信息失真发生的频率看,分为经常性信息失真成本和偶发性的信息失真成本;从信息失真的可控性来看,分为可控制的信息失真成本和不可控制的信息失真成本等。
3、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总是通过控制企业的人员来调配和生产企业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但企业大多只把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耗费作为企业的成本来进行核算,而忽略了企业控制企业人员付出的成本。而企业要想控制企业人员就需要很多投资。人力资源隐性成本可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主要的表现就是人员离职成本和企业人才的浪费。
4、影响力成本
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内部结构复杂、矛盾交织,这时处在不同部门的中层管理负责人之间冲突自然形成了。他们为了部门的小范围利益(有时是个人利益)把自己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游说企业高层主管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网等非生产性活动上,以期按照自己的利益去影响企业高层决策,这种成本经济学上称为影响力成本。
相对于成本制度中规定的原材料、工资、各种费用等显性成本来说,决策者权威失灵成本、信息失真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影响力成本等这些成本隐蔽性大、难以避免、不易量化,经济学上称为隐性成本。这些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隐性成本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扩大性等特点。忽视隐性成本的后果,将会导致企业的远期的个体成本增大,或者是远期的企业生态系统恶化,造成企业的大厦倾塌于一瞬的现象。因此,以关注企业长远发展为主题的企业战略管理,首先要把企业隐性成本的预防和控制纳入重要的管理事项中。
二、企业隐性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
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的关键是决策层和决策程序。企业的决策都是由决策层(高层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层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制定重大的投融资方案、决策公司的重大事项。从某种意义上说,决策层的行为决定公司的成败,决定隐性成本能否成功地控制。这就要求企业的决策者要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敏锐的洞察能力等,对决策者应具备的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较高能力的决策者外,还必须制定有科学的决策程序。企业决策层要立足于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根据科学管理原则和成熟的市场理论,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实事求是地对当前现状和未来趋势做出客观的判断和决策,这样才能减少和杜绝决策失误,降低决策失灵成本。
2、控制信息失真,减少信息失真成本
企业对内要加强管理,强化岗位职责,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即内部控制制度,形成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使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真实信息;对外加强预测、分析工作,如市场预测、宏观经济预测和分析、微观经济分析等,使企业的决策努力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上,增强决策的有效性,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对员工的激励制度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的稳定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但流动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性企业应为每年10%的流动率,高科技企业一般为每年15%左右的流动率)。企业员工的异常流失,不仅会带走技术、市场及其他资源,甚至可以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士气和整个组织的气氛,不利于企业工作的延续和事业的发展。同时,企业持续不断地招聘人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流动的几个根本原因有“个人发展”、“学习机会”、“工资福利”、“成就感”等。要稳定员工队伍,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各种激励制度给员工创造、提供个人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为此,应采取措施使内部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同时,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奖罚分明、激励有效,形成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4、改进并完善隐性成本的核算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该高度重视隐性成本的核算,把隐性成本的核算摆上重要位置,充分发挥隐性成本核算的作用。隐性成本与其他成本在核算方法上大体是相一致的,关键的是如何将抽象的隐性成本项目量化为具体的货币表现。因此,在进行隐性成本核算之前需要增加一个评估环节,即对隐性成本项目进行评估。在评估隐性成本项目时要注意:一是确定出能够真正体现商品价值、属于隐性成本范围内的成本项
目,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二是根据隐性成本项目的不同特点,科学、准确地计算隐性成本项目的货币表现;三是充分考虑隐性成本的动态性,及时掌握隐性成本的变化情况,在不同期间、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做出不同的评估,防止出现偏差。完成评估后的隐性成本项目,就可以进入正常的成本核算程序,与显性成本一起进行核算。需要注意的是隐性成本具有整体性,其多数项目的成本对象是整个社会经济单位,应在总成本中进行核算,只有极少数项目是针对局部的。同时,在隐性成本的分配上,需要以成本分摊方法分摊于成本对象。即在隐性成本的核算中,应当根据隐性成本的特点,合理确定隐性成本范围,注意区分与之相类似或相近的成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出隐性成本的核算制度,科学地预测、归集成本,并分配给成本对象,防止出现隐性成本的盲目夸大和重复计算。
参考文献:
[1]曹德芳,周黎明.《成本管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刘思等.《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技术》.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李金.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推进:显性制度化与隐性制度化,江苏社会科学,2001(2).
[5]李勇,孙喜杰.ERP的隐性成本有多少,中国计算机报,2000(84).
下一篇:浅议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