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市场化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发布时间:2015-07-04 20:10
摘要:汇率市场化已是一种趋势,而且目前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推行,汇率风险客观存在,关系到广大人民利益。因此,对市场化条件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这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条件下我国汇率作用发挥与风险防范控制的环境与条件;二是重构我国商业银行在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进程中的内部运作机制;三是建立完善我国市场条件下汇率内生性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外汇汇率体系,防范和控制汇率风险。
  关键词:市场化 汇率 风险 防范控制
  
  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民币汇率体系,是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市场条件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的研究,是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条件下我国汇率作用发挥与风险防范控制的环境与条件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汇率发挥作用与风险防范控制的效果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市场化的汇率决定机制
  市场化的汇率决定机制指汇率不是由少数银行寡头协定或政府人为决定,而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上外汇供不应求,汇率就会上扬;外汇环境相对宽松,汇率就会下降。因此,由市场因素决定的汇率能够真实灵敏地反映社会外汇供求状况,通过汇率机制促使外汇合理流动。
  
  (二)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
  汇率体系中,各种汇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其中的一种汇率发生变动时,另一些汇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进而引起整个汇率体系的变动,这就是汇率之间的联动机制。各种汇率当中,尤以基准汇率变动引起的变化最为明显。例如,近年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多次针对经济形势,调高或降低其基准汇率一再贴现汇率,由于美国具有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因而再贴现率的升降引起了商业银行汇率、市场汇率的迅速变动,从而起到了紧缩信用或扩张信用的作用。可见,汇率对经济调节作用的发挥和风险防范与控制离不开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
  
  (三)适当的汇率水平
  过高或过低汇率水平都不利于汇率作用的发挥。汇率水平过高,会抑制投资,阻碍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汇率水平过低,又不利于发挥汇率对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因此,各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都十分重视汇率水平的确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市场化汇率决定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应逐步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一方面能真实反映社会外汇供求状况;另一方面使外汇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从而促进汇率对社会总需求、物价,收入等因素作用的发挥,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合理的汇率结构
  汇率水平的变动只能影响社会总供求的总体水平,而不能调整总供求的结构和趋向,也不能调整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发展比例等。合理的汇率结构包括汇率的期限结构、汇率的行业结构以及汇率的地区结构,可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弥补汇率水平变动作用的局限性,通过汇率结构的变动引起一连串的资产调整,从而引起投资结构、投资趋向的改变,使经济环境产生相应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汇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重构我国商业银行在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进程中的内部运作机制
  
  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的过程实质是商业银行获得自身产品定价权力,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全方位的冲击,并对商业银行市场地位和份额进行重新分类和组合。随着汇率市场化的深入,汇率风险显现出来,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将进行重新整合,并不得不调整其总体经营目标、风险管理机制组织结构、经营模式和客户结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将渐次演变成为产品、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综合竞争。
  
  (一)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总体目标的转变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目标与市场化运作目标是商业银行今后一定时期内工作的双重目标,尽管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已经开始了多年,但迄今为止这几家银行还没能摆脱多目标的经营约束,包括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化减地方金融风险和国企脱困等等,而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反而被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在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挤压下,商业银行多目标的经营管理趋向转变为确保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基础之上的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组织结构的转变
  从短期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商业银行汇率管理部门的调整。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市场化运作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结构来进行操作,为其服务和保证。在目前的汇率管制情况下,商业银行汇率管理的核心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银行的有关规定以确保合规经营,或者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打打擦边球,日常工作主要是一些解释职能,一般由计划财务部门行使管理权限。汇率市场化与风险控制并重之后,商业银行的汇率管理就不仅仅是汇率政策的解释,更重要的工作是日常的汇率制定(汇率风险管理在后文详述),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对外报价。商业银行的汇率必须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和本行外汇运用途径等方面综合考虑,而前者是瞬息万变的,后者是相对稳定的。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来看,汇率市场化后汇率管理(报价)职能只是由外汇部门(交易部)来行使。
  从长期看,汇率风险防范控制和汇率市场化运作不仅仅意味着汇率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它对商业银行内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确立灵活机动、责权利明确的管理模式、形成更为合理的权力结构、分工结构和沟通结构(包括组织结构扁平化、决策层次减少和决策分散化),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
  1 内部机构设置
  强调组织的灵活性,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强调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融合,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强调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以便决策能够得到顺利的执行;重视决策层次的减少;重视决策的分散化与民主化。逐步建立以产品为核心,市场开发、研究发展、服务支持垂直分工和综合管理全面协调的管理模式。
  2 人力资源管理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市场化运作对商业银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包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挖掘人才和保护人才等各个层面。关键是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员工才能的环境,并且让员工得到应该得到的薪酬,核心在于如何度量员工的工作的绩效,并在员工绩效与激励之间建立合适的联系。
  在商业银行核心领导层面,目前实行的行长个人负责制(行长管理商业银行的方方面面)将不得不改变,cfo(首席财务官),cto(首席技术执行官)将浮出水面,而后勤服务将趋向中介化、货币化。
  在普通员工层面,应注意适应于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市场化运作需要的金融创新性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比如熟悉以汇率运作为核心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工具的金融工程人员。
  
