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产管理的期货公司业务创新研究
原文作者:郝思洁
【摘要】本文通过期货行业现状分析,发现存在问题,研究我国期货公司开发资产管理业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而对我国期货cta业务进行初步定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促进期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资产管理;经纪业务;金融工具
自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进行风险投资的稳定性愈来愈被重视,尤其是政府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快发展金融市场,2010年4月16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股指期货成功上市后,开展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cta)被提上日程。本文将从国内外期货行业发展现状展开论述,分析资产管理业务推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资产管理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资产管理指中介机构所有形式的代客户进行投资的行为或提供的增值服务。按照这一定义,一些中介机构提供的简单的如银行储蓄账户等服务亦属于该范围。而狭义的资产管理,特指金融机构接受客户委托,利用组合投资等复杂专业的技术,通过资本市场对客户的委托资产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经营管理,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金融业务。本文所研究的资产管理限定为狭义的资产管理。
1.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期货市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阶段,但相对于国际期市的发展,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目前面临经营业务单一的瓶颈问题。归纳起来,国内期货行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业务量迅速增加,但机构投资者较少
近年来国内期货市场加强了基础性建设和规范化监管,期货市场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交易日趋活跃。即使在2008年、2009年全球遭受金融危机重创之时,我国期货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之势。2009年国内期市全年成交金额130.5万亿元,较2008年的71万亿元大幅增长83.8%,而2010年期市成交额达309.1万亿元,同比增幅136.9%。国内期货市场业务量虽然同比大幅增加,但相比国际市场,依然相差甚远。此外,国内期货机构投资者较少,国内期货市场主体还没有真正培育发展起来,市场的参与主体多为中小散户。相比国际成熟期货市场,以对冲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几乎占到发达国家期货总交易量的95%,且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都是委托各类机构投资者操作[2]。
1.2 品种数量不断增加,但金融期货品种较少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期货市场品种不断优化,pvc、螺纹钢等新品种上市为市场注入了活力,尤其是股指期货的上市,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新的时代。但国内期货市场依然是以商品期货为主,金融期货刚刚起步,期权、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还未上市,相对于国际上两百多种期货来说,品种明显过少,这不利于国内期货行业的快速发展。以美国为例,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自1972年推出第一份金融期货合约以来,世界各国交易所相继推出数十种金融期货合约,使金融期货成交量大幅度增长。目前金融期货已占期货成交总量的80%以上[3],大大超过了商品期货。
1.3 经营业务单一,手续费恶性竞争激烈
在期货公司通常所具有的融资、结算、交易、咨询、代理、基金管理等六大功能中,我国期货公司目前只有单一的经纪代理功能,仅靠收取微薄的手续费维持经营,导致期货公司发展速度较慢,并且为了争取客户资源,期货公司之间手续费恶性竞争的局面不断加剧,尤其是近几年,很多期货公司甚至仅以零收入来吸引客户,这就使得很多期货公司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营业收入无法与证券公司相提并论。而从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期货公司获准可以从事除期货经纪代理业务外的自营投资、做市商、期货基金管理、期货代理结算等其他综合性业务。其利润来源主要是资产管理、投资业务,而佣金收入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和国内的期货公司形成鲜明的对比。[论文网]
1.4 人才储备较少,专业人才缺乏
虽然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有十几年的历史,但由于中间有10余年的断层,人才储备没有持续性,有从业经验的基本是出生于60、70年代的人员,他们有实战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在近几年期货重新发展的阶段,一些80后才逐步进入该行业,仅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缺乏。在这中间很长时间由于期货行业的弱小和艰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能力非常低下,没有持续性的人才流入与储备,这从各大期货公司不断招聘人员可以看出来。其实市场不乏基础性的普通从业人员,而是具有工作经验的高端期货人才非常缺乏。
2.我国期货行业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必要性分析
对于国内期货行业面临的问题,如果要有大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开展以期货产品为投资对象的资产管理业务将是我国期货行业进行创新的重要内容。
2.1 期货cta是期货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期货行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期货业务单一、期货行业人才缺乏、客户群体尚欠成熟等一系列问题仍未解决,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业务,才能跟上国际市场前进的步伐。纵观国际经验,英国在20年前就认识到自己的金融中心地位如果没有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来支撑,将会发生动摇。在不足20年的时间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从立法到政府推动,使英国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金融期货市场之一。德国法兰克福期货交易所(dtb)建立虽然不足五年,但其市场规模和影响却与日俱增[5]。所以,大力发展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才能使我国期货公司摆脱目前的佣金下调、手续费恶性竞争的困境,从而带动期货行业快速持续发展。
