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资银行合围东南亚

发布时间:2023-12-06 02:28

  5月7日,本报独家获悉,招行又杀回了香港永隆银行的股权转让争夺最后一役,此刻的战局呈现出微妙变化,两家中资银行对阵一家澳大利亚银行,他们分别是招行、工行、澳新银行。香港第五大银行永隆银行一年前开始寻找投资者,在其考虑并购名单上闪现过交行,而永隆银行的股票也乐得“洛阳纸贵”,不少竞购者疯狂地开出了市净率3倍(161港元)到3.5倍(188港元)之间的天价。善于周旋的永隆银行更把决策日延至5月中旬,吊足胃口。


  与此同时,中资大行也在东南亚银行市场上不期而遇:4月30日工行一高层向记者证实,工行与泰国ACL银行入股磋商一事已接近尾声,工行有望进驻泰国金融市场;从3月就抛出要到海外做老板的交行,看中的居然也是东南亚金融机构的并购机会,现正和目标对象接洽。


  最全面的大行交锋爆发在4月中,中行、建行、工行上演了哄抢印尼第六大银行股权转让,虽然最后大家纷纷败阵,但在这场热闹的东南亚争夺战中,不难参透,通过股市和行业发展增强实力的中资大行正急于表现并购雄心,银行业不甚发达却增长强劲的东南亚银行成为了大行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香港必争之地


  本该在4月30日揭晓股权转让的完结篇,偏偏永隆银行(00096)公布出,在为结构性投资工具和债权抵押证券相关投资冲销4.77亿港元之后,第一财季净亏损8,250万港元,这个消息将打击股价,这可能导致该银行控股权潜在的买家下调竞购价,给交易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伍氏家族将竞标最后期限延长两周至5月中旬后,悬念大增。


  招行的重新杀入,无疑增加了中资行胜算的筹码。众投行分析,中资银行在香港扩充业务心切,且出价积极,相信永隆银行不太可能落入外国银行手中。


  一直以来,这些买家正盯着永隆银行多年来开发的网络和执照。香港一直被视为进入中国大陆和国际市场的门户。目前,永隆银行在香港拥有35家分行,2007年底资产总值930亿元。该行股价今年已飙升42%,市值达到316亿港元。


  消息人士透露,在永隆卖盘第二轮报价中,曾被淘汰的招行报价是每股165港元,市净率已高至3倍。淘汰理由是其价格不具备杀伤力。谈判桌上,价高者得。归来的招行理应以更诱人的价格得到再谈判资格。招行行长办相关人士倒苦水:“虽然我们从一开始就在积极争取,但整个谈判过程的难度的确要比我们想像的大很多。”


  反应迅速的美林证券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永隆卖盘交易价格倘若相当于2007年市净率3倍,则资本回报率水平仅为4%。而根据国际成功并购案例,年平均资本回报率水平一般为8%左右。不难想象,在5月20日重新开局,又将是一场无底价的殊死搏斗。


  东南亚之行


  4月30日工行一高层也向记者证实,今年4月,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证实工行正与泰国ACL银行进行入股磋商,正与渣打银行进行最后一轮较量,工行有望进驻泰国金融市场。同时,工行也亮明了并购策略――对较小规模的银行进行控股和管理。推进ACLde主要动力来自于2月最新实施的泰国新商法,新法将外资可持有的泰资银行的股权比例从25%提高到49%。工行方面透露,谈判正围绕入股比例以及资金量,步入谈判最后阶段,积累战绩,工行已经拿下了工银亚洲、香港华比银行、收购90%股份的印尼哈林姆银行,还将在三年后工行将对剩下的10%股份依据当时印尼法律规定进行选择性收购。自称战略实践者,董秘潘功胜作为并购团队的负责人显得格外重要,4月30日接受本报采访时,他透露,港澳地区自是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下一步拟将澳门诚兴银行和工行在澳门的分行合并,使其成为澳门第二大银行。他对工行的并购方略有独到把握:“我们注重的是战略协同,仅仅是投资后等着分红,没有意义。战略协同效应能够显现,将来的发展不会坏到哪里去。”


  同样看中东南亚的交行还没有透露具体谈判对象,其投资管理部副总吴家骏在5月6日告诉记者,东南亚一定是重点关注的投资区,但也不排除投资其它地区可能性。他认为,东南亚与中国文化上更具融合性,并且东南亚国家有着长期接受外资投资的开放传统,市场准入门槛相应较低。


  相对沉默的建设银行也不愿坐等,其日前发布公告称,已决议成立海外投资并购决策小组,并拟派了行长领衔的强大阵容,据估算建行海外并购决策小组对单个项目的股权投资权限在80亿元左右,总资金额将超过1000亿元。其新闻发言人胡昌苗向记者确认:只要是有利于建行的发展,即使价格贵一点,建行也会出手并购。


  亚洲首战决心


  “中资银行并购集中在东南亚市场,这并不奇怪!”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淡然告诉记者:“这场中资银行集体出走行为可以看作效仿欧美大银行进入中国的轨迹,正是由于东南亚银行业发展相对于中国的薄弱,这对中资行发展更具前景。”选择的必然性不必多言,值得一提的是,连平认为,从长远看,中资银行要长期保持现在这种迅速增长的势头,需要从现在开始就扩展业务领域和区域。


  而麦肯锡对进军东南亚各国银行的调研报告似乎交了冷水,其指出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困扰东南亚银行的核心问题,并非坏账,而是增长乏力,其增长能力落后中国最少十年。而这一难关攻克,荷兰银行董事总经理方富超支招:中资行走出去,首要是发展贸易融资,跟住本土企业客户海外经营的步伐;其次是深入当地社会,扩大营业网络。


  其实,目光齐聚东南亚,中资大行自有门道。中资大行不是没有考虑过美国抄底行动,并且在本轮美国次贷危机中,有不少投资银行轮番找到几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推荐“抄底”机会,但几经接触,识时务的中资大行发现,抛过来的美国“橄榄枝“往往是“热情洋溢的招待和立场坚定的拒绝”,于是乎,中资行有了不约而同地碰撞――“我们还不富裕到拥有充当救世主的能力,先作强亚洲吧。”作者:闫蓓,本文来自《东南亚研究》杂志

上一篇:卫生公平问题财税政策选择

下一篇:大国博弈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