  (三)汇率风险防范控制和创新机制的转变
  1 注重汇率收益单一渠道与其它收益渠道融合的思路创新。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于传统存贷款所带来的利差收入,但从国内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这种收益结构不尽合理。比如,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银行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国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证券化、买卖化的趋势将不断发展,美国商业银行表外或有资产总量一般超过表内资产总量,有的银行甚至在两倍以上;随着intemet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将部分业务通过网上提供,并通过其它收益渠道的增加来减轻汇率收益渠道的压力,减少汇率风险。
  2 注重汇率收益与风险正方向运作的产品创新。一是抢在竞争对手前推出适应于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实现领先优势;二是对同业推出的,也适应本行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要及时跟进。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创新不仅要注意开发新品种,而且要善于挖掘现有产品潜力。例如,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推出的中信借记卡理财宝业务,就是将客户存款账户按实际存款期限自动计算相应定期存款利息,从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种产品创新实际上是原有业务的改良。
  3 注重以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指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商业银行应建立一整套以外汇清算为轴线,以会计核算(包括产品核算、业务核算和部门核算)为核心,面向所有柜面服务,面向客户服务,易于增加各种业务功能和业务品种,能够及时提供管理决策信息,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助于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有助于实现全行统一的外汇平衡与调度,并保证安全运行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4 注重以防范与控制汇率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商业银行要形成一整套适应于上述创新的组织基础;二是商业银行的各种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在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变化,特别要求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一整套以外汇清算为轴线,以会计核算(包括产品核算、业务核算和部门核算)为核心,面向所有柜面服务,面向客户服务,易于增加各种业务功能和业务品种,能够及时提供管理决策信息,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助于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有助于实现全行统一的外汇平衡与调度,并保证安全运行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四)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业务模式的转变
  1 经营重点向收益与风险匹配的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转移。
  目前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其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实质都是负债业务。原因是商业银行必须以其外汇来源制约外汇运用,而商业银行除传统负债业务之外,又缺乏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诸如发行金融债券或大额存单等获取外汇来源的方式。
  当汇率市场化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之后,商业银行的外汇来源就大大扩张,既可以通过传统的负债管理,也可通过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获取外汇,或者将资产出售。也就是说,只要商业银行发现适当的有汇率收益的资产业务,就可以在不同市场上寻找在可承受的风险之内的与其资产收益水平相匹配的负债。这样,商业银行的经营重心就必然是重视风险与收益匹配和平衡的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和无风险的中间业务。
  2 建立以贡献与风险相对应的汇率弹性运作机制,促进客户结构多样化。
  随着汇率市场化运作的深入,目前商业银行种类繁多,相差无几的产品结构将根本改变。不同商业银行将形成不同的业务品种和市场定位,客户结构也趋向不同,原因是客户结构要体现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对称情况。
  由于汇率市场化运作将首先从贷款汇率开始,故商业银行将首先面临资产业务客户市场结构的转变。在这场客户结构转变过程中,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商业银行将趋向形成不同的客户结构群,而规模、经营特点大体相同的商业银行将展开资产负债业务方面全方位的竞争。
  商业银行方面:四大国有银行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客户、大项目上;对于零售实力雄厚的银行,由于其可以获得比较稳定且成本较低的储蓄存款,其外汇运用方面可以考虑期限较长、汇率较高的住房贷款等消费性贷款;而全国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将在自身的成本控制和风险约束基础上,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树立特色和品牌,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汇率要求参差不齐的某些特定领域和特定客户;数量众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可能需要考虑以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如何使自己的命运与当地的经济紧密结合。
