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常态下我国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2-25 19:53


一、引言


目前,受国际经济贸易疲软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的影响,国际航运业运力过剩,运价低迷,我国航运企业在现货市场成本压力巨大,而在航运衍生品市场又几乎没有参与,无法实现套期保值,锁定风险。国际航运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中国因素在现货市场对航运业的影响很大,而在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我国的影响力远不如现货市场。另外,我国各主要港口城市都在进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纵观伦敦、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它们既是航运中心的港口城市,更是国际化的航运金融中心,这其中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是建设航运金融中心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改变等“新常态”,航运业受此影响,也具有了与宏观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特征。本文分析了航运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并就航运金融衍生品的重点研究命题以及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探讨,对新常态下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新常态与航运新常态的发展


“新常态”这一名词的产生源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提出的,他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九个方面对“新常态”作出了系统性论述,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变革、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笔者认为这九大类的“新常态”对航运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不是每一类的因素对航运业的影响都显着,航运业主要为客户提供运输服务,是国际贸易的派生需求,九大类宏观经济“新常态”中与航运联系较为密切相关的出口和国际收支、市场竞争特点以及生产要素的变革对航运业的影响较为深刻,进而会催生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的航运新常态。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前,出口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全球总需要减少,加之我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直接影响了海运业出口量和运输价格。航运企业主要通过放缓船舶航速、拆除老旧船舶、降低运价等方式来应对急速下降的海运运量。


从市场竞争特点来看,过去主要是运力扩张和运价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提供差异化服务为主的竞争,要求海运能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诸如海运便利化、全程物流跟踪服务等。航运联盟的出现,舱位共享,使得货主不再单独指定某一航运公司运输,而是通过联盟航运公司运输,联盟运输公司提供了更为经济、更准时的航运服务。与主干航线上的大型航运公司间的联盟化相比,某些中小型航运公司则在特定航线上做到精益化管理,体现工匠精神,在区域航线里提供个性化的、高品质和有特色的服务,在激烈的航运市场竞争中打造自己高品质的服务产品,使其他航运公司无法轻易替代。


从生产要素变革来看,人口红利消失后,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的紧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会使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创新将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海运领域中,比如航运电商的出现,互联网和航运结合在一起,使得过去曾经强势的订舱机构逐渐被取代,去货代化成为发展趋势,货主可以在网上自助选择货物的目的地,直接完成订单,中间环节简化很多。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航运业进入了一轮漫长的调整期,海运供求格局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的“新常态”可以催生出航运业的“新常态”,本文将航运业“新常态”分为三个层面:航运管理策略常态、航运经营策略常态、航运创新驱动常态。航运管理策略常态表现为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运力过剩,航运企业采取低价竞争、减速航行、淘汰老旧船舶、建造大型船舶等策略成为航运企业管理的常态。航运经营策略常态表现为船公司之间各种联盟、联营体不断出现,船公司以及货主之间内外资源整合成为竞合常态。航运创新驱动常态表现为航运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成本,从船舶设计、航线设计、准班率、服务手段等方面创新做法,甚至积极整合航运产业链,跨行业、跨地区融合发展。


三、“新常态”下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需要重点研究的命题


金融业是社会资金融通的主要运行者,其服务对象是实体经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金融业本身也要做出新的战略调整。航运金融业主要为航运服务,航运业的“新常态”必然导致航运金融业的发展和变革。部分学者对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宏观经济问题做了梳理,比如袁象(2011)对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和制度基础做了分析。何海泳(2015)指出完善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和品种,为航运经济实体服务,是航运衍生品市场的意义所在。航运金融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但目前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研究还不多,针对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需要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认为应加强对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有效性、波动特征、价格影响机制、套期保值策略等四类主要命题的研究,这将有利于我国的航运、贸易及金融等企业更好地参与航运金融业务,适应航运新常态的发展趋势。


1.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效性分析。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研究是金融市场研究中的基础和核心问题。有效市场理论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Fama于1965年发表的名为《股票市场价格随机游走行为》(《RandomWalksinStockMarketPrices》)的论文中提及。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反映了金融产品的价格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体现市场变化信息。因此,研究和探讨航运金融市场的有效性问题,是为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其他问题诸如:航运金融市场波动、航运金融衍生品价格影响机制、航运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策略等奠定基础。


2.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波动规律研究。航运运输需求是国际贸易的派生需求,国际贸易量的大小又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及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国际贸易量存在巨大的不稳定性,因而作为国际贸易派生需求的航运市场也一直处于不稳定的波动之中。作为能够反映航运市场好坏的航运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也一直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因此,加强航运金融衍生品价格波动规律的研究将有利于航运企业或金融机构更好的了解航运金融衍生品的相关特性。


3.航运金融衍生品价格影响机制研究。航运现货市场与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两个不同的市场,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依赖于航运现货市场的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是航运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航运现货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因此,正确分析航运现货价格与衍生品价格间的关系对运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航运管理中的重要研究命题。


