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优势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08-24 14:22

摘 要: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显现出更多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优势;改进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范医院会计核算,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国家财政部会同卫生部出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   
一 、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等方面做出了重大创新,较以前会计制度显现出更多的优势。
(一) 取消了修购基金及固定基金,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且与固定基金一一对应,并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的一定比例进行计提修购基金,虚增了医院的资产,现增设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更能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二) 设立了待冲基金科目,核算医院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构建或者购买的资产,当计提折旧、摊销或领用时再予以冲减,余额反映了财政及科教资金留存在医院还没消耗的部分,实现了在一个会计体系中同时体现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
(三) 按照不超过当年医疗收入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比例计提医疗风险金,专门用于支付医院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发生的支出或实际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强化了医院风险管理。
(四) 以前,科教资金不纳入收支管理,而作为专用基金管理,或挂在往来账中,这就导致医院整体收入数据不全,也就无法真实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医、教、研进行合理分类,并将科教项目纳入了收支管理。
(五) 合并了医院在药品、医疗方面的收支核算,并明确规定不再分摊管理费用,解决了人为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容易造成医院收支结余不准确的问题。
(六) 增加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这给医院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标准,推动了医院与金融市场接轨,与国际化接轨;“预付账款”、“应付票据”科目的增加,使医院对往来业务的核算更准确明了,这样有利于对往来业务的跟踪监管。
(七) 新增了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现金流量表能够有效反映医院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从而加强医院对现金的规划和管理;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这张报表将方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医院的监督管理,兼顾了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可以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通过这个成本报表展示出来,更有利于成本控制。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更有利于医院的管理,更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更能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碰到一些问题:
(一) 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成本分析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成本核算无法实现真正的价值,成本核算仅仅作为一个数据结果,无法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医院目前的成本核算更多的是在前期和后期进行核算,缺乏事中核算,成本控制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影响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成本范围的规定较为模糊,欠缺规范化的口径归集、计算方法以及分配标准,增强了医院成本核算的随意性,令成本信息失去了可比性,从而丧失了成本核算的最初意义。
(二) 资产管理有待加强,新医院制度要求医院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医院内几个科室共用同一医疗设备的情况是存在的,有可能会出现某几天这个科室使用这台设备、剩余几天其他科室使用,此时就需要准确确定折旧科室,因为这关系到 “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中“固定资产折旧”数额的准确性。
(三) 医院财会人员对新制度的实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还不透彻,甚至排斥新制度的实施,这就使得其难以改变旧会计制度的影响,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依然按照旧会计制度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思考,使得新会计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
(四) 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必须有会计信息化予以配合,然而,部分医院采购新的财务软件或者与有关供应商签订软件升级协议比较滞后,新财务软件中相关的内部模块必须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链接,且确保这种连接的准确,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衔接期,医院财会人员将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财务软件。
三、虽然当前新医院会计制度弥补了原会计制度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我国医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 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1. 建立一套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符的成本评价分析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投入分析和产出分析。投入分析指标应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三大资源指标,它们主要反映了医院业务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成本和费用;产出分析指出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
2. 成本核算与服务质量管理相结合,医疗纠纷很大原因是医院服务质量问题,医院实行成本控制不能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而应将二者相结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降低服务成本。
3. 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各环节上杜绝浪费现象,实现医院整体成本的控制。
(二)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核算
1. 新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在单位价值的标准上有了明显提高,医院需要对医院现有的固定资产做全面的清查盘点,对不符合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确认标准的要从固定资产中剔除,对该报废的资产应报废,对所有固定资产按新会计制度要求进行重新分类,并按资金来源的不同进行划分并计提折旧,做到每一个资产对应一个资产编号。
2. 进一步完善资产三级管理制度以及“三账一卡”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对资产主管科室实行金额控制,同时推行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中的应用,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出入库制度、日常维护制度以及调拨制度,组织全院各科室自查并给予监督指导;对无偿取得的固定资产,比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入账。
3. 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及其他相关资产;为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修理费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支出。但在实际工作时,资本化和费用化的 界限有时又很模糊,可组织财务、基建、器械等部门成立一个专家组,由这个专家组调查、讨论、签字后来确定后续支出是增加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还是维持了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进而决定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4. 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同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和减值测试,以确保医院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由于市价下跌、固定资产陈旧、损坏等原因导致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将二者之间的差额或全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三) 提高医院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工作日趋复杂,社会对会计信息和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切都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让财会人员参与新会计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加强与财务软件有关的培训,特别是对新的财务软件与原来的财务软件的差异,新财务软件中与新会计制度相配套的功能等,要通过与信息化服务或者说财务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同时让财会人员轮岗,了解各业务流程,不断丰富执业经验。

   总之,我们应不断地积极探索,寻找更多适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祁娟,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探讨[J].财会审计,2011(10):29-30
[2]蔺建红, 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相关问题探讨[J]. 财经纵横,2011(12):131
[3] 裴芳英, 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J]. 中国市场,2011(12):94-95
[4]陈军, 浅谈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完善[J].当代经济,2011(11):156-157
[5] 吴对香, 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 时代金融, 2011(9):16
[6]周新燕.汤建凤,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探究[J].财会通讯, 2011(10):57-58

上一篇:电视体育文化传播案例分析

下一篇: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预防应收账款风险举措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