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5-07-02 14:35
摘要:当前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日益迅速。在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而服务外包成为继制造业外包之后的新一轮产品内分工的重点内容的国际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想融入全球化,分享国际分工的好处,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要以比承接制造业外包更加积极、快速、坚决的态度来承接服务外包,抓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我国政府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制定国家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服务业、制定战略性承接策略、完善各种评价体系、大力培育本土品牌、完善知识产权环境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服务外包 战略
  
  伴随着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很多为制造业服务的一些服务业价值链也跟着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不断加深,制造业国际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服务业的转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制造业的要求以及提升服务业本身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业价值链也开始走向了大规模的转移,走向了专业化的道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有关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fdi总额的一半以上流向了服务业,每年fdi新增流量中服务业约占2/3,2005年服务业在全球fdi总存量中占60%,与此同时,制造业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41%下降到2005年的30%;目前,全球1,000强企业中有95%制订了服务外包战略(胡景岩,2007)。可见,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正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不断扩大,服务外包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和全球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想融入全球化,分享国际分工的好处,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要以比承接制造业外包更加积极、快速、坚决的态度来承接服务外包,进而抓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各级政府和其他社会各界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制定国家级发展战略
  
  服务业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我国如果要想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就必须借鉴我国承接制造业外包的成功经验,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从我国承接制造业外包的历程来看,1978年我国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的国策,1992年进一步明确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每一次外贸政策和外资政策的变迁都是围绕加快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利用外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等目标展开的。总的来看,国家层面制定的各种战略政策是我国承接制造业外包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国也应该根据对服务业转移的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基本国情以及比较优势,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有重点、有选择地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发展服务外包不能遍地开花,应该有选择地把部分省市培育成承接服务外包的重点地区,不同的省市发展不同的业务,使不同的省市成为我国各类服务外包的集聚地,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地区问的无序竞争,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
  
  2、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是影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服务贸易的发展滞后又是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滞后。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来看,1991服务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为33%,2007年所占比重增加到39%,16年仅增加了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较慢且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所以说,我国要想发展服务外包,就必须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承接服务外包的产业基础。另外,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效率比较低下,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有关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进行的一项调研表明:服务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分销、物流、融资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成为影响其在中国投资企业竞争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这也要求我国尽快发展服务业(江小涓,2004)。
  
  3、制定战略性承接策略
  
  (1)承接方式战略。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验比较缺乏,起步比较晚,因此,在服务外包市场上,我国在承接战略上就要有策略性,如同制造业外包一样,服务外包一级承包商在获得一级发包商提供的发包合同后,可能把有关业务进一步分解并向下一级厂商发包,形成二级甚至更多层次的外包关系。因此,中国内资企业可以选择从二级或三级承包商做起,这样比较容易以较快的速度融入外包市场。少部分实力比较雄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也应该主动地与一级发包商接洽,直接以较高的起点融入国际市场
  (2)承接国别战略。目前,在开拓欧美外包市场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弱势,例如,既懂专业技术又精通外语的综合性人才较少,缺乏完善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美欧的市场已经被印度、菲律宾、爱尔兰和捷克所占领,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在承包国的选择上,我国应该以开拓亚太地区市场为主,充分发挥与日本、韩国、台湾以及邻近的其他新型工业化经济体在地理上邻近、文化上相通、经济上频繁往来以及中国有200万会讲日语和韩语的语言人才的优势,积极承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外包业务。另外,还可以和印度互相外包,充分发挥各自在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在和印度的合作过程中学习印度的先进经验,推动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业务发展。
  (3)承接领域战略。在承接外包领域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的优势。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世界加工厂,但是,中国要想留住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制造企业,进而吸引其将更高端制造环节转移到国内,就必须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发达的生产性服务外包。这就为我国采用生产性服务外包模式发展服务外包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因此,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时要特别重视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承接。除了模具设计、软件设计、工程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玩具设计、印刷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业务,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业务还包括供应链与物流、装备制造业融资性租赁、第三方品质检验、第三方产品测试、产品oem(委托加工制造)、odm(委托设计加工制造)等项目。这些项目应该是我国承接的重点。目前,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差距仍然较大。在世界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外包占服务业的70%。而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在2006年才刚刚突破40%(何骏,2008)。可见,以我国强大的制造业为基础,我国承接生产性服务外包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4、大力培育本土品牌
  
  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外包更重视质量,因此,发包商在进行发包时,更重视承接企业、行业或国家的品牌因素。例如,马来西亚共享服务和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就是得益于多媒体超级走廊品牌。由于这个独一无二的走廊,马来西亚继续吸引着世界主要的信息及通信技术企业将其业务落地在多媒体超级走廊,从事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并以此作为出口基地。目前,入住的跨国公司、外商独资和马来西亚的国内企业已达900多家。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因素极为明显,但是,中国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服务外包的品牌企业。中国企业没有品牌效应,这种现状让中国企业在与国际同行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速度和数量。因此,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联合起来,承担起扶持和培育本土外包品牌企业和产业的重任。
  