2.2 期货cta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但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尚不发达,多数企业没有有效利用期市进行套期保值,而个人投资者进行期货投资的效果不尽人意,期货市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期货市场在促进经济发展、聚集资本和资本输出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为代表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为国债和股市投资者提供了避险的工具,促进债市和股市的平稳运行[4]。2000年3月17日,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h·萨默斯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期货业在美国金融服务的输出中占有很大比重,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经济过去十年成功发展的过程中,期货业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财政部简报》)。所以,以先进科学的方法在资产管理业务上切入将是期货行业的重要选择之一,资产管理业务无疑将成为期货行业促进与整合传统业务的重要纽带。
2.3 期货cta潜在客户需求高企
在我国,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当前的社会财富与社会资产呈现出急剧增加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参与期货市场,但期货市场是一个专家市场,而不是一个大众投资市场,在在我国期货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占比在95%以上,法人客户不足5%,且法人客户中大部分都是现货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很少。由于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机构投资者缺乏,使套期保值企业难以找到交易对手[6]。很多投资者有参与期货市场的需求但不具备专业能力和经验的企业,由于没有专业的投资代理机构进行期货套期保值操作而对期货市场“望而生畏”,而更多的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的期货投资知识和精力,往往“血本无归”,这也是很多感兴趣的投资者对期货“望而却步”的直接原因。因此,将有实力、有需求的客户群体的资金交与专业机构进行保值增值十分必要,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亟待推出。
所以,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为缩短国内期货市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迎合市场参与者的需求,更是进一步达到“期货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非常必要。
3.期货公司运作资产管理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3.1 市场容量
正如前文所述,期货市场的高风险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对投资者的知识结构和技巧要求较传统的股票市场更高。随着近年来国内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已满足了期货cta对市场容量的需求。具体来说,客户群体主要分为两大类:
(1)现货企业客户。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多数企业客户没有专业的期货部进行规范管理,而仅仅是单个执行者,依据领导的指令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在参与一段时间后,由初期的套保变为投机操作,最终事与愿违,导致不可控风险的发生。震惊中外的“中航油事件”就是最生动的例子,在决策者的指挥下,其将本应做套期保值的业务演化为过度投机,且盲目参与流动性、隐蔽性较差的场外交易市场,最终遭到国际基金的狙击。所以,多数企业迫切需要将自身的套保业务交与专业机构进行管理,通过专业的运作,一方面通过套保业务有效规避风险,锁定盈利;另一方面为企业节约期货人员,也大大减轻了领导的负担,一举多得。因此,现货企业客户将是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忠实客户之一。
(2)个人投资者。在国内,对普通期货投资者来说,真正成熟的投资者占比不到10%,也就是说,约90%的客户参与期市将会亏损,而对多数人来说,有充足的资金,却没有专业的投资技术或者没有充分的时间关注。所以,该部分人将是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忠实客户。此外,市场上不乏闲置资金,但出于对期市的恐惧,这部分资金并未流入期市,但如果cta业务推出,打消了市场担忧,将会吸引大量的潜在客户参与。
3.2 人才储备
期货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得到重视,高级的金融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期货业的历史最高水平,许多期货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营规范稳健、综合实力较强、人才储备较丰富,已具备了开展cta业务的条件。但整体来看,期货市场毕竟有十年左右的人才“断层”,人才储备远不及证券行业,期货公司高端人才缺乏仍是普遍现象,后期对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仍是长期的任务。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维持目前的业务现状,不允许期货从业人员参与期货交易,那么他们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大大限制了人才的“质量”与“高度”,而期货cta业务正是培养发展这种技术的有效途经,二者有效促进,相辅相成,将有效促进期货人才储备及期货行业的发展。所以,人才储备要求不是开展期货cta的必要条件,二者是“同发展、共促进”的关系,只是在业务的初期阶段,仅限于服务中小型投资者。
