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04 20:30
一、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含义
(一)金融创新。所谓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当局为追求微观利益或宏观效益而对其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建立新的体制,采用新的方法,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使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达到高度统一,从而提高金融效率。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条件:
1、货币能够影响产出。
2、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的关系。
3、货币当局能够控制货币。
因此这三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表现为判断货币当局是否能有效控制货币的问题。
二、美国金融创新对其货币政策的影响
从国际视角看,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造成了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资本的国际性流动不断发展,从而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日益重要。
(二)通过信贷配额的变动来实施货币政策的范围已经缩小,价格渠道(即利率和汇率)的重要性己经上升
(三)根据货币政策的选择时机、影响程度和最终效应来预测货币政策变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变得更为困难
(四)在很多国家,一些货币政策的指标,如货币和信贷总量,其意义和有效性发生了变化,甚至变得毫无价值。
美国金融业所创新的一些货币市场工具、存款账户、金融期货、公司现金管理技术都对该国货币政策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些新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联邦基金市场、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新的存款账户包括自动转账服务(ats)等,它们突破了货币当局的存款利率管制,导致美联储在1979年终止利率作为货币控制工具。同时,货币市场工具为银行带来了新的存款资金和流动性,一定程度规避了严厉的货币政策。金融期货提高了银行、建筑商和所有企业对宏观政策约束的免疫力,降低了利率敏感性,从而削弱了货币当局通过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的货币控制的经济效果。
三、中国金融创新对其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为,使基础货币的可控程度降低,加大了货币乘数,使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困难,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表现为,减弱了对货币的需求并使货币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下降,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等。金融创新通过对货币供求的广泛影响,进而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会产生较大冲击,使其功能减弱或失灵。
(二)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随着金融创新的扩大,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性增强,社会公众在资本市场的动作增加,使金融机构对再贴现与再货款的依赖程度降低,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往来增加,影响到商业银行准备金的稳定性,削弱了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再货款政策作用力。随着资本市场的兴起和逐渐发展,资本市场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一条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增加,经济主体行为选择更加多样化、间接化,有可能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相反,致使货币政策渠道更加复杂,并具有不可测控性,央行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很难准确地预测家庭、企业和银行等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可能做出的反应。
(三)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中介目标是介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金融变量,一般较为广泛使用的主要有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
金融创新绕过了中央银行对利率上限的规定,并使可获得信用数量限制的作用减弱。许多过去只能利用有限的融资渠道和信用形式的经济实体,现在可以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来获取信用替代。这就使得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对利率的控制和对国内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设置各种限制的方法来压缩信用总供给量的扩张有效性被抵消。金融创新,尤其是诸如货币利率互换、票据发行便利等金融工具的创新,使借贷双方越来越容易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一系列信用替代形式,从而使资本的国际流动性加剧。而较高程度的资本流动除了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外,还对汇率未来走势的预期产生影响,并且使二者产生互动。
(四)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1、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1)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为传导的主体--金融机构提供了规避管制的场所。
(2)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金融同质化,使货币政策传统的传导的主要载体--商业银行的作用下降。
2、金融创新增大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必须通过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这个传导主体的反应来影响经济变量,才能取得效果。在这个传导过程中,货币政策要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传导时滞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和迅速扩散,不仅产生了新的金融机构,而且改变了各种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使货币需求和资产结构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这就有可能延长传导时滞,加重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在时间上难以把握,传导过程的易变性提高,从而给货币政策效果的判断带来较大的困难。
(一)金融创新。所谓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当局为追求微观利益或宏观效益而对其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建立新的体制,采用新的方法,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使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达到高度统一,从而提高金融效率。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条件:
1、货币能够影响产出。
2、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的关系。
3、货币当局能够控制货币。
因此这三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表现为判断货币当局是否能有效控制货币的问题。
二、美国金融创新对其货币政策的影响
从国际视角看,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造成了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资本的国际性流动不断发展,从而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日益重要。
(二)通过信贷配额的变动来实施货币政策的范围已经缩小,价格渠道(即利率和汇率)的重要性己经上升
(三)根据货币政策的选择时机、影响程度和最终效应来预测货币政策变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变得更为困难
(四)在很多国家,一些货币政策的指标,如货币和信贷总量,其意义和有效性发生了变化,甚至变得毫无价值。
美国金融业所创新的一些货币市场工具、存款账户、金融期货、公司现金管理技术都对该国货币政策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些新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联邦基金市场、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新的存款账户包括自动转账服务(ats)等,它们突破了货币当局的存款利率管制,导致美联储在1979年终止利率作为货币控制工具。同时,货币市场工具为银行带来了新的存款资金和流动性,一定程度规避了严厉的货币政策。金融期货提高了银行、建筑商和所有企业对宏观政策约束的免疫力,降低了利率敏感性,从而削弱了货币当局通过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的货币控制的经济效果。
三、中国金融创新对其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为,使基础货币的可控程度降低,加大了货币乘数,使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困难,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表现为,减弱了对货币的需求并使货币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下降,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等。金融创新通过对货币供求的广泛影响,进而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会产生较大冲击,使其功能减弱或失灵。
(二)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随着金融创新的扩大,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性增强,社会公众在资本市场的动作增加,使金融机构对再贴现与再货款的依赖程度降低,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往来增加,影响到商业银行准备金的稳定性,削弱了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再货款政策作用力。随着资本市场的兴起和逐渐发展,资本市场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一条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增加,经济主体行为选择更加多样化、间接化,有可能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相反,致使货币政策渠道更加复杂,并具有不可测控性,央行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很难准确地预测家庭、企业和银行等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可能做出的反应。
(三)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中介目标是介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金融变量,一般较为广泛使用的主要有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
金融创新绕过了中央银行对利率上限的规定,并使可获得信用数量限制的作用减弱。许多过去只能利用有限的融资渠道和信用形式的经济实体,现在可以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来获取信用替代。这就使得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对利率的控制和对国内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设置各种限制的方法来压缩信用总供给量的扩张有效性被抵消。金融创新,尤其是诸如货币利率互换、票据发行便利等金融工具的创新,使借贷双方越来越容易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一系列信用替代形式,从而使资本的国际流动性加剧。而较高程度的资本流动除了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外,还对汇率未来走势的预期产生影响,并且使二者产生互动。
(四)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1、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1)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为传导的主体--金融机构提供了规避管制的场所。
(2)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金融同质化,使货币政策传统的传导的主要载体--商业银行的作用下降。
2、金融创新增大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必须通过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这个传导主体的反应来影响经济变量,才能取得效果。在这个传导过程中,货币政策要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传导时滞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和迅速扩散,不仅产生了新的金融机构,而且改变了各种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使货币需求和资产结构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这就有可能延长传导时滞,加重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在时间上难以把握,传导过程的易变性提高,从而给货币政策效果的判断带来较大的困难。
下一篇:完善农村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