  5、完善知识产权环境
  
  与制造业外包相比,服务业外包对知识产权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欧美发包商在选择承包商时,对于东道国的管理水平、商务和法律的国际规范有着很高的要求,欧美商家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尤其关注。因此,我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大规模承接服务外包营造良好的环境。从现实来看,发包商主要关心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和信息安全、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支持等问题,因此,在企业层面上,我国企业应尊重国外的知识产权,知法、守法,在政府层面上,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加大对违反知识产权的惩罚力度,加快发展外包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产权高端中介服务,推行外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认证,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
  
  6、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相比印度、墨西哥、爱尔兰等国家,我国是一个后来者。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绝大部分国家都意识到了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性,各个国家对外开放的速度越来越快、程度都越来越深,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比制造业外包市场的竞争要激烈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脱颖而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就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要大力完善国内相关环境,积极吸引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被动”承接服务外包;另一方面是要大胆地走出去,特别是一些规模实力较强的服务外包企业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开拓国际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后来者居上。因为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可以更加贴近发包市场,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符合其商业习惯并能适应中国市场特殊要求的解决方案。
  
  7、完善各种评价体系
  
  我国在承接制造业外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我国不能完全以承接制造业外包的经验来发展服务业外包。因为制造业外包和服务业外包对承接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1)从投资规模来看,服务业外包是基于人力资源的产业,投资规模远小于制造业,制造业的投资额规模可以达到数十亿投资,而对服务外包业来说,几千万的项目就很大了,这样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强度根本无法和制造业比较。(2)从进出口规模来看,服务业外包基本没有进口,虽然几乎所有的出口额都是净增加值,但是,项目带来的名义贸易额却无法与制造业相比。(3)承接制造业对国家政府、当地政府的要求主要是税收、地价等方面的,而承接服务外包对政府的服务意识要求特别高。几千年来形成的官本位制,使得中国政府很难做到向“承包商满足发包商各种要求”来满足当地企业的各种要求(曲玲年,2008)。
  上述与我国多年来形成的招商评价体系(重视规模)、政绩评价体系(重视规模)、地区经济发展体系(重视规模)、文化传统(官本位)等评价体系不符。发展服务业,承接服务外包将改变许多已经形成的规则和标准,要求政府转变思维和服务意识。这些问题不解决,不利于我国发展服务业和承接服务外包。因此,我国应该立足于服务业的自身特点,考虑服务外包对经济发展的实际带动作用,制定承接服务业的评价体系,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和地区经济发展体系,使这些体系从重视名义规模、重视名义作用向重视质量、重视实际作用转变。
  
  8、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发展制造业方面缺乏总体优势,部分原因是由于地理劣势而造成的运输成本过高所形成的壁垒,由于运输成本的存在,制造业外商投资在中西部较少,制造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困难较多、转移的速度较慢、转移的量较少。这就是经济差距长期存在、各种经济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目前,我国政府面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严峻挑战,而国际服务业转移(承接服务外包)为我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与制造业特别重视交通运输等硬件要素相比,服务业发包方更加注重承包方的软件要素,例如,发包方看重的要素主要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法律完善程度、网络设施建设、品牌和信誉、生产成本、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成熟度、人才素质及人力资源储备、组织与管理、教育科研水平、文化的兼容等。可见,这些要素与制造业等领域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些要素的差异性,以及服务业外包特别是软件外包采用跨境提供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提供服务的特点,使中西部城市特别是西安、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可以充分规避由于地理劣势而造成的运输成本过高所形成的壁垒(王迎新,2008)。
  其实,从全国范围来看,中西部发展服务业及其外包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1)生产成本优势。相对服务外包行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有关数据表明:从2004年-2005年两年的员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总和来看,西安和成都分别只占深圳的49%和56%,占上海的54%和61%,占北京的57%和64%。其中西安、成都从事软件业的人均工资略高于其他行业,大约占上海、北京、深圳的60%-70%,是大连、南京等东部沿海城市的80%左右。(2)人力资源供给优势。西部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尤其是四川、陕西和重庆地区,高等教育门类齐全,各类人才供给充分,中高层人才在人才总量中占据较大的份额,一直是我国东中部地区人才输出地。这些学校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有20多万人中,仅计算机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就有4万人(匡后权、邓玲,2007)。
  总之,发展服务外包是中西部加速发展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战略性机遇。国家政府和中西部地方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谨慎把握此次机遇,实施各种政策,在it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网络设施,加大对西部教育的投资力度,把中西部地区从原料基地变为人才基地,率先在中西部开放服务业,确立西部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先行优势,进而使中西部地区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开放和发展的中心地区。

上一篇:欧钻珠宝在中国发展战略(二)

下一篇: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