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文化金融政策建设研究探讨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17:43

 

 第1篇:财经金融类高职院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探讨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不同职业的专业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文化。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让在校学生能够在读书的氛围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更好的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也能够通过融合不同的企业文化,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1高职院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思考


  在财经金融类高职院校在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时,为了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提前掌握一些进入社会的技能,会将校园与对口专业的企业文化相融合,提前让学生适应这样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1.1明确学校定位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特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在毕业时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中进行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体现出学生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对于财经金融类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职业特点应该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所以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也要从这两个发面出发,进行建设。


  1.2提现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每座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也能够直观的提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是面向企业、生产的院校,所以在校园文化中,也要提现自身独有的特色,将人才与企业直接接触,有更好的就业环境。同时,校园文化也能够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大学重視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科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通过大学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社会中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3汲取企业先进文化


  财经金融类的高职院校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王会计、金融类的工作,这项工作会让学生在工作过程面对一个巨大的金钱诱惑。所以在对学生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进行教授,让学生明白崇高的金融职业理想,与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责任。通过对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进行阅读,让学生能够提早的感受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氛围。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对口职业的工作人员在学校中开设讲座,让学生听一听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及你在未来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困惑,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有意识的自己汲取相关企业文化知识,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1.4建设具有职业特点的课程


  高职院校的课程大多与高等院校相似,会多出部分的专业理论课进行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从事相关工作,能够一毕业就到优秀的企业中实习,高职院校要适当的调整课程的科目,增加一些专业对口的实践课程,更加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开设部分与职业接轨的课程,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例如财经金融院校来说,可以开设点算课程,培养学生在工作时的点算技能。


  2高职院校如何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2.1坚持诚信育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金融行业是一个对诚信要求高的行业,金融院校的毕业学生从事的工作可能是会计,保险,证券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具备强大的诚信能力,才能够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本心。所以在高职院校教授课程时,要坚持诚信育人,通过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诚信能力。同时,在校园文化中重视诚信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实践的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开设诚信主题活动,在考试时实施无人监考,诚信考场等,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诚信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也能够提现自身校园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2.2锻炼学生金融从业素质


  金融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标志,通过金融文化的氛围锻炼学生的金融从业素质,例如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加入《现代金融理论》这类基础课程,让学生能够打好根基,不犯基础错误,同时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企业都使用电脑进行工作,所以高职院校也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电脑的能力。还可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开设相关的“金融知识竞赛”,可以设置优秀的奖品,例如毕业的时候能够进入到一些大型金融企业实习,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诱惑力,也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了比赛努力准备,即使没有得到相应的名次,对自己的从业素质,职业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2.3使用校友促进学生成长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是“爱恨交织”,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很容易怠惰,荒废时间,不知道目标是什么,学习的专业技能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可以在工作中使用。优秀的校友能够让学生产生榜样的力量,学校可以定期让优秀的校友回校做访谈,回答一些学弟学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而那些优秀的毕业生们在大学中一定同样优秀,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能够弘扬学校精神,在学习中带着校园文化努力学习,不会荒废时间,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回到自己的学校中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


  3结束语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在企业工作的氛围,也能够不断提醒学生要更加努力,才能够在毕业时有好的就业机会,这种激励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大学生的怠惰心理,从而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业当中,学习专业知识。


  作者:张译丹

  第2篇: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


  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现状


  (一)财政扶持


  设立专项资金。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每年都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通过项目补贴、贷款降息等方式,在资金上支持大型文化企业的项目开展,其目的是让大型文化产业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以此来带动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壮大。


  创立投资基金。自黑龙江省财政厅发起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以来,省财政厅对文化企业和优质的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其先后采用了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的支持。在2014年,省财政厅对11个建成投产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下一年度美术作品展览给予了高达67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46家重点文化企业给予了近250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项目建设。


  (二)税收优惠


  根据财政部下发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我国政府对文化企事业单位实行税收优惠的决心,概括的说,上述通知中有两项极为重要的条款,一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上述通知适用于文化体制改革地区的所有转制文化单位和不在文化体制改革地区的转制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发展。


  (三)金融政策


  黑龙江省文化主管部门需要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金融机构设立为文化产业服务的金融团队。同时,在文化企业的集聚地区开设银行支行,进而为集聚区提供更为专业化的融资服务。


  此外,黑龙江省部分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拓宽现有的融资渠道,不断降低文化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做准备。