  客户方面:大客户将倾向于与大银行紧密合作,以获取较低产外汇成本,同时有效利用中小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中等规模的客户倾向于主要与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往来;零售业务客户在获取外汇方面更加倾向于同地方商业银行合作,在金融资产持有方面同各种类型商业银行合作。此外,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客户也可能被市场所接受,这就是所谓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只要定价合理,中小企业就可能从商业银行获取外汇。
  3 要在银行汇率收益与风险正相关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促进市场营销正常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尚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各家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关系或其他方面的非正常竞争。一旦各家商业银行获得了对自己产品的定价权,则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必然发生转变,突出表现在竞争逐渐从非正常竞争转移到正常的产品、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竞争。例如国内市场化发育相当完善的家电市场,各个家电厂商竞争的内容是产品的差异、服务和价格,从而取得不同的目标客户和市场份额。这样,汇率市场化之后,经典市场营销学中的各种策略就会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例如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和促销渠道策略等等。
  (五)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的转变
  1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管理。
  在汇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利差收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汇率市场化运作之后,由于市场汇率的波动是商业银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也难以对市场汇率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这就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并使得汇率风险成为银行的基本金融风险之一,汇率风险管理也成为银行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关键是建立适当的风险监控、预警和资产负债调整机制。
  一般认为,汇率风险传导机制,而汇率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对自身的存贷结构进行管理,以及运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或设法从风险中获益。
  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例子是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竞争。目前我国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在商业银行通常是按照贷款进行管理,一般贷款的汇率最大的浮动范围是下限10%,上限30%。商业银行有关部门在评估贷款时一般并不过分考虑贷款的汇率因素,但汇票贴现的汇率是在再贴现汇率基础上按不超过同期贷款汇率加点(含浮动),汇率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差距超过100%。这样,在进行贴现业务时,不仅传统贷款管理部门会对贴现进行信用评估,商业银行有关部门特别是外汇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部门就会从汇率风险角度对贴现进行汇率风险评估。
  2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强传统授信业务的管理,比如实施对全行所有授信业务的全程监控和集中管理,建立健全授信业务数据库,定期和不定期提交授信业务结构调整及未来授信业务投向、期限、种类指引分析报告,建立行业和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保证在既定的汇率水平上实现利息和本金收回的效益目标;二是着力改变银行资产结构,减少授信收益在银行总收益中的比重,加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份额,防范因信贷资产业务过大,形成部分客户因市场条件下经营管理不善所带来的本息均不能归还造成的汇率收益风险。
  3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不良资产处置。
  银行要在汇率走高时,及时贷出外汇,在汇率下行时,及时收回外汇。而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存在,严重地影响银行外汇供需平衡能力,造成外汇调度不畅所形成市场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因此不良资产的及时消化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界定不良资产,二是采用什么措施消化不良资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一般按照逾期期限来划分的,如果按照五级分类管理,则不良资产的客观评定更加难以掌握,但若建立一套主客观合一的分类方法,则这种划分方式是理有利于风险管理和防范。消化不良资产包括已有不良资产的消化和对新增不良资产的防范。前者是不良资产的具体处置,后者是如何防范经营和道德风险。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需要加大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大资产保全力度,根据审慎性原则计提利息收入和加大呆滞贷款核销力度等手段,但这些措施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利息收入计提、呆账核销直接涉及税收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
  
