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7-04 20:30
摘要: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但各种观点在许多方面相互渗透。在这错综复杂的争论中,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理论不断发展,并用以分析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现代货币主义的基础上,探讨其中所具有的现实合理性,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数量论 单一规则
1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
“货币主义”一词最先是由美国货币主义者卡尔·布朗纳提出的,其中心命题是认为货币是推动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价格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一段时期内也的确出现了经济增长较快、失业人数较少,而又没有严重通货膨胀的所谓战后“繁荣”景象。在美国,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在一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实行了好几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在1964年,大量削减税收,使社会经济从衰退中摆脱出来,增加了社会就业。但是,好景不长,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起至八十年代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出现了“滞胀”的局面。这种现象使凯恩斯主义走上了穷途末路。于是,西方经济学界在货币理论和政府官员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观点有了显著的改变。在理论方面,更趋向于早期的货币数量学说,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而不是强调其交换媒介的功能;在政策方面,重视利率与信用可能量的政策被放弃,而趋向于管理货币数量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理论的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重新表述。
正是在这里,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主义的发展,是以早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流动偏好理论相混合为特征的,但它重新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同时竭力反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实行的固定汇率制,积极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活动以实现有伸缩性的汇率。
2 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理论观点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数量论,早在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的研究》中就认为。正如我们所知,现代货币数量论是历史上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发展,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把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相联系的“货币数量论”在二三百年前就出现了。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是这个命题的早期解说者。在休谟看来,货币的价值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是由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金属、纸币)总量决定的,所以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总量,就代表了流通中所存在的商品总量,在商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货币总量减少了,那么全部商品便以较少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即:首先,一国中的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其次,一国中流通着的货币代表着国内现有的所有商品,按照代表即货币增量增加的比例,每个代表所代表的被代表物就有多有少;第三,如果商品增加,商品的价格就降低,或货币的价值就提高;如果货币增加,那么相反地,商品的价格就提高,货币的价值就降低。
货币主义的中心论题是:货币至关重要,货币供应的变动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变动,而且是影响这些变动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失业、生产停滞、经济波动等简单地看作是货币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所起作用的结果,因而他的政策主张也很简单,即货币供应量按照4%-5%的固定增长率有计划地增长。现代货币主义是从反对凯恩斯主义“起家”的,是从古典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那里移植而来的,如萨伊定律、自由市场均衡论、货币数量论等也并非什么发明创造。美国希伯来大学的帕廷金用周密的方式重新阐述了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和许多他过去的学生提供了货币数量分析的框架,使人们能够对货币数量的变化制约收入变化这个命题进行实证的检验。
3 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它使现代货币主义的发展达到了极致。1950年,弗里德曼公开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从分析方法上来看,现代货币数量论不像早期货币数量论那样把充分就业下的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固定的和货币流通速度也是不变的情形来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而是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函数相互作用的结果。现代货币数量论一方面论证了早期货币数量论中说明的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认为货币存量取决于国民生产总值,强调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凯恩斯主义流动偏好理论中关于货币需求不仅取决于利息率,也取决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的看法。关于现代货币数量论所要阐释的问题,弗里德曼有过如下表述:首先,在区分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的同时,强调货币数量论是反映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曾多次申明,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关于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的理论”。其次,弗里德曼通过分析利率变动的复杂性,具体阐明了货币传递机制的形成过程。
4 现代货币主义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要求,尤其在当前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前提下更是如此。从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与借鉴。
4.2 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要协同配合 货币主义所主张的“单一法则”货币政策,以及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都不能单独起到控制通货膨胀、抑制物价上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只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做出“相机抉择”,才能起到综合积极的调控经济的作用。如果过度控制、大量削减货币供给,势必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乃至滑坡;如果采取高赤字财政,大量发行货币又会出现高通货膨胀,使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
4.3 把握好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度”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过热和工资改革等原因,国内贷款增长率、现金发行量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都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货币发行超量,零售物价指数居高难下,这是今年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不能“急刹车”,搞“一刀切”,否则会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滑坡。就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而言,在总量上应继续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膨胀,工作重点应放在结构的调整上,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以及效益高的产业仍要增加投入,促进社会有效供给的增长。在宏观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控制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的过度增长,使之与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持合理的比例;加大对农业及基础产业的投入,缓解“瓶颈”效应,增加有效供给;采取措施消除国外资金的短期套利行为,缓解由于国家外汇储备过度增加而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把好货币这一关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发展经济的资金。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①发行国债。它有利于吸收国内外资金,只要发行数额相当,按时偿还并用于生产,国债是不会成为政府的大包袱的。②吸收个人投资。它一方面有利于聚集闲散资金,另一方面可抑制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膨胀。③利用外资。
总之,目前,我国经济趋向稳步发展,通货膨胀有所下降,可望控制在15%左右。但是,我们必须密切注意信贷规模与货币投放额,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反弹”。现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又争着上项目,仍然存在投资过热。这样,国有银行就要保持冷静,不能用过量发放贷款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当注意直接融资、民间融资和社团办公司对金融的影响。目前出现的证券热等等,不能让其自发盲目地发展,应加以正确引导。总之,对当前的经济回升,物价平稳回落不能掉以轻心。中央银行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对信贷规模管理,积极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贴现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中央银行贷款利率等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数量论 单一规则
1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
