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的行为因素研究
摘 要:本文从传统金典金融学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入手,导出了新兴的行为金融学,以及它给传统金典金融学带来的冲击。行为金融学打破了心理学和金融学的学科界限,通过分析投资者的个体心理,对其将要进行的投资行为进行预测;其中波浪理论就是分析投资人行为及预测投资活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波浪理论
一、金融学理论体系
(一)是经典金融学理论
金融学是致用之学,而资本市场又是金融体系当中风险最大,且最前沿的一支。因此,任何金融理论在尽可能多地合理解释经济现象,经受经济实践、实证研究和实验分析的检验的同时,还离不开市场行为的考证。标准金融理论是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大基石上的。这些经典理论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其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忽视了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标准金融理论在对许多经济现象作出可信解释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在不确定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态度、偏好等并非完全是理性的。许多实证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标准金融学的某些结论,出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谜”,如日历效应、股权溢价之谜、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行为金融理论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
(二)是现代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不具有完全理性,而只具有有限理性,从而对上述异常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行为金融学形成了对传统金融学的重大挑战,在理论和实务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虽然经典金融理论体系比较完美,能够对大量的金融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但是其假设前提非常的苛刻,大量的异常现象的产生和一些心理学实证研究均表明标准金融学存在着根本的缺陷。行为金融理论注重对个体行为的研究,认为金融市场上的经济行为是社会人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客观的形式外在表现出来的,是对经济刺激的主观反应。行为金融理论广泛地吸收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金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或者路径,这也许是行为金融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行为金融理论给现代金融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主要成就包括预期理论、过度自信、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理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等。不同的行为金融学家提出的理论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基本上以由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的预期理论为核心。
从经典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学,是从研究金融市场“应该”怎样运行到研究金融市场“实际”是怎样运行的发展。行为金融学以心理学对人们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研究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解释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机制。因而,尽管标准金融理论依然是对市场价格的最好描述,但行为金融学从对标准金融理论的假设与结论提出质疑,到对市场有效性、风险、资产定价模型等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一直到提出自己的资产组合理论,它正在逐步向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发展,其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由于它是一门边缘学科,随着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经济学、决策理论等其他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其发展前景也将是十分广阔的。
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体系,行为金融学距离一门成熟的学科或理论不可避免地还具有很大的距离。虽然行为金融学完全替代标准金融理论还只是行为金融学家的一相情愿,但行为金融学必将对金融理论与实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行为金融学是站在标准金融学的梯田上耕耘,它并不试图拆毁以往的理论,而只是拓展了标准金融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使其更加有效和完善。也许正如塞勒(Thaler)(1994)所说,终将有一天“行为金融学”作为一个名词将不再被人提起,人们在对资产定价时将很自然地考虑各种“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理论在争论与发展中不断融合,形成新的更具实践性的标准金融理论可能会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行为金融学是近年来经济学界和实业界的共同热门话题,而证券投资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行为金融学是针对投资者心理的理论体系,有别于理论界其他行为金融学的相关论著注重研究行为金融学在证券市场上表象的特点,它更加侧重于心理学角度上的论述,以清晰揭示行为金融学的真正内涵。这其中,更多的是对投资者个体心理行为的研究。最终,在证券投资中考虑交易对手的心理行为及由此导致的交易策略,通过将行为金融学与博弈论结合起来,研究在行为金融学基础上的证券投资博弈,才是证券投资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波浪理论行为因素