  (六)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资源投入
  汇率市场化运作的过程涉及到商业银行方方面面的改革,核心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反映汇率波动的防范与控制汇率风险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机制。这要求适当的组织形式、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领先的科技水平,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并且机制的形成本身是渐进的,一般不能表现出当期收益,这就需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在资源分配时采取前瞻性的动态策略。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投入、研究与发展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含科技投入)和各项费用投入。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在即将到来的汇率市场化运作进程中,应在确保常规业务投入需要的基础上,着力加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投入、r&d投入和科技投入,力争抢在竞争对手前面完成内部机制的改造。
  我国已经具备实施汇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在逐渐形成市场化汇率的过程之中,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同时也承受越来越大的汇率风险。在汇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竞争强势地位的有效获得必须依靠提供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质量,这需要一套适应于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这将迫使商业银行进行从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客户选择到风险管理机制的全方位改革。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化条件下汇率内生性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
  
  (一)要加强经营核算,为科学制定汇率奠定基础
  实施汇率改革后,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技术问题,即如何确定存贷款汇率。准确预测和核算外汇成本是选择外汇来源、决定贷款汇率、判断业务盈利与否等经营决策的前提。所以为了适应汇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防止发生“不利选择”行为。在方法上,要利用西方银行已设计出的不同的定价方法,如:用银行外汇的预测加权平均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市场渗透汇率定价法给存款定价,对自身的经营成本、收益进行精确的核算。在手段上,要依靠科技手段,扩大信息来源,在提高经营核算水平的同时,不断降低经营成本,为准确地制定汇率打好基础。另外,银行自身在严格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对每个贷款户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看它能否按期归还贷款,能承受多高的汇率水平。总之,要通过加强核算,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切实提高银行自身实力,以达到商业银行与社会的双赢。
  
  (二)积极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由于市场汇率的波动是商业银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银行也难以对市场汇率变化做出准确预测,所以汇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进行管理。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汇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有一套严密、科学、权威性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机制。
  1 要通过资产组合实现分散管理,抵消汇率风险。汇率市场化带来的汇率风险,要求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多元化和证券化。只有改变资产负债品种单一的局面,才有可能实施资产负债表内管理策略,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内的不同组成部分来改变汇率敏感程度,达到控制汇率风险的目的。
  2 要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汇率变动频率的增加,使存款的稳定性减弱,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随之加大,资产流动性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银行应及时分析资产结构并适时进行调整,增加资信级别高的债券投资等流动性强的资产比例,注意持有可随时变现的资产,以避免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
  3 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汇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拓宽视野,深入、及时地研究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正视风险来源的多维性,在吸纳风险、管理风险和利用风险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要利用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掌握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以此分析汇率敏感度和风险程度,形成预警机制;要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并结合专项稽核等传统手段,规避道德风险;要重视对客户信用和外汇运用状况的风险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贷款期限、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客户实行汇率差别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汇率风险控制机制,及时提出汇率市场走势、汇率风险的防范、汇率风险应急方案等各种情况的综合分析,着力提高汇率风险分析、预测和规避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汇率期货、汇率期权、汇率掉期等金融产品来避免和减少汇率风险。

  (三)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转移汇率风险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存贷款利差越来越小,如何靠产品创新来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日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因此,商业银行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入世”后的缓冲期,在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上都要以业务创新为目的,整合现有资源和竞争优势,以寻求更多的生长点和收益源。
  1 要从经营单一金融产品为主转向经营众多金融产品为主。商业银行要将资产负债、金融服务和中间业务融合起来,利用新的金融技术改造传统存贷产品,如存贷款证券化;要着力开展网上营销,减少金融服务营销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个性化,有特色的服务;在零售业务方面,要加强各种代理业务、信用卡、贸易融资等的推广,提高经营所占比重;要发展信托、典当、租赁业务,并凭借良好的信誉基础,较雄厚的外汇实力和一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能力,适时开办对外担保和贷款承诺业务。
  2 要从管理货币为主转向以管理信用为主。商业银行要在现有基础上拓展系列服务,创新服务手段。金融创新重点要转向帮助客户控制风险,如为资本重组、项目投资提供风险控制方案;要建立以外汇为纽带的全方位信贷关系,如变单纯的贷款收放业务为企业的资信诊断论证、项目的评估审查、咨询调查、信息服务等“一条龙”服务,以改善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要开发高效资产,如扩大存贷款、金融租赁、票据承兑、贴现、债券买卖等业务,改善收益构成。
  3 要从赚取利差收入为主转向赚取服务费收入为主。商业银行要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为客户提供高层次的服务。要积极拓展各项低息无息外汇来源,开发以智力服务为主的金融产品;要逐步开展资产管理、承诺和信用担保、国内外结算业务、银团贷款与融资安排、财务顾问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业务等高附加值的、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完善服务功能,增加获利空间,使自己在获取佣金、手续费等服务费的同时,弥补利差收入的减少。
  