4.航运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策略研究。航运业作为受金融、政治、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等变化影响的高风险行业,运输价格波动风险一直以来都威胁着航运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比如,我国在世界干散货运输市场中占了大部分份额,但由于干散货产品货值一般不高,运费在干散货贸易价格中占了很大比重,近年来,国际干散货运价跌宕起伏,而我国航运企业由于很少参与运费的套期保值,相关企业面临巨大的运费波动风险。因此,深入对航运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策略的分析研究,将有利于我国航运企业或机构运用航运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规避运输价格波动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四、各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层面出发,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市场有效性、波动性、价格影响机制、套期保值策略等四命题之间存在着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如下图1所示。通过对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的有效性分析,可以得到市场的效率特点,市场的效率特点会对衍生品价格的波动特征(持续性、集聚性、周期性等)产生影响;价格的影响机制主要探讨衍生品价格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又以衍生品价格的波动特征为基础;研究衍生品市场有效性、波动特征、影响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进而为我国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提出合适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


五、新常态下我国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建议


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为航运企业或机构规避运费风险提供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如果应用不当,如过分投机等,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航运新常态下,通过以上对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效性、波动特征、价格影响机制和套期保值策略等四个命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探讨,结合伦敦、纽约、新加坡等航运中心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经验,本文对我国有效利用航运金融衍生产品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培育工作。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完善和相关机构对航运金融衍生品缺乏了解是目前我国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主要障碍。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基础设施包括衍生品的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审慎透明的监管体系、便捷有效的支付系统、充分体现公允价值的会计制度安排、高素质的律师服务和评级机构等。目前,可选择的航运金融衍生品主要都是根据波罗的海交易所提供的运费衍生品,这其中与我国航线相关的航运金融衍生品还比较少,仅有P2A航线、P3A航线、C3和C5等少量航线涉及,使得我国大量航运企业无法通过运费衍生品交易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在我国新兴市场的背景下,由航运企业等微观主体主动承担制度创新的成本太过高昂,而我国政府拥有权威和丰富的资源,制度创新的效率高于市场主体的主动行为。为此,要想在航运金融中心建设上尽快赶上伦敦、纽约、新加坡等航运中心的步伐,我国政府应主动积极引导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一方面,积极鼓励相关机构适时推出符合我国广大航运企业和机构需求的国际或者国内航运金融衍生品;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航运金融衍生产品开发和发展路径,一般先发展场外交易,继而带动场内交易的繁荣。例如,运费远期市场的发展就是先出现需求,然后是场外交易,继而交易所推出比较正式的运费远期合约,所有的标的航线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交易所都是根据航运市场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航线或者标的来发展海运运费衍生品。目前,我国上海推出的航运金融衍生产品均为场内交易产品,从衍生产品的类型来看,期货和期权产品属于金融衍生品的高端的成熟产品,我国还需要积极培育场外的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最后,通过创新交易手段、创新盈利模式,促进整体交易量的持续增长,使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2.提高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水平。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单位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政府机构,并且由于我国开展金融期货交易的历史并不长,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滞后,层次也都比较低,一般都是一些条例、办法等。如我国调整金融期货的法律法规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9月1日出台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2001年5月中国证监会、国经贸委等联合颁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中国证监会对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国有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且获得许可证的企业也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业务而不能进行投机交易;办法对持证企业选择的期货交易品种、经纪机构及境外交易所也进行了限定,应当经中国证监会等相关部门核准。鉴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该办法本身及其执行都是非常苛刻的,获得许可证的企业仅有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贸易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有色、中谷粮油、联合石油、联合石化、中远等。因此,不是所有的航运企业都能参与境外的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


由于我国关于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全清晰,现有关于金融期货的法规更多是从限制交易的角度出发,如外汇管制、国有企业业务监管等。希望能够尽快制定完善统一的航运金融衍生品的法律法规,保证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改善航运金融衍生品生态环境建设。航运金融衍生品的生态环境包括外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技术信息人才环境、创新环境等,它和航运金融生态的主体诸如航运企业、航运金融机构等一同构成了航运金融生态系统,航运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依据自然界“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规律”,航运生态链物种越多,生态的稳定性相对就越好,所以要健全和活跃金融生态链。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航运金融系统服务内容还比较单一,和国外现有的航运中心相比,我国在航运融资、保险、航运衍生品等服务业上还比较落后,既要发挥的大型航运金融企业或机构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相关航运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辅助作用,鼓励金融创新。航运金融衍生品的生态环境建设将为航运金融业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和创新发展空间。


六、结论


“新常态”是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在全球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双重作用下的新概括,宏观经济的新常态催生了我国航运业的“新常态”。目前,我国航运业在管理策略、经营策略和创新驱动三个角度出现了新的发展特征,航运金融是航运经济的核心,航运经济发展对航运金融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作为航运大国,我国需要与货运量相匹配的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其中,促进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指出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效性研究、波动规律研究、影响机制研究和套期保值研究等四个命题为航运金融衍生品行业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命题,并指出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从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培育、市场监管、市场生态环境建设等三方面进行改善。


作者:朱玉华 王学锋 陈扬

上一篇:代表性发展中国家住房金融制度概况

下一篇:博弈与合谋理论下联保互保金融产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