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崛起的绿色战略
发布时间:2015-07-02 14:34
【摘要】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部地区需要立足高起点,实施绿色战略,走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针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对中部地区实施绿色战略进行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 中部崛起 绿色战略 可持续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中部六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性的矛盾和难题。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仍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粗放或外延型经济增长特征还相当突出,高投入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结果是能源与资源的高消耗。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新的形势,中部地区需要立足高起点,拓展新视野,实施绿色战略,走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具有中部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已率先发展,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正重振雄风。此时,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压力增大,发展速度相对趋缓,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摆在中部地区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也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
“中部崛起”中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个省。中部地区面积共10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0.7%;拥有人口3.65亿人,占全国的28.1%;2007年中部六省gdp总和为51864亿元,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21%。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中部崛起是中部六省的期望,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1、促进中部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需要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东部的升级、中部的崛起和西部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基础较为完备,科技和人力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中部崛起,为东西互动、南北合作提供坚实的支撑点,全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促进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这严重阻滞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部农业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但中部地区是“三农”问题最为突出和集中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中部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中部地区作为解决全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粮食要满足国内需求,实现基本自给,主要靠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发展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稳定中部地区的农业基础,对全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和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部地区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占有明显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与输出基地。中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二、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1、区位优势。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已经表明,地理上的区位优势是决定各地区间发展差异的最主要的外生因素之一。中部地区位于我国的地理核心,是东西南北的交汇点,经济沟通辐射、互动能力强,便于东引西进、双向开拓。中部地区东靠长三角经济区,南依珠三角经济区,西临成渝协作区,北接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其交通网络发达,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核心区域和交通要地,已经初步建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得中部地区在承接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2、资源禀赋优势。中部地区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要或稀有矿产资源的丰度远优于东部,密度也高于西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中部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修有大批全国一流的水电设施。随着三峡电站的建成和国家“西电东送”及全国联网战略的实施,中部已成为“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重要平台和通道。中部地区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宜农平原、宜林山地、宜牧草场和宜渔湖泊等多种农业自然生态系统。
3、经济优势。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保障,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加快区域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中部地区农业基础较好,耕地资源与水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农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传统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化工、汽车制造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制造业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并已经形成了一些初具规模、实力比较雄厚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文化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古老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赣文化、徽文化等,文化积淀丰厚,人文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优势突出,与山水旅游资源优势交相辉映,非常适宜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中部崛起也存在其制约因素。“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工业虽然已有较快增长,但传统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能源、原材料和一般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高科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结构矛盾突出;工业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一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不足,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改革开放起步相对较晚,开放意识不强,开放程度不高。
三、促进中部崛起的绿色战略分析
中部崛起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断加快发展的崛起,中部崛起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针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中部地区要把当前的机遇和自身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实施绿色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绿色战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战略的内容包括: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展清洁生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发展绿色消费,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发展新能源,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超越和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具体而言,中部地区实施绿色战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实施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更加注重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经营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工业设备实现农业高产增效,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环境容量。由生态农业广泛地带动林、牧、副、渔的发展,解决中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挥中部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挖掘中部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生产力转变,以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
4、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把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以及灾害预防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立资源的有序开采和高效利用机制,整合资源优势,减轻发展对环境容量的压力和对资源消耗和依赖的压力,提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能等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切实提高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培育森林资源,扩大森林资源对国土的覆盖范围,提高森林资源对国土的覆盖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参考文献】
[1] 翁伯琦等:实施绿色战略实现持续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6).
[2]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论中部崛起战略的三大依据[j].长江论坛,2007(2).
[3] 李旭东等: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8).
[4] 曹庭珠:中原崛起与绿色中原建设[j].林业资源管理,2007(1).
[5] 钟芸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中部崛起[j].山东社会科学,2008(2).
【关键词】 中部崛起 绿色战略 可持续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中部六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性的矛盾和难题。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仍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粗放或外延型经济增长特征还相当突出,高投入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结果是能源与资源的高消耗。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新的形势,中部地区需要立足高起点,拓展新视野,实施绿色战略,走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具有中部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已率先发展,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正重振雄风。此时,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压力增大,发展速度相对趋缓,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摆在中部地区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也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
“中部崛起”中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个省。中部地区面积共10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0.7%;拥有人口3.65亿人,占全国的28.1%;2007年中部六省gdp总和为51864亿元,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21%。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中部崛起是中部六省的期望,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1、促进中部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需要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东部的升级、中部的崛起和西部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基础较为完备,科技和人力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中部崛起,为东西互动、南北合作提供坚实的支撑点,全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促进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这严重阻滞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部农业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但中部地区是“三农”问题最为突出和集中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中部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中部地区作为解决全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粮食要满足国内需求,实现基本自给,主要靠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发展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稳定中部地区的农业基础,对全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和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部地区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占有明显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与输出基地。中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二、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1、区位优势。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已经表明,地理上的区位优势是决定各地区间发展差异的最主要的外生因素之一。中部地区位于我国的地理核心,是东西南北的交汇点,经济沟通辐射、互动能力强,便于东引西进、双向开拓。中部地区东靠长三角经济区,南依珠三角经济区,西临成渝协作区,北接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其交通网络发达,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核心区域和交通要地,已经初步建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得中部地区在承接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2、资源禀赋优势。中部地区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要或稀有矿产资源的丰度远优于东部,密度也高于西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中部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修有大批全国一流的水电设施。随着三峡电站的建成和国家“西电东送”及全国联网战略的实施,中部已成为“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重要平台和通道。中部地区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宜农平原、宜林山地、宜牧草场和宜渔湖泊等多种农业自然生态系统。
3、经济优势。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保障,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加快区域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中部地区农业基础较好,耕地资源与水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农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传统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化工、汽车制造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制造业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并已经形成了一些初具规模、实力比较雄厚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文化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古老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赣文化、徽文化等,文化积淀丰厚,人文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优势突出,与山水旅游资源优势交相辉映,非常适宜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中部崛起也存在其制约因素。“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工业虽然已有较快增长,但传统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能源、原材料和一般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高科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结构矛盾突出;工业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一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不足,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改革开放起步相对较晚,开放意识不强,开放程度不高。
三、促进中部崛起的绿色战略分析
中部崛起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断加快发展的崛起,中部崛起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针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中部地区要把当前的机遇和自身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实施绿色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绿色战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战略的内容包括: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展清洁生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发展绿色消费,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发展新能源,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超越和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具体而言,中部地区实施绿色战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实现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降耗和环保的关系,积极推广和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中部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合理开发优势突出的能矿资源,加快实现原材料工业向深加工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部城市群发展,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实施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更加注重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经营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工业设备实现农业高产增效,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环境容量。由生态农业广泛地带动林、牧、副、渔的发展,解决中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挥中部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挖掘中部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生产力转变,以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
4、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把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以及灾害预防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立资源的有序开采和高效利用机制,整合资源优势,减轻发展对环境容量的压力和对资源消耗和依赖的压力,提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能等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切实提高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培育森林资源,扩大森林资源对国土的覆盖范围,提高森林资源对国土的覆盖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参考文献】
[1] 翁伯琦等:实施绿色战略实现持续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6).
[2]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论中部崛起战略的三大依据[j].长江论坛,2007(2).
[3] 李旭东等: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8).
[4] 曹庭珠:中原崛起与绿色中原建设[j].林业资源管理,2007(1).
[5] 钟芸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中部崛起[j].山东社会科学,2008(2).
上一篇:培育我国跨国公司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