研究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研究由于人们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心理因素,即认知心理学;另一条是研究由于从众、贪婪、恐惧等情绪因素导致的心理因素,即情绪心理学。通过这两个角度的论述,清晰勾画出行为金融学的整体脉络。最后,通过将行为金融学与博弈论的结合,研究了证券投资博弈问题。波浪理论作为研究市场行为的一种技术分析工具,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现在知道,运用波浪理论进行分析的投资者基本不用看太多的价格指标,但要认真分析价格图形或成交量统计数据——这些是市场行为的主要特征。
(一)以深万科公司的股价走势为例剖析行为因素。
波浪理论行为因素主要是从价格图形聚集了所有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也就是交织着所有投资者的心理特征,看空,看多和观望,同时成交量反应出市场的人气,这一点毋庸置疑,成交量大,说明市场人气旺盛,成交量小,市场人气低迷。另外,财经新闻也是参考的一个重要依据,因为从中能找到有关强势第三浪的报道。
如下图显示的深万科(000002)这家公司,2007年3月份开始,市场人气本身就足以证明这是第三浪。回顾当时情景,不难发现,房地产行业高烧不退,人民币急速升值,股市牛气冲天,这些综合因素要想深万科这只地产类的领头羊不奔跑都不可能。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技术指标基本上全部钝化,价格图上没有了阻力位,成交量每天都刷新记录,所以说,主导股价走高的更多是消息面的因素。投资者的心里状态带动了市场人气,而市场人气几乎天天是沸
点。从深万科2007年7月初到月底,连续拔起4根阳线,其中两根还是巨阳,可窥当时人气鼎沸一斑。股价更是从12元附近,扶摇直上到22元附近才停歇下来。加上从2007年2月26日的自5.68元的起点,到2007年8月29日的高点22.92元,深万科浪③累计上涨了四倍有余。
深万科第三浪的强劲升势显示人气的旺盛
透过上述较大篇幅对行为金融和市场行为影响证券投资要素之后,不难理解波浪理论是一套研究群体行为技术工具,故而就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更好地运用它来分析股票趋势,并指导实际的操作。在波浪理论中,每一浪,尤其是那些大级别的浪都可以通过分析投资者的整体情绪很容易地识别出来,如:希望、贪婪和失望都体现在各浪中。
(二)以深综指为例剖析波浪理论
自03年11月19日至04年4月7日深综指的一波上升行情将艾略特的波浪理论表现的淋漓尽至,可说是波浪理论在中国的一个典范,下面我们看看这期间深综指从349.86-------472.18点的走势;
1浪 349.86-------384.35 涨 34点
2浪 384.35-------367.28 回17点 单式回调50%
3浪 367.28-------456.91 涨89点 为1浪的2.6倍,接近2.618符合延长浪的倍数。
4浪 456.91------427.39 回29.52 以复式的回调方式出现,与2浪的回调相比符合交替规律
5浪 427.39-------472.18 涨44.79 比1浪多10个点,可看作与其约相同
波浪理论与费氏级数的特殊关系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如34,89,50%,2.618。
即然5浪已走完,接下来的应是2浪的回调,按照波浪理论他的回调是很深的,甚至可接近前期底点,也就是在形态上表现W底,至少要回50%,也就是沪指的1545点,而事实上,市场的实际情况与预想差不多。
(三)波浪理论有效前提
其实还在更早的道氏理论里面在解释市场循环时也列举了投资者的各种情绪。艾略特在形成波浪理论时道氏理论已经运用于投资实践,其后许多作者对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进行过比较。尽管很少有人比较两者的实际运用与预测效果,但这两套理论都根源于投资者心理。现在对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轮回的研究重点已经从那些巨量的令人困惑的指标和公式中转移,这些指标和公式都曾被当代技术分析师所采用。相反,分析师们正在向群体行为分析回归,而群体行为分析则是技术分析的根源。市场研究的‘最新潮流’是行为金融学。研究人员正在用心理测试工具研究群体投资行为;之后技术分析从根本上讲变成了行为金融学的运用。在美国,市场技术分析师协正致力于与许多大学一起促进技术分析和行为金融学方面的研究。
在这里有必要提出警告,波浪理论并不是对所有个股都有效,因为波浪理论有效应用是有前提的,即:自由、开放和流动性好的市场、没有杠杆效应。当然,绝大多数可流动的股票都应该可以依据这些方法来交易。此外运用波浪理论时应避免有“指定交易”的股票。因为对技术分析是否适用于流动性不足的市场还存在很多争议。技术分析有效运用的前提是必须有“群体”的参与,如果没有群体的广泛参与技术分析就会失灵。同时,如果存在杠杆效应,市场的反映与走热将很难符合波浪理论的经典走势。
三、结束语
波浪理论,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在市场中就颇有争议,但它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研究判断功效,困此也得到不少的支持。从深万科与深综指的走势中,我们看到了波浪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你到波浪理论的前提与局限性,这就要求在盲目地运用波浪理论或其他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或基本分析方法之前,投资者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功课,以确信他们想要采用的分析工具与所研究的证券标的之间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行为金融:洞察非理性心理和市场》 詹姆斯·蒙蒂尔、赵英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
[2]《行为金融学与证券投资博弈》 石善冲、齐安甜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出版.
[3]《行为金融学》 董志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出版.
[4]文淑慧.2001:《理性与非理性: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上一篇:如何做好项目工程造价各环节的控制
下一篇:纳税筹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