  (四)增强营销能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增强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能力就要求我们在创新优质产品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市场定位,为客户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1 要建立合理的汇率定价体系。汇率市场化赋予商业银行按照每笔业务的金额、收放对象、期限等因素来确定客户的筹融资成本等权力,这就要求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能够按照风险和收益的权衡来确定汇率水平,形成风险约束和利润激励机制。汇率水平受到商业银行自身实力、成本等因素影响。所以,汇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在定价时需要将外汇和服务成本、拟获取的利润额、企业形象和商业银行对客户群体的细分等多项因素统筹考虑,尽快建立以效益为中心、高效运作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要充分发挥内部汇率在调节商业银行内部外汇流向的杠杆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内部外汇转移价格;要设立专门的汇率管理办公室,改革汇率信息采集方式,保持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并配合服务、技术进步等非价格因素,加强对市场汇率走势的研究和预测,建立起适当的汇率风险衡量系统,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报价体系,真正发挥汇率在配置金融资产、优化结构、改革金融宏观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
  2 要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汇率市场化之后,曾经是商业银行稳定客户的企业可能会迫使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从关系银行业务转变为价格银行业务,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改变首先与客户建立稳定联系后再开展业务的传统经营模式。所以商业银行要主动出击,加强对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对客户的爱好、客户的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发掘市场盈利机会为中心不断调整与客户关系的模式,力求通过市场营销能力的增强,降低外汇来源的成本。
  3 要不断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汇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项全新的业务,那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判断汇率走势,进而制定金融产品的价格。为规避汇率风险,必须操作衍生金融工具,开发新的金融品种。由于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建立汇率定价机制,因而此项业务不能不说是空白,也造成了目前这类人才的稀缺的状况。因此,各商业银行要适应汇率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尽快组织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全面合理、业务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金融工程师。
  
  (五)要建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汇率市场化的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还不够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未转化为完全的商业银行,许多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汇率市场化,而没有相应的金融监管,如果继续为争夺客户盲目竞争、不计成本地乱提高存款汇率,乱降低贷款汇率,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亏损倒闭的风险,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要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尽快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倒闭的风险,需要及早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例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已成通例,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可以以他们为鉴,为汇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行再加一个保险条件;要组建强有力的金融机构的同业公会,建立银行同业汇率协调机制,并通过银行同业汇率协调机制(如目前实行的“外币汇率联席会议制”)加以约束,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自律性组织的作用来保证有序竞争;要严格执行国家已经颁布限制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来约束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在汇率市场化过程中为防止汇率失控,还应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必要的汇率管制,如对贷款汇率设定下限、对存款汇率设定上限等;要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监管水平。
  (六)建立与市场化条件相适应的汇率运作机制,防范汇率风险
  1 建立市场化的汇率运作机制的条件基本成熟。一是国家宏观决策改变了过去靠低汇率放贷款、增投资,拉动经济粗放增长的做法,货币政策开始倾向于促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实行了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主的信贷规模控制,金融机构支付能力大增,违规、帐外经营减少,金融环境比较宽松。二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已具雏形。实现了同业拆借汇率放开,灵活运用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等操作工具对经济的调控。三是金融立法较完整。规范市场融资行为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实现市场化运作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抓紧做好工作:一是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汇率放开作为汇率市场化运作的突破口,使该汇率逐步形成贷币市场的主导汇率,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存款汇率,从而为市场均衡汇率的最终形成创造条件;二是要简化基准汇率。必须改变基准汇率种类过于庞杂的现状,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为核心的、精干的基准汇率体系;三是要提高浮动汇率幅度,扩大浮动汇率的应用范围,同时给国有银行在既定的浮动幅度内自主决定浮动水准的权力,以便其能够根据外汇成本的变化,可以有比较充分的汇率选择余地;四是要以市场投资收益和证券发行条件为依据,对债券筹资实行完全的市场汇率,尤其是要按市场化要求确定债券汇率。
  2 汇率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思路:调放相结合。采取调放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就是渐进式改革选择的具体化。这是指汇率市场化运作应从实际出发,总体规划,分步走,走小步,选择时机,采取调整汇率和放开汇率相结合的方法。区别不同种类汇率的现有条件确定调或放。有的汇率种类,如同业拆借汇率,汇率的条件比较充分。如:各地外汇头寸不足,拆借市场准入限制较严,同业拆借业务行为规范,就可以一步到位;有些汇率种类则不宜一下子放开,只有通过国家有计划地进行调整控制其浮动幅度。并在此过渡期间,把汇率水平、结构问题逐步消化,统一行际间利差,理顺不同种类汇率之间的关系,完善健全汇率调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有较大范围的放开汇率。
  3 近期实行汇率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操作设想。我国汇率市场化运作的目标是建立有计划指导和宏观调控,以防范和控制汇率风险为核心的市场汇率。具体来讲,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中央银行政策汇率作引导,同业拆借为轴心的汇率体系。从当前看,初步目标应为理顺汇率结构,保持较为合理的汇率水平,分阶段缓和或撤销部分汇率限制,促进汇率弹性化,为放开汇率防范汇率风险做好前期准备性工作,始终要遵循调放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根据不同汇率之间的联系和各自具备的条件,总体规划,配套进行,分批分期予以实施。目前,货币市场汇率已基本放开,中央银行应主动频繁调整贷款汇率,积极参与货币调节,逐步使再贷款汇率成为货币市场的主导信号,对于存款汇率我国应选择继续管制方式,避免金融机构出现破坏性竞争,现实条件下,适当放松贷款汇率的限制比较现实。完成了这一过渡性改革,就可以逐步考虑放开贷款汇率、浮动存款汇率。总之,汇率市场化运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找准突破口,不断向纵深以展,才能从剧烈摩擦的“双轨制汇率”中走出,达到防范和控制汇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的目的。
  