3.3 品种完善度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仅有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品种数量相对较少,与国际上两百多个期货品种相差较远,尤其是金融期货中仅有股指期货,期权期货、利率期货等重要品种仍未上市,这对期货cta业务的开展将产生一定影响。而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出发,尽管国内期货品种不完善,但在业务开展初期,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较少,我们仅限于服务企业客户及个人投资者,现有的期货品种可以满足基本的投资需求,并且期货公司亦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产品服务来缓解这一缺陷,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为每位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服务。产品设计是资产管理业务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也是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同样需依靠高端的期货人才来完成,这又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4 风控体系
风控体系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制度上的法律规定,属于风险的“硬性”规定;另一方面是道德风险、投资风险等“软性”规定。通过十余年的改革与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监控体系,能够有效预防监管市场上挪用客户资产、内幕交易、自买自卖等不合法行为。但对于“软性”的风险,如资产管理业务创新中存在道德风险、投资风险、技术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等,则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需要特别关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推出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容量,且有了一定的人才储备基础,法律法规制度相对完善,而期货品种相对较少,高端人才仍需进一步培养,同时风控体系仍需加强。所以,目前期货cta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仍需不断完善。
4.结论与对策建议
从目前我国期货行业的现状看,发展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基于前文的综合分析,在期货cta业务开始的初期阶段,笔者暂将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位为:为现货企业提供期货代理套期保值服务、为合适的投资者提供期货专业理财服务。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以期促进期货行业创新业务更好发展。
4.1 着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相比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并且期货市场比证券市场起步晚,人才储备不足,更应重视对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应吸引人才进入期货行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期货公司应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与薪酬水平来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这个行业。其次,应加强对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培养,一方面是公司层面要重视对新人的培训与指导,尤其是安排有经验人士的辅导指点,同时公司应支持潜力员工外出交流学习,以扩展视野,更快成长;另一方面是行业协会、期货交易所等机构应筹划举办更多的培训交流活动,尤其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调研会,让期货从业人员更快成长。
4.2 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正如前文说述,由于国内机构投资者较少,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期市功能的有效发挥,对开展cta业务也非常不利。2004年以来,外资通过外资背景合资企业或机构加快了进入我国期市的步伐,目前,我国的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外资力量存在,这就与当前中小散户为主体形成的必然是不平等的竞争。所以,应鼓励建立期货投资基金,培育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通过这些措施,为国内期市与国际期市的接轨创造条件,培育发展期货市场真正的市场主体——机构投资者,创造真正平等竞争的条件。
4.3 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
在国内期货cta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投资风险、技术风险等,其中需重点关注的是道德风险与投资风险。对于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应从事先防范和事中监督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公开信息披露、中介监督、损失补偿等方面进行防范;而对于投资风险,期货公司应成立自上而下的风险监控体系,可参照国外期货基金建立三级风险防范体系[5]:公司董事会层面对资产管理进行预防与控制、投资决策委员会和监管稽核部对资产管理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资产管理部对自身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自我检查和控制。同时,证监会、期货业协会、交易所等应加强监管力度,随着新品种、新业务的推出,监管的复杂性亦将越来越强,这就需要更完善、更灵活的监管体系来适应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以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琴伟,冯玉明.中外资产管理业务的比较与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04(8).
[2]龚志勇.国外期货公司在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及业务发展模式研究[j].期货日报,2007(9).
[3]陈小平.国际金融衍生市场[m].1997:167.
[4]苏卫东,胡天存.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设计研究[j].期货日报.,2007(5).
[5]刘朝辉.中美资产管理业务比较研究[j].资本市场杂志,2004(8).
[6]马谨,朱季平.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现状分析[m].商业研究,2003(14).
作者简介:郝思洁(1992—),陕西大荔人,现就读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产业发展。
上一篇:股市生机惊现 吹响蓝筹股行情号角
下一篇: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