  二、财税金融政策在支持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黑龙江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投入看起来较高,但是文化投入占黑龙江省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较低,同时,相比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投入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资金远不能满足需求。事实上,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也较为单一,以政府投入为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文化产业的渠道就是调整公共预算,还没有实现企业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格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政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此外,在财政资金的投放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投入缺乏系统性、各自为政,这就造成了文化产业资金存在层次不清、重复设立等问题,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也由于不断激化的政策矛盾使得财政投入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二)稅收政策制度不完善


  一是文化产业税收政策体系不健全。对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够明确,尤其是在转让著作权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上的优惠政策条款不清晰;二是有关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不够合理。部分缴纳增值税的文化企业由于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中的增值税款不能抵扣,造成企业的税务负担沉重;三是有关文化产业的税种设置不够科学,以增值税为例,按照国际惯例电影、报纸、书籍等文化产品的增值税率较低,通常在正常税率的50%左右,有些国家为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直接实行免税政策,相比较而言,我国文化产品的增值税税率相对较高。


  (三)引导投资能力较弱


  当下,黑龙江省产业的投融资能力不强,尤其是在引导方式上缺乏创新。目前,黑龙江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还是以财政扶持为主,其他的支持方式则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社会资本投资上,尚未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同时,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也有待增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处于由初创到成长的过渡期,在对发展文化重要性上的认识还不到位,也缺乏管理文化产业基金的专业人才,现存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退出机制更是有待探索,文化产业基金的运行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促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


  (一)改进财政投入方式


  为了能够加快实现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省内文化企业的竞争力,黑龙江省各个县市可以出台相应的财政奖补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出台财政补贴政策。目的是要尽可能的实现投资补贴,在文化企业购置大型设备的过程中,按照设备购入款项的对应比例进行补贴,进而帮助文化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二是建立专项的奖励政策。对具备一定级别的影视作品、书籍动漫、展览会等给予金额较大的专项奖励。对于那些取得国家级品牌称号的文化企业也要进行相应的奖励。当然,在财政奖补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要充分把握政策导向,并对文化企业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做出考评,按照考评结果决定财政奖补金额,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避免奖励制度僵化带来的资金浪费,以保证财政资金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减轻文化产业税收负担


  首先,要大力推进“营改增”的改革工作。在改革过程中要密切结合文化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完善有关增值税款的系列规定,将本来不能抵扣的厂房和运输车辆等固定资产纳入抵扣范围,并在抵扣规定中加入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进而避免二次征税,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实行税率的差别对待,如对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消费行为要提高征税率,对图书出版业则要下调税率。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扶持小规模的纳税人。在纳税人的标准认定上,可以降低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扩大一般纳税人群体,使其所占的税务比重增加,在纳税起征点设置上,也要尽可能实现动态调整,使得纳税起征点的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挂钩。


  其次,建立文化企业的所得税优惠体系,对那些具有较强外部性和公共性的行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如报纸、影视城、专著出版等。文化产业的核心就是技术人才,尤其是在文化企业的初创阶段,在人力资源上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费用,所以,员工的培训费用应看作是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允许企业进行摊销扣除。


  第三,完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所得税政策。就文化产业而言,其在培养高端人才的过程中耗费时间较长,所以,按照个人所得税的征法对文化产业的高端人员征税并不合理。我们可以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提高起征点或者免税额度的办法来给予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相应的税收优惠,进而有效避免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的流失。


  (三)增强文化产业融资能力


  大力支持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帮助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保证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支持。对于那些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要支持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根据各个文化企业特征的不同利用定向增发、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企业再融资。降低文化企业发行债券的标准,支持那些达到发债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引导大型的文化企业利用股权置换、收购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


  创建文化产业融资的担保工具。大力支持各类担保机构利用保险、再担保等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担保,降低文化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强文化企业在融资上的信心和决心,帮助那些不敢独自承担融资风险的文化企业打开融资通道,鼓励担保机构的主要方式有风险补偿、参股等。此外,在鼓励保险机构参与文化企业融资担保时,也可以利用金融工具组合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


  作者:戴丽

  第3篇:论金融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一、对金融文化的解读


  金融文化,在《中国经济新名词辞典》中的解读是:“作用于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意识形式。”[1]广义的说,它是与金融行业密切相关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狭义的说,它包括金融活动中的制度、规范、管理模式、道德、理念等,也可以是凝聚在金融从业人员身上的品质与精神。