  (七)完善汇率调节机制的建设
  我国目前汇率市场化运作处于积极迈进与尝试中。当务之急须结合实际规范汇率调节行为,消除调节障碍,发挥汇率政策上支持的作用,使有限的调节作用能完全有效的发挥。
  1 政策改善。①制订汇率水平时,要精确计算,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经济环境的运行能按照汇率调整的愿望进行。特别要注意汇率调整后,部分目标实现与部分问题因之而加重的情况。②汇率政策出台后,要加强政策调查和研究,充分掌握各方面情况。改变过去注重调查发达地区与大中型企业的做法,扩大对贫困地区与中小企业的调查面。④政策出台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在较短时间内使社会各方面都能了解,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2 政策完善。目前人民银行要结合汇率调节中的缺憾着重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出台商业银行汇率浮动指导意见。在允许的浮动范围内,使商业银行尽可能运用这一调节手段来实现信贷政策的调整;制定商业银行内部外汇汇率的上下限,并根据情况及时予以调整;配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要适当提高逾期加罚息力度,强化汇率制约功能。
  3 政策监督。根据《汇率管理规定》与有关法规,人民银行要制定对违反汇率政策行为的处罚细则。目前特别要制止硬性下达存款任务的做法,要从商业银行的总行、一级分行抓起。要加强人民银行基层行对汇率监管的力度,基层人民银行对辖内汇率政策执行监管不力同样要追究责任。
  
