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和谐金融环境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7-04 20:30
【摘 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金融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以自身制度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基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此构建银行业和谐金融环境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环境 诚信 构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金融支持的力度大小与金融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金融生态环境不好,金融支持的力度就小,不但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影响银行自身的发展。目前有些地方的金融环境亟待改善,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构建和谐金融环境的意义
  
  构建和谐金融环境,是新形势下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其一,它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如果说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条件,那么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就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基础。
  其二,构建和谐金融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没有良好的金融环境,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就难以持续协调发展。
  其三,构建和谐金融环境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必须以科学发展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银行、企业及社会各个层面作用,大力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做大做强金融产业,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二、金融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外部环境看,主要体现在三个“度”,即社会信用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司法执行
  难度
  1.社会信用程度低,诚信意识差。过去的实践已证明,一个地区的信用程度越低,诚信意识越差,经济发展速度就越慢,银行的不良资产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2.政府对金融支持的力度小。政府对金融的支持包括:不干预银行放贷和收贷;采取措施制裁不守信用者;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组织司法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帮助银行清收不良资产;给银行优惠政策处置抵债资产等。
  3.法制环境差,司法执行难度大。近年来,银行在清收不良资产过程中,大部分采取依法清欠,但效果不佳。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得不到意想的效果往往是打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由于司法部门的威慑力不强,在客观上还助长了失信行为的蔓延。
  (二)从内部环境看,主要是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三查”不到位,金融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人有渎职、失职行为。
  2.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到位。
  3.工作主动性差,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尽快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的贷款权之所以上收,主要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贷款权自然就会下放,地方经济发展就有了充足的资金。

  三、构建和谐金融环境的途径
  
  (一)巩固经济基础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功能,实现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是融资的主要渠道。目前银行业拥有的资产是证券业和保险业的6倍多,融资比重占国内融资的90%以上,毋庸置疑,银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至关重要。反过来,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亦离不开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使银行业积累了巨额资产,改革开放20多年的成就已证明了这一点;但经济的转轨、金融环境的恶化,也使银行业承担了大量改革成本,有资料展示,2003—2005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中,银行内部管理原因造成的占20%多,而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占近8 0%,金融生态环境最差地区和最好地区不良资产比率相差达10倍之多。金融也是经济的助推器和晴雨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金融生态好,就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里流动,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反之,就会引发资金外流,削弱经济的竞争力。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经济和谐健康发展,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金融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二)打造诚信环境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更需舆论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守信者除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外,金融部门可以对守信者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利率,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并保证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及时到位。对失信者及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或个人,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并列入黑名单。各家银行对列入黑名单者不给贷款,不给开户,不给结算。用此办法促使失信者主动守信,守信后可同样享受守信者的待遇。
  (三)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大司法执行力度,是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保证。要不断完善各项金融法律法规,尽快制定能够保护银行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司法部门要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加大威慑力度。对失信者的制裁更严厉些,让失信者付出的代价更沉重些,尽量减少银行的损失。让失信者尝到失信的苦头,早日成为守信者。
  (四)强化管理,改善银行内部经营环境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银行改革的目标,也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较为普遍,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突出,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对地方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农村金融服务单一和弱化等等,严重地制约着银行业经济核心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快银行业自身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构建有效的内控机制,使银行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落实依法经营理念,合法经营,审慎经营,使银行成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排头兵和受益者;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合理进行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和三农经济的扶持;利用好有关政策,特别是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活化不良资产。
  要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责任明确,任务落实,按贷款额度和贷款质量实施奖惩机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渎职、失职人员要严厉处罚。必须坚持贷款“三查”制度,不断提高贷款质量;积极拓展信贷市场,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银监部门要积极引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好风险防范和预警工作。
  
  四、结束语
  
  银行体系一直被视为中国金融体系脆弱的部分,对经济的影响也最大。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引起的经济危机更说明了这一点,金融业的问题不单单是银行的问题,而是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金融部门乃至全社会达成共识,共同努力,长期不懈地推进,才能创建和谐金融与和谐社会。

上一篇:QFII投资中国股市的投资特征

下一篇:吸引跨国银行地区总部 促进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