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利策新闻奖财经报道的研究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反映了美国新闻事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传媒伦理、传媒文化和新闻价值观念。
本文在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以近五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财经报道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分析和总结美国现代财政金融新闻报道的选题特点、写作特点、新闻理念和价值追求,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探究普利策新闻奖财经报道的获奖作品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和中国新闻从业者的借鉴意义,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近五年普利策新闻奖财经报道获奖作品的状况及分析
在2011年-2015年间,普利策新闻奖关于财经报道的获奖作品一共有九篇,财经报道的奖项分布在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评论、国内报道和社论写作五种奖项当中,财经报道的主要内容涉及了逃税问题、金融危机、华尔街经济行为、食品券、退休金、财产保险等方面,其中关于逃税问题的报道次数最多,有2012年和2013年《纽约时报》的报道、2015年彭博新闻社的报道。
二、近五年普利策新闻奖财经报道获奖作品的特点分析
1.选题特点
(1)以揭露性新闻为主
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普利策新闻奖财经报道获奖作品全都为负面的揭露性报道,在这些报道中选取的题材有逃避税收、金融危机、退休金、食品券等。其中关于逃税问题在2011-2015年间就被报道了三次,有2011年度的获奖者——《纽约时报》的记者DavidKocieniewski,他揭露了美国最富裕的公民及公司是如何经常钻法律漏洞、如何避税的;2015年度的获奖者——彭博新闻社的记者,他揭露了大批美国公司逃避税收,立法者与监管者却无力阻止的一系列情况。
(2)以解释性报道为主,进行深度引导
财经类报道多用的形式主要是以透视新闻事件和社会潮流的来龙去脉的解释性报道,这种报道注意事物规律性的关联,将重大的新闻事件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各种事物的互动中加以报道,探究新闻事件的深层含义、背后的原因以及潜在的问题。
一位美国新闻理论学者在谈论优秀新闻作品时说:“好的作品不会使人们只注意其写作,它吸引读者的是描述的内容。……好的写作应把注意力放在‘说了些什么’而不是‘怎么说的’“。
[2]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也是遵循这一规则的。普利策新闻奖财经报道大多数获奖作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作者从各个角度发掘这个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这些获奖作品通常都包含深刻性、广泛性、整合性和递延性这四个特性。
(3)关注社会性经济问题,饱含人文关怀
分析获奖作品可以发现,能够得奖的财经报道并非是专业性的术语性的财经类报道,而是贴近人民生活、服务于社会的财经类报道。比如说2011年度的获奖作品——《萨拉索塔先驱论坛报》的记者的一篇调查性报道,就是对佛罗里达州财产保险体系的黑幕进行了详细的披露,在监督社会不规行为的同时又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这体现了普利策新闻奖紧跟公众意识需求、反映现实问题、展现人文关怀精神的新闻价值追求。
2.写作特点
(1)故事化的报道方式
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非常注重文学性特色的叙事方式和个性化的表达,即使是财经类的报道也是如此。以2015年彭博新闻社关于美国大批公司通过“税负倒置”的方法来逃避税收的报道中的开头为例,它从一大批逃税公司中的一个公司的日常细节切入,来展开对整个事件的描写,同时也采用了文学性的写作手法,使硬新闻读起来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2)轻快化的写作笔调
在普利策新闻奖中,对于严肃的话题,美国媒体都比较善于用轻快地笔调去报道,财经新闻正是一个严肃正式的话题,在2015年的获奖作品中,记者对于美国公司逃避税收的报道,系列报道的第一篇的标题就是“戏剧性反转:我听见美国在唱’再也不用交税了’”,用诙谐轻松的笔调来概述逃避税收这一严肃的问题,带着美式的冷幽默,让报道的可读性大大加强。
三、从分析普利策新闻奖财经报道的获奖作品给中国新闻事业的借鉴意义
1.从选题特点来看,在新闻主题方面,中国新闻媒体应该更加多角度的将正面、负面、中性报道进行平衡,应该敢于揭露腐败和不公的社会问题,加强报道的揭露性和贴近性。
2.从价值导向来看,在新闻价值观方面,中国媒体偏重于做“喉舌”,坚持党性原则,而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是,媒体不仅要做政治导向,更应该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文化传承。
3.从写作手法来看,在写作技巧方面,中国新闻媒体应该借鉴新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易读性和趣味性,加强语言的文学魅力和艺术性;同时也要提高调查分析能力,让报道有深度、有广度。
普利策新闻奖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不局限于上述几点,对它的研究还可以更加深入,本文希望能够在普利策新闻奖财经报道的获奖作品的研究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知识和报道方法,为中国新闻业的财经报道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作者:高艺倩 来源:青年时代 2016年12期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