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创新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与日俱增,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这一系列经济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政府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出台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对我国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较常用的经济调节手段有“存款准备金制度”、“贷款准备金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这是国家通过货币手段和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主要手段。“存款准备金”是地方银行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将总存款按照一定的比例存放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地方银行的资金加强对地方经济的管理。当经济发展过热时,政府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抑制市场上投资的热情,防止经济泡沫的发生;当经济发展萎靡不前时,政府通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动市场上投资的热情,推动经济的向前发展。“贷款准备金”的性质与“存款准备金”的性质类似,是银行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风险防范的手段,当通货膨胀严重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准备金率抑制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当通货紧缩时,银行通过降低贷款准备金率推动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财政税收制度”是国家进行经济调节的杠杆,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国家通过规定商品的税率对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和种类进行调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金融控制的主要手段,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市场行情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在稳健中迅速发展,对比“存款准备金制度”和“贷款准备金制度”的性质可以发现,“贷款准备金制度”是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金融控制手段。这不仅是因为“贷款准备金制度”本身的灵活性,更是因为“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组织”。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准备金制度”提高或降低银行信贷率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获取经济效益。
二、我国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选择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虽然金融危机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创伤仍历历在目。我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将经济增长率稳定在百分之八左右,虽然形式一片可喜,但是物价高涨问题让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政治均受牵连,虽然我国整体的经济形式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得以稳定发展,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尤为严重,通过扩大内需和调整汇率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第一,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造成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央行推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我国来说,政府推行这项政策的本意是通过调整汇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物价的飞涨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贷款准备金制度的发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根据历年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通货膨胀严重时我国的物价水平持续走高,通货紧缩时物价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通过提高贷款准备金率抑制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通货紧缩时,政府通过降低贷款准备金率扩大国内投资,但由于资金的回笼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我国的贷款准备金制度不能及时的对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进行调节,人民的生活水平因物价的高涨而降低;第三,政府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力减弱。为解决市场上流动性货币泛滥的现象,政府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此举吸引了不少存款,但是随着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投资家纷纷猜测大额资金存于银行会出现缩水的现象,市场上的投资热潮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治标不治本。
(二)我国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选择
经过对我国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控制手段为贷款准备金制度。“贷款准备金制度”是银行根据央行的指示,提高或降低本地区的贷款利息以达到调节市场上货币资金数量目的的金融控制手段。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准备金率降低实际投资回报对贷款收益的影响。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银行通过对贷款企业“收税”来遏制企业的贷款欲望,从而调节市场上的货币流通数量,进而降低通货膨胀率。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准备金制度可以自发地充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力量,避免经济的虚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贷款准备金制度用于金融控制具有如下优点:第一,与“存款准备金制度”相比,“贷款准备金制度”更加灵活。“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吸收存款的银行按照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向央行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保障的制度,可以理解为央行对各个银行的资金分配行为。吸收存款的银行的商业行为受到央行的制约。“贷款准备金制度”则是发放贷款的银行根据央行的指示,提高或降低贷款利息,发放贷款的银行的商业行为受央行的限制小,与市场上的投资主体之间的合作形式具有灵活性。第二,“贷款准备金制度”可以更为直接地控制市场上的资金规模与资金流向。银行提高贷款准备金率,企业的投资成本就会增加,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每一项投资都会以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来进行投资可行性的分析,若预期利润达不到企业投资的目的,企业会放弃本次投资。银行降低贷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与此类似。这样一来,银行便直接地控制了市场上的资金规模与资金流向。
三、结束语
金融控制是政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贷款准备金制度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金融控制工具。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综合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金融秩序。
参考文献
[1]黄飞鸣.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选择[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2).
[2]李雨琦.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浅评[J].管理观察,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