  四、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外汇汇率体系,防范和控制汇率风险
  
  汇率调整作为银行的经常性的调节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和运用。在运用这一工具的时候,银行应该通过建立市场化外汇汇率体系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全力推进外汇汇率市场化和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化外汇汇率体系的建立。要改变传统的外汇汇率体系,由过去过度集中的行政规定外汇汇率为主向中央银行调控下的外汇市场规定外汇汇率为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人民币汇率模式。在传统的计划外汇汇率体制下,外汇汇率基本上是单一的计划外汇汇率。改革的目标是,要由计划外汇汇率为主向人民币汇率为主转换,即除了对少数存贷款种类实行计划汇率外,绝大多数种类汇率放开,由市场调节,实行市场化的外汇汇率。②建立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在传统的计划汇率体制下,各类汇率基本上由中央银行通过行政法令颁布,借助行政手段加以实施的。改革的目标是,绝大多数外汇汇率通过经营者之间、消费者之间以及经营者与消费者(接受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确定。任何经营者和消费者都不能独立地主观决定人民币汇率,只能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外汇汇率,并参照这一外汇汇率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向。③建立人民币汇率的决策主体。在传统的计划外汇汇率体制下,外汇汇率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各专业银行没有自主权。改革的目标是,要由中央银行规定汇率为主向专业银行规定汇率为主转换,除少数存、贷款种类的汇率由中央银行规定外,绝大多数存、贷款种类的汇率应由专业银行自主决定,即由谁经营外汇就由谁规定外汇汇率。④建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形成机制。在传统的计划外汇汇率机制下,中央银行确定存、贷款外汇汇率,实行“计划第一,价格第二”的原则,外汇价值规律、外汇供求规律等一般规律被排斥或被置于从属地位。改革目标是,要让外汇价值规律、外汇供求规律真正成为外汇汇率形成的基本的支配规律,不仅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要以供求为基本导向,而且中央银行计划外汇汇率的形成也要建立在外汇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状况。④建立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和管理方式。在传统的计划外汇汇率体制下,对外汇汇率的总体水平和具体汇率的调控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由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微观的外汇汇率运行。改革的目标是,从依靠行政手段直接调控外汇汇率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依靠金融手段、法律手段间接调控外汇汇率为主的方式。即中央银行对外汇汇率的调控重点是控制外汇汇率的总水平,并主要通过调节外汇供求总量去实现。中央银行对微观的具体外汇汇率,除少数采取直接管理外,大部分不再干预,主要通过平衡宏观外汇总量,调节外汇供求,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促进竞争,规范和指导专业银行的外汇汇率行为来影响外汇汇率的形成和变化。
  (二)建立和完善浮动制的基准外汇汇率的形成机制。为全面推行外汇汇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我国重返“wto”后,必然对我国经济(尤其是一些受保护类的民族工业、农业、基础产业等)影响很大,要保证我国经济运行的独立性,必然不能一时地或全部地按照“wto”的要求(有些要求,我们不能丧失原则去符合,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有自己的农业、工业及其它重要基础产业)去做,防止我国经济的垮败。为此,要有选择性的渐近式的去适应“wto”的要求,要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规划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必须主控的经济项目),相应地也要有基准的金融运作,与此相应地也要有基准外汇汇率,这是不可置疑的。在浮动制外汇汇率体系中,要有一部分基准外汇汇率,尽管在数量上是少数,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外汇配置的总体格局,关系到整个外汇汇率结构的基本比例,也关系到外汇汇率总水平变动的基本趋势。传统的外汇汇率管理体制的弊端,不在于存在基准外汇汇率的形式,而在于基准外汇汇率的范围过宽,形成机制不合理。建立人民币汇率模式后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不断缩小基准外汇汇率的范围的同时,完善基准外汇汇率本身的形成机制。核心是,要把基准外汇汇率的形成机制建立在自觉遵循金融外汇运行规律、价值规律等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计划汇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基准外汇汇率是中央银行制定的外汇汇率,但绝不是可以任意规定的汇率。外汇汇率的形成应遵循外汇汇率形成的一般规律,即受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支配。外汇汇率特殊的形成应遵循商业银行特有的金融规律,反映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的金融关系的要求。因此,基准外汇汇率的形成机制形式上是中央银行通过计划程序制定的,是诸多金融规律和金融关系共同作用的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的一个总的“结晶”。中央银行在制定基准外汇汇率的过程中,是自觉还是盲目的,主动还是被动,正确还是歪曲地反映这些规律和要求,其“总的结晶”是迥然不同的。因此,完善浮动制的外汇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外汇汇率的科学性,关键在于逐步做到把外汇汇率的形成建立在金融规律的基础上。为此,要做到:①正确确定外汇运行构成中的外汇成本。外汇成本作为外汇总值构成的主要部分,能够间接地反映该项外汇运行中的外汇耗费水平。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外汇成本应由社会平均外汇成本决定,而不应由个别外汇成本决定。目前,我国粮、棉、油的信贷外汇的产出收益低于信贷外汇投入成本,致使外汇运行亏损,这必须逐步加以解决。②正确确定外汇运行构成中的盈利。正确确定外汇盈利是形成社会主义金融市场条件下的基准外汇汇率的直接基础。要使外汇运行构成中的盈利趋于平均化,以利于恰当地协调不同专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外汇运行的合理配置。③正确确定外汇汇率高于或低于外汇平均利润的方向和幅度,并由此形成实际的基准外汇汇率。确定外汇汇率的方向和幅度时,要反映供求规律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政策因素。