“货币主义”一词最先是由美国货币主义者卡尔·布朗纳提出的,其中心命题是认为货币是推动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价格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一段时期内也的确出现了经济增长较快、失业人数较少,而又没有严重通货膨胀的所谓战后“繁荣”景象。在美国,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在一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实行了好几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在1964年,大量削减税收,使社会经济从衰退中摆脱出来,增加了社会就业。但是,好景不长,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起至八十年代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出现了“滞胀”的局面。这种现象使凯恩斯主义走上了穷途末路。于是,西方经济学界在货币理论和政府官员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观点有了显著的改变。在理论方面,更趋向于早期的货币数量学说,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而不是强调其交换媒介的功能;在政策方面,重视利率与信用可能量的政策被放弃,而趋向于管理货币数量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理论的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重新表述。
正是在这里,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主义的发展,是以早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流动偏好理论相混合为特征的,但它重新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同时竭力反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实行的固定汇率制,积极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活动以实现有伸缩性的汇率。
2 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理论观点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数量论,早在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的研究》中就认为。正如我们所知,现代货币数量论是历史上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发展,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把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相联系的“货币数量论”在二三百年前就出现了。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是这个命题的早期解说者。在休谟看来,货币的价值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是由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金属、纸币)总量决定的,所以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总量,就代表了流通中所存在的商品总量,在商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货币总量减少了,那么全部商品便以较少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即:首先,一国中的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其次,一国中流通着的货币代表着国内现有的所有商品,按照代表即货币增量增加的比例,每个代表所代表的被代表物就有多有少;第三,如果商品增加,商品的价格就降低,或货币的价值就提高;如果货币增加,那么相反地,商品的价格就提高,货币的价值就降低。
货币主义的中心论题是:货币至关重要,货币供应的变动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变动,而且是影响这些变动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失业、生产停滞、经济波动等简单地看作是货币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所起作用的结果,因而他的政策主张也很简单,即货币供应量按照4%-5%的固定增长率有计划地增长。现代货币主义是从反对凯恩斯主义“起家”的,是从古典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那里移植而来的,如萨伊定律、自由市场均衡论、货币数量论等也并非什么发明创造。美国希伯来大学的帕廷金用周密的方式重新阐述了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和许多他过去的学生提供了货币数量分析的框架,使人们能够对货币数量的变化制约收入变化这个命题进行实证的检验。
3 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它使现代货币主义的发展达到了极致。1950年,弗里德曼公开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从分析方法上来看,现代货币数量论不像早期货币数量论那样把充分就业下的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固定的和货币流通速度也是不变的情形来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而是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函数相互作用的结果。现代货币数量论一方面论证了早期货币数量论中说明的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认为货币存量取决于国民生产总值,强调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凯恩斯主义流动偏好理论中关于货币需求不仅取决于利息率,也取决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的看法。关于现代货币数量论所要阐释的问题,弗里德曼有过如下表述:首先,在区分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的同时,强调货币数量论是反映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曾多次申明,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关于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的理论”。其次,弗里德曼通过分析利率变动的复杂性,具体阐明了货币传递机制的形成过程。
4 现代货币主义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要求,尤其在当前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前提下更是如此。从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与借鉴。
4.1 必须正确认识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 货币供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经济发行与财政赤字发行。当货币的发行量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时,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当货币发行超过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流量或因财政赤字要发行货币来弥补时,就会因为这部分货币没有物质保证而贬值,导致通货膨胀。因此,经济发展使进入流通的商品增加,一方面要求有一定增量的货币投入,否则货币供给过少不利于流通;另一方面,又防止超经济发行货币所带来通货膨胀的不良后果。
4.2 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要协同配合 货币主义所主张的“单一法则”货币政策,以及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都不能单独起到控制通货膨胀、抑制物价上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只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做出“相机抉择”,才能起到综合积极的调控经济的作用。如果过度控制、大量削减货币供给,势必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乃至滑坡;如果采取高赤字财政,大量发行货币又会出现高通货膨胀,使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
4.3 把握好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度”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过热和工资改革等原因,国内贷款增长率、现金发行量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都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货币发行超量,零售物价指数居高难下,这是今年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不能“急刹车”,搞“一刀切”,否则会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滑坡。就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而言,在总量上应继续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膨胀,工作重点应放在结构的调整上,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以及效益高的产业仍要增加投入,促进社会有效供给的增长。在宏观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控制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的过度增长,使之与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持合理的比例;加大对农业及基础产业的投入,缓解“瓶颈”效应,增加有效供给;采取措施消除国外资金的短期套利行为,缓解由于国家外汇储备过度增加而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把好货币这一关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发展经济的资金。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①发行国债。它有利于吸收国内外资金,只要发行数额相当,按时偿还并用于生产,国债是不会成为政府的大包袱的。②吸收个人投资。它一方面有利于聚集闲散资金,另一方面可抑制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膨胀。③利用外资。
总之,目前,我国经济趋向稳步发展,通货膨胀有所下降,可望控制在15%左右。但是,我们必须密切注意信贷规模与货币投放额,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反弹”。现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又争着上项目,仍然存在投资过热。这样,国有银行就要保持冷静,不能用过量发放贷款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当注意直接融资、民间融资和社团办公司对金融的影响。目前出现的证券热等等,不能让其自发盲目地发展,应加以正确引导。总之,对当前的经济回升,物价平稳回落不能掉以轻心。中央银行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对信贷规模管理,积极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贴现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中央银行贷款利率等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