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经济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7-04 20:30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影响

  [论文摘要]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市场规模的量的扩大和积累,更是各国经济的质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全球化。仅仅从全球金融市场联为一体的角度,或者从国内金融机构走向国际、按国际惯例开展业务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全球化是不全面的,金融全球化至少应包括货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化。经济、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但其间又充满着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
  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宽金融管制的必然结果。它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主导,由跨国金融机构担任运行主角,其发展建立在金融各类市场融合的基础上,并紧密依托于多种科技化的创新。今后国际的金融体系将进一步自由化,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国金融机构业务综合化、网络化,金融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威胁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阴影依然在全球徘徊。
  20世纪最后10年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者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是经济、金融全球化,诸如经济、金融全球化发生的原因,对各国和整个世界经济、金融带来的影响、机遇和挑战,以及面对这一形势各国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应采取的对策,等等。在此基础上,人们又进一步预计在新世纪或新千年各国经济、金融必将进一步融合,甚至一体化。以上这些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我们认为,对经济、金融全球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在分析经济金融全球化本质的基础上,对全球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自主化、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惯例、全球化与贫困化、全球化与第三世界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揭露和论证,指出西方掩盖全球化本质的主流理论在国内泛滥,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为我所用,发展民族经济,壮大自己;又要必须坚持民族化、自主化(国产化),这应该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国金融机构首要任务必须要扶持技术、品牌国产化,以赢得在全球化中取胜。
  不少学者只宣传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等等,说全球化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而忽视在全球化的同时,还存在民族化的另一种基本趋势。不能否认,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全球化”最新阶段的巨大作用的结果。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世界是有众多的有主权的民族国家组成,资本所追求的全球性垄断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之间,是相互尖锐对立的,它们所决定的“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化”趋势,是世界经济这一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全球化趋势越强,民族化问题也随之越突出。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适应和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研究各国民族国家主权、民族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安全。我国是一个寻求经济金融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繁荣与富强,这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一是任何一个大国都不会放弃对资源的控制,听任外国资本对本国资源的任意配组和利用。波兰的国有银行已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外国资本家将波兰银行筹集的资金调往国外,使波兰的企业得不到信贷扶持,这是一个令人清醒的前车之鉴。其二是在世界现实生活中,最大的福利单位仍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全球,因为世界尚未大同。在参与世界经济金融竞争中,如果本国银行不重点扶持提高本国民族经济的竞争力,这是舍本逐末,颠倒了主次,最终会导致民族经济被淘汰出局,就不可避免地使本国人民的福利受到根本性的损害。西方发达国家大肆宣扬全球化已使民族经济范畴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而终结,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利己主义的宣传,是企图实现他们无阻挡的控制,占领整个世界市场,攫取最大的垄断利润。


  金融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时代潮流。我国在获得金融全球化利益的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和对全球金融利益的过度追求,势必会产生一些利益损失,坚持一定的利益原则,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如提高银行业的竞争能力,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并积极推动区域货币合作等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金融利益,是我国金融全球化过程的重中之重。
  虽然许多人都预测在亚洲也必然会出现货币整合,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亚元的出现似乎遥遥无期。亚洲货币一体化远远滞后于贸易和投资合作。显然,如果欧洲、北美完成了金融整合,而亚洲各国依然一盘散沙,那么在经济竞争中非吃亏不可。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剧烈冲击之下,亚洲各国普遍认识到通过货币整合来增强金融市场稳定性的重要意义。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由于亚洲各国,除了日本之外,经济规模都不是很大,缺乏相互协调的机制,结果被国际金融投机集团各个击破。一个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很快就通过外溢效应蔓延到邻国,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台湾、香港、一直冲击到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在金融风暴中各国都竭尽全力应付,也曾经相互磋商,希望能够协调一致,集合地区内更大的力量来制止风暴的蔓延。但是,由于缺乏协调机制,甚至还出现了以邻为壑的做法,结果一个又一个国家在金融风暴中倒了下去。整个亚洲经济遭遇到难以估量的损失。实践证明,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之下,一个孤立的经济体很难独善其身。只有联合起来,建立某种形式的货币联盟才能增加地区的金融稳定性。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泰国外长素林提出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增加“灵活干预”这一原则,希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达成金融货币联动体系。
  
  参考文献
  [1]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

上一篇:浅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