  基准外汇汇率不能过于频繁变动,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但不能凝固僵化,应根据外汇经营和供求变化适时灵活地调整,使其经常趋于和保持相对合理。为了增强基准外汇汇率的灵活性,必须做到:(1)要探索建立和健全重要外汇种类的基准外汇汇率的自动调整汇率机制,定期审核汇率、调整汇率的制度。(2)要适当扩大基准外汇汇率中中央银行指导汇率的比重,由中央银行规定准备汇率和浮动幅度以及浮动幅度的上、下限,由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规定的区间具体制定汇率。这样,在基准外汇汇率形成过程中,直接引入了专业银行的决策主体,增强了市场调节在基准外汇汇率形成中的作用。(3)提高中央银行外汇汇率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包括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改变工作作风,简化审批程序,缩短时间,以适应外汇经营和市场情况的变化。
  (三)建立和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我国重返“wto”后,经济中的大部分要走向世界经济市场,走向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相应地我国金融业也必然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实现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目标。为此,我国金融业必须在近两年内尽快建立和完善与“wto”相适应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是通过外汇市场交换形成的汇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特征是:货币的经营者是外汇汇率决策的主体;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竞争是外汇汇率形成的基本途径;市场供求力量的对比是外汇汇率水平的决定因素;在一般条件下,外汇运行过程是:外汇供不应求一外汇汇率上扬一外汇利润增加一外汇要素流入一外汇供给增加一外汇供大于求一外汇汇率回落一外汇利润减少一外汇要素流出一外汇供给减少一外汇供不应求……如此循环往复,是人民币汇率形成和运行的基本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优点,防止消极作用,必须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行有效的指导、管理,其方式、手段和程度要适当、有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指导管理,主要着眼于市场,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通过调节市场供求去影响外汇汇率水平和变动,从而达到“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决定汇率”的目的。这需要我们做到:1、正确的政策导向。政府通过发展计划,供求趋势预测,并综合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诱导银行实现金融政策。2、外汇规模的适时调节。通过建立外汇总量规模,增加有效供给,健全外汇储备制度,汇率调节基金制度,进行对外汇运作的吞吐调剂,调节外汇供求,平抑市场过度波动。3、科学信息体系的诱导。建立和健全全国性的金融市场和外汇汇率信息机构,利用信息网络的整体优势,发布参考性外汇汇率,减少个别外汇汇率决策行为的盲目性,诱导人民币汇率合理形成。4、强化法律约束。通过制定有关金融法律,规范银行外汇汇率行为,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5、适度的行政干预。人民银行在必要时,可对少数重要的人民币汇率采取制定外汇汇率办法,汇率差、利润率、临时限制汇率等控制措施。
  (四)加强对市场汇率体系的监控,保障市场汇率体系健康运作。改革传统外汇汇率机制,建立人民币汇率体系,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艰难复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有条件的按照“wto”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把外汇运行纳入健康轨道,促进经济金融发展。①增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市场的能力,保持外汇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一要健全、完善中央、省市两级外汇汇率调控体系,按照市场要求,结合运用行政、法律的金融手段,对外汇汇率总水平进行间接调控。既要控制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又要控制信贷外汇规模,使外汇供给与外汇需求在总量上平衡。要控制外汇汇率总的水平、方向、幅度,符合社会平均汇率的水准。二要适当放开外汇汇率,进一步扩大专业银行自主权,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人民银行规定外汇汇率的比重,扩大人民币汇率的范围。对国家少数外汇汇率要建立和健全自动调整汇率的机制、制度,扩大指导比重,增强市场调节计划外汇汇率的能力。三要建立和健全外汇汇率调节基金制度,强化中央、省市两级外汇汇率调节机制。完善粮、油、棉等主要生活用品和重大工业物资储备的外汇供给准备制度,扩大中央银行外汇运行的吞吐量,调节量,为调整外汇汇率总水平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②加快培育金融市场,建立开放和竞争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一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把专业银行推向金融市场,转变观念,抓住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二要大力培养市场体系,让金融活动纳入金融市场轨道,符合商业化银行经营的需要。放开外汇汇率,协调各银行之间关系,收集运用市场信息,为金融活动服务。三要加强对外汇汇率宏观的间接调控,健全市场组织,加强制度建设,制订完善人民币汇率有关法规,规范专业银行的外汇汇率行为及外汇汇率变动的形成,落实专业银行自主权,加强内部管理。

上一篇:试论金融可持续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试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