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07-26 11:33

  文章分析了财政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如何解决的意见和方法,使金融行业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持续的服务。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社会进步、国家安定的重要环节,农民是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三农问题中最核心的就是经济发展。在国家经济转型并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期,金融行业如何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作用,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农业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将占到越来越大比重,农业产业化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服务三农,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与成效

 

  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政策性银行等机构为主体的金融支农机构组织体系,部分金融市场已出现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支农风险基金为主体的中介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体系。推出了以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抵质押贷款为主体的金融支农系列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金融需求。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推送。就拿我们农业银行来说,秉着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近几年开展的惠农通普惠金融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金融业服务三农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加强农村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使我国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农村市场因其长久形成的经济模式,对于开展金融服务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与困难。一是农村市场抵押担保难、信息不对称、社会诚信低等现象仍普遍存在。二是金融服务产品普及较少,抑制了服务三农经济的开展。据调查,大多数农村金融的需求仍然是传统存、贷款,对于适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了解比较单一。三是在服务三农中,金融业经营包袱沉重。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化程度低,经营成本高,历史包袱沉重。

 

浅谈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三、金融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处理好商业化经营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应该坚守两个底线:一个是党和国家要求的社会责任底线。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开展三农金融服务,是履行国有资本意志的必然要求,不能单纯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偏好也要建立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另一个是商业化经营要求的保本底线。实践证明,不计成本、不讲风险地服务三农,会挫伤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也会削弱金融机构的长期服务能力。

 

  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应当将这两个底线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是坚持以发展带动服务三农能力提升。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商业化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寓服务于发展之中。二是努力寻求商业化经营和践行社会责任的结合点与平衡点。在对外服务上,金融机构要积极运用商业金融模式支持政策性、公益性强的三农发展事业;在考评机制设计上,金融机构在考核基层机构点均、人均业务量和效益时,可探索加入对服务三农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考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地服务三农。三是树立和增强雪中送炭的责任感。对于确实存在的偏远落后地区,虽然经营成本较高,但当地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愿望仍然较强,金融机构应坚持在这些地区设立多种服务网点,以发扬和体现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处理好关于统筹管理和放权搞活的关系

 

  三农客户具有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区域差异显著、信息不对称等特征,难以与一些金融机构过于集约化的经营体制相适应,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妥善处理好统筹管理和放权搞活的关系,以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三农,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效率。

 

  1.厘清各级机构的职能分工。金融机构要深入基层、员工和客户,理清哪些事项需要总部统筹管理,哪些需要放权到分支机构,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级机构的经营管理权限。

 

  2.积极稳妥地推动适度简政放权。金融机构可以采取试点评估优化推广的方式,做到既放权于基层,缩短管理和决策链条,又放而不乱、风险可控。

 

  3.要做好管控引导。在具体经营事项交由分支机构负责的同时,金融机构总部也要切实加强管理、督导,形成服务三农的整体合力。

 

  ()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金融机构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业务处理能力和服务效率。一是大力推广特色银行卡业务,增加ATM机、POS机等卡交易受理设备数量,开通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以适应客户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让农民切实感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资源优势,做好政策、信息、技术等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三是积极开发和提供多样化的代理、理财等中间业务品种和金融服务,争取获得与有关基金和证券公司合作的市场准入资格,代理基金发行、赎回,代销理财产品。四是主动加强与财政、税务、教育、医疗、通讯、水电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开办代收水电费、电话费,代发工资等业务。五是扩大银行票据范围,逐步加强支票、汇票、委托收款业务,为农村企业经营走向全国市场提供多渠道的票据融资服务,在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中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益。

 

  ()新金融产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农村所需要的金融产品需求具有多层次、个性化,多样性和差异性,这就要求金融机构需开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并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要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完善贷款制度,推进综合业务经营试点,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流通体系建设、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并开发金融产品来适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创新中长期贷款方式,满足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及农村电网、路网、通讯网建设改造等信贷需求。还要适应农户融资需求的变化,放宽农户小额贷款对象、额度和期限,将城市成熟的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并且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农民财产、健康、意外等各种形式的保险产品,降低农村农户和产业的风险,以促使金融机构要积极为其进行融资,并且简化贷款操作流程,简捷贷款办理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持续的金融服务,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作者:金晶晶 来源:经济师 20164

上一篇:互联网让金融真正普惠

下一篇:金融聚集现象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