  金融文化的一个典型的核心就是诚信。“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2]“诚”与“信”是相辅相成的,强调道德与实践的结合。《辞海》对“诚信”的诠释是“诚实”和“信用”,而信用历来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灵魂所在。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


  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群体仍然是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但还是有一些个体现象存在,例如,理想信念模糊、诚信缺失等,其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领域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受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倾向利益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思想反映出功利化现象,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撼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地位。


  (二)行为领域的诚信缺失


  在学习上,较以往学生的“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行为之外,现在开始普遍流行的最新词汇是“替课”、“替考”,这些行为都是学业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一所高校都会存在;伴随网络媒体时代的发展,学生学术论文造假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三)经济领域的诚信缺失


  对于家庭贫困学生,国家、地方、学校一直在对其给予经济上的政策鼓励与支持,随之在助学金、奖学金发放的过程中也相应的存在诚信缺失问题。


  三、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为了有效避免学生在思想、行为、诚信领域的诚信缺失,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诚信教育,21世纪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开始着手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利用网络建设诚信评价系统、开设诚信论坛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这对于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成果。相对而言,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在逐步发展,有成效,也有需要改进的环节。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内容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课余活动、道德水平的诚信记录与相关评价,充分体现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等多方面。


  诚信档案应与其他档案一样,首先要包含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个人介绍、家庭情况、健康状况、成长经历等,确保真实有效。其次,就是对学生诚信思想、行为、经济方面的记录。


  从思想诚信方面看,要在档案中记录学生关于诚信思想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给予道德品质的定期评价和考核情况、记录学生思想建设方面的奖惩情况等。


  从行为诚信方面看,要在档案中包含学生学习诚信的相关记录,集中反映学生在日常学习、考试、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等方面的诚信情况;就业诚信记录,要真是反映学生的就业信息、就业推荐内容、简历信息,同时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等情况,避免习惯性违约。


  从经济诚信方面看,记录学生的经济状况、学费交纳情况、助学贷款申请及还贷情况,包括日常学生之间借还钱财、信用卡还款情况等。


  (二)诚信档案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诚信档案评价标准不统一,存在主观性。正因为对学生的诚信评价内容涉及多方面,所以诚信档案建设工作也涉及高校的多个行政部门。在管理档案和具体评价过程中,如果信用体系不够成熟,就会存在人为评价过于主观,机构之间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由统一部门牵头管理,制定规范,分级负责,逐级审核,最终学生本人有随时知情权,对于不合理的评价,有提出申诉的处理意见部门。


  2.诚信档案信息来源广泛,信息搜集或变更有一定难度。诚信档案涉及学生日常生活、思想、行为、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容易存在信息繁杂、记录不及时甚至遗漏的情况。为了让诚信档案更真实有效,可以首先对评价人员给予集中培训、委派各级负责人,同时制定网络动态评价系统,保障随时更新信息档案,且有据可依。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切实提高由诚信档案带动诚信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途径,多层次充实档案内容,提高未来银行从业人员以及金融文化领域人员的诚信水平。


  首先,要完善诚信档案制度,设置职能分工明确、评价能力及标准相对统一的工作队伍,建立信息档案网络数据平台,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保障力度,确保档案内的信息更新及时、信息流畅的同时,尊重学生的隐私。


  其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个,要充实诚信教育内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组织学生系统学习诚信等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将课程学习纳入到诚信档案的重要构成部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的系列活动,形成活动参与者激励加分制度。继续完善网络诚信学习和评价体系,使学生对诚信的学习贯穿大学期间的每一个阶段。


  五、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当代金融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也一直是主旋律。其中,“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3]诚信教育是时代旋律的召唤,而诚信档案的建立,是确保诚信教育有效开展的外部措施,属于教育的他律规范措施。如果能发挥好诚信档案的作用,则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增强学生诚信意识,进而转化为学生诚信的自律规范,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顺利择业成才。


  当代高校尤其是金融类院校担负着向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金融文化背景下各类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金融人才的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直接影响着金融文化的发展。诚信的金融人才“以诚为金”,对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创新金融企业文化内涵、创造经济利益、创建和谐的社会风气等,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诚信档案的建立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举措,将会发挥重要的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李慧

上一篇: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分析毕业论文(共4篇)

下一篇:外商直接投资结构效应思考分析影响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