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2 14:33
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 发展 战略研究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探讨了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和限制因素,剖析了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阶段,提出了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论文关键词: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江汉平原地处湖北省中南部,地势平坦、 交通 便利、城镇密布、商品 经济 比较发达,为我国南方四大富饶平原之一。她不仅膏壤沃野、田畴纵横,宜粮、宜棉、宜油,作物种类繁多,而且江河交织,湖泊众多,水产十分丰富,致使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加之建国以来,国家又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为农业生产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利环境。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农业比较利益低、风险大,加之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配套设施陈旧,农业科技推广、社会性服务体系滞后,而使得江汉平原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冲击,农业生产出现滑坡,进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对江汉平原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确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探索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对于加速江汉平原经济建设步伐,探索出一条具有
四、三个战略阶段
第一阶段为减弱农业 自然 资源破坏规模与速度的非持续 发展 阶段。其战略任务是使地域内长期存在的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速率逐步减缓,最终达到破坏规模与速率停止增加,人口同农业资源及环境矛盾开始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实现农业 经济 的持续增长。根据对人口增长必须越过高峰期、人均gnp达到2o0o美元、资源与环境破坏下降以及筹措资金所需所限等三个条件分析,完成第一步战略,大约要到2025—2030年。
第二阶段为准持续发展阶段。其战略任务是使域内破坏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规模与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强有力支撑下,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开发量的扩大。在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基本停止发生,人口与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之间实现大体平衡。完成第二步战略,大约要到2050年。
第三阶段为农业持续发展或强持续发展阶段。其战略任务是使地域内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基本不再发生,区域内的农业活动不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任何明显破坏,非农经济亦不再对农业环境构成威胁,农业经济的增长基本上依赖于农业科技进步及资源的深度开发。最终达到农业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土地生产力持续提高,人口同农业资源与环境之间实现全面的协调与平衡。二十一世纪中叶以后应有序进入此阶段。
五、战略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营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法律 环境、建立健全 农村 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
要从可持续的角度合理安排和组织农业生产。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江汉平原的农业发展问题。要使江汉平原的农业发展成为全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样块。各级领导应加强领导,使江汉平原农业发展走上有序的道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为江汉平原农业发展营建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对策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断探寻新的适合农业发展的模式和政策,制定相应的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农业资源有偿使用机制。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要不断地开拓农业生产资源市场、不断完善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特别要重视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
(二)综合治理自然灾害、彻底根治环境疾病
洪、涝、渍灾的治理是江汉平原农业发展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防洪、排涝、除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按照“蓄泄兼顾、以泄为主”的方针搞好长江中游河段防洪体系建设。进一步在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干堤建设、清除河道行洪障碍、严禁围垦河、湖、洲、滩。重点建设荆江、杜家台、西凉湖三个分洪区。把“平垸行洪”与移民建镇有机结合,协调好防洪调蓄与发展农业的关系,实行“退田还湖”、“退垸还湖”,扩充湖泊蓄水能力和调洪能力,加强农田蓄水排渍工程建设,提高抗涝排渍能力。重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植保组织,形成监测防治 网络 ,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
(三)建立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
首先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次要大力发展乡镇 企业 ,加快本区城市化进程,解决好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第三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城乡 工业 “三废”污染,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大力发展养殖业,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加强深加工与流通业。江汉平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根据区情、抓主要产品;选择合适地域,掌握适度规模,重点突破,梯次推进,重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可优先开发特种水产、良种水禽、优质大米、良种藕、反季节蔬菜、饲料等产品,实现种养加工一条龙、贸工农一条龙、产供销一条龙、农科教一条龙。
论文关键词: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江汉平原地处湖北省中南部,地势平坦、 交通 便利、城镇密布、商品 经济 比较发达,为我国南方四大富饶平原之一。她不仅膏壤沃野、田畴纵横,宜粮、宜棉、宜油,作物种类繁多,而且江河交织,湖泊众多,水产十分丰富,致使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加之建国以来,国家又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为农业生产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利环境。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农业比较利益低、风险大,加之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配套设施陈旧,农业科技推广、社会性服务体系滞后,而使得江汉平原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冲击,农业生产出现滑坡,进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对江汉平原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确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探索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对于加速江汉平原经济建设步伐,探索出一条具有
第一阶段为减弱农业 自然 资源破坏规模与速度的非持续 发展 阶段。其战略任务是使地域内长期存在的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速率逐步减缓,最终达到破坏规模与速率停止增加,人口同农业资源及环境矛盾开始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实现农业 经济 的持续增长。根据对人口增长必须越过高峰期、人均gnp达到2o0o美元、资源与环境破坏下降以及筹措资金所需所限等三个条件分析,完成第一步战略,大约要到2025—2030年。
第二阶段为准持续发展阶段。其战略任务是使域内破坏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规模与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强有力支撑下,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开发量的扩大。在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基本停止发生,人口与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之间实现大体平衡。完成第二步战略,大约要到2050年。
第三阶段为农业持续发展或强持续发展阶段。其战略任务是使地域内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基本不再发生,区域内的农业活动不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任何明显破坏,非农经济亦不再对农业环境构成威胁,农业经济的增长基本上依赖于农业科技进步及资源的深度开发。最终达到农业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土地生产力持续提高,人口同农业资源与环境之间实现全面的协调与平衡。二十一世纪中叶以后应有序进入此阶段。
五、战略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营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法律 环境、建立健全 农村 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
要从可持续的角度合理安排和组织农业生产。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江汉平原的农业发展问题。要使江汉平原的农业发展成为全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样块。各级领导应加强领导,使江汉平原农业发展走上有序的道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为江汉平原农业发展营建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对策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断探寻新的适合农业发展的模式和政策,制定相应的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农业资源有偿使用机制。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要不断地开拓农业生产资源市场、不断完善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特别要重视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
(二)综合治理自然灾害、彻底根治环境疾病
洪、涝、渍灾的治理是江汉平原农业发展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防洪、排涝、除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按照“蓄泄兼顾、以泄为主”的方针搞好长江中游河段防洪体系建设。进一步在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干堤建设、清除河道行洪障碍、严禁围垦河、湖、洲、滩。重点建设荆江、杜家台、西凉湖三个分洪区。把“平垸行洪”与移民建镇有机结合,协调好防洪调蓄与发展农业的关系,实行“退田还湖”、“退垸还湖”,扩充湖泊蓄水能力和调洪能力,加强农田蓄水排渍工程建设,提高抗涝排渍能力。重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植保组织,形成监测防治 网络 ,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
(三)建立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
首先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次要大力发展乡镇 企业 ,加快本区城市化进程,解决好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第三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城乡 工业 “三废”污染,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大力发展养殖业,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加强深加工与流通业。江汉平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根据区情、抓主要产品;选择合适地域,掌握适度规模,重点突破,梯次推进,重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可优先开发特种水产、良种水禽、优质大米、良种藕、反季节蔬菜、饲料等产品,实现种养加工一条龙、贸工农一条龙、产供销一条龙、农科教一条龙。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