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论我国区域会展经济问题与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2 14:36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区域会展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并探讨了区域会展经济的发展对策,提出我们既要抓住发展机遇,更要解决现存的问题,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更快发展。
 
  [论文关键词]会展经济“会展经济热”行业协会品牌化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一个新的行业——会展业已悄然兴起。鉴于会展经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开始从更多层面和角度上谈论“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属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20%至25%以上。发展区域会展经济不仅可以给城市带来可观的直接收入和创造相关收入,对相关产业具有强劲的辐射力和拉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如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品牌,促进沟通与交流。这些社会效益有的是立竿见影的,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发挥其作用,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正因如此,在我国经济规模日益庞大的今天,区域会展经济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而且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区域会展经济以平均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场馆建设日臻完善,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闪亮的增长点。各省市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纷纷推出各种措施给予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主办展览资格的公司已达230多家,近十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三百四十多亿美元,内贸交易一百二十多亿元人民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大连为例,该市通过服装博览会,不仅每年实现直接经济收入6亿元人民币以上,还带动了1300多个服装厂家的生产,年出口值达46亿美元;2002年上海举办了262个展览,直接收入18亿元,成交额550亿元,会展业产生的相关经济带动效益超过200亿元,观众总数近500万人次,其中近一成为境外观众。根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全国展览市场收入将达到130亿元,社会效益近1000亿元。国内、国际两个庞大的市场和中外企业对展览的需求,以及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辐射力,决定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我国会展业的起步较晚,与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进。如不改进,将影响我国区域会展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甚至最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问题一,展览场馆面积小,条件落后,管理落后且功能单一,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国外展览场馆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汉诺威博览会期间,火车可以直通会场,从机场到会场有直升机提供交通服务,只需8分钟。从市中心到博览会场可乘地铁,只需5分钟,开车的观众通过电子导向系统直接开往有5万个位置的停车场。博览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而我国虽然各个城市都有展览馆,但大多缺乏长远规划,面积小,布局分散,条件落后,功能单一且管理和服务水平低,不仅给会展商布展带来不便,也使得观众疲于奔波,人气受到制约。而一些城市借办展览会之机,大兴土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像某地举办的洽谈会是每举办一次,便要换一个新场馆,以至于场馆林立。
  
  问题二,会展主题不明确,展会过多过滥,或展题虽明确,但区域性同题材展会过多,重复办展现象严重且办展水平还不高。
  一些城市一味地为了获得短期利益,日日有展,甚至一日多展,许多展览和会议即无特色,又无实质内容,会展主题缺乏明确定位,降低了对商家的吸引力,使得参展商感到收效不明显,对展会失去信任,区域内会展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势必影响到城市声誉和地方效益。有的会展虽然展题明确,但是区域同题材展会太多,且时间相隔较近,往往使厂商产生信息错觉,无所适从,而失去吸引力,给地方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浪费。另外,在观众质量层次和办展人员素质方面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办展水平。许多办展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培训。随着展览业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展览业人才竞争的问题日益突出,没有一流人才,没有一大批展览精英或一大批展览高级人才群体,中国的展览业要赶超世界级水平是不可能的。
  
  问题三,尚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与分工协作体系,配套服务水平还普遍较低。
  为展览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相对滞后,制约了展览规模经济的发挥,同一批人员既是展览组织者,又是展览管理者,也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分工带来的高效率的发挥。同时,为展览提供辅助服务的行业如展览信息,展览咨询,评估,设计装潢等行业也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与发展,许多会展组织者没有实力却又想全权承揽参展商的一切活动项目,获取最大经济利益,最终导致精力分散和服务效率降低,既影响了会展活动的质量,又制约了会展规模经济的形成。
  问题四,缺乏行业规则和一些法规制度的约束,从而使会展活动失去真正意义和作用影响了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目前的中国展览市场,有不少展会是以政府为主体举办的。这类展会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企业本来无意参加,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场还是要走。这就导致有些展览会泡沫太多,成交量很大,但实际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却又低得惊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人情协议”,偏离了办展览会的初衷,使得企业界人士对会展经济产生了奇妙的又爱又恨的感情。因而,许多厂长经理们说,他们要那些真正能帮助企业发展的会展,恨那些只顾敛财,对企业界无任何帮助的会展,如有的洽谈会,将企业早就与外商签好的合作协议,拿到洽谈会,再装模作样地签一次。
  诚然,以上问题的存在是我国会展经济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是展览业市场竞争必然出现的现象,但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方面,实际上是我国各地会展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研究和制定区域会展经济的发展对策,才能明确我国会展业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切实增强我国会展业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各地方应加强对会展经济的研究
  
  会展业应该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群特点相匹配。近年来,一些城市在“会展经济热”刺激下,不顾地理环境和相关条件,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斥巨资兴建“大型”会展场馆,场馆建成后却收效甚微。更有甚者,某地一个县级市居然也建起了近万米的展览馆。其实,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及会展业发展现状并不一致,全国难有统一模式,各地政府和企业应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研究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会展资源,研究如何优化会展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精心培育,扬长避短,统筹规划,与周边地区形成互补,避免区域内的重复展览,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区经济支柱。
  
  二、制定地方法规,成立行业协会,规范市场运作
  
  政府不但要从展览业中退出来,更要制定并完善有关的地方法规,明确会展市场的主办主体的资质条件,对展会的质量和展览公司的资质进行市场化、动态化的评估、认证,使会展活动也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尽早成立地方性的行业管理自律性组织,避免多头办展,重复办展,恶性竞争的现象出现,避免展览资源的分散浪费,行业秩序的混乱无序。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或全国的信息网络,实现会展业资源共享,自我监督和良性发展。总之,通过法规的监管和自律完善,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展览环境和竞争秩序,在操作上力争尽快实现规范化并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
  
  三、合理定位,扩大经营规模,走市场之路
  
  各地方应客观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并尽快形成一套合理的会展业利益共享机制,转变经营观念,提升经营服务理念,不断提高会展活动的配套服务水平。成立展览公司,走产业化之路,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并在竞争中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组建展览集团,实现资本扩张,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加竞争力。
  
  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和其他行业不同,展览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外语要好,信息要通,还要具有国际展览市场的开拓和应变能力,吸引专业观众、承办研讨会的组织能力,以及与海关等10多个部门的协调能力。没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展览人才,国内展览会就难以做大做强。对此,本人认为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如把人才送到展览强国进行培训并在外国展览跨国公司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工作。请进来,即邀请国际展览界高才进来讲课培训,还可请这些人在国内展览企业内担任要职,带来会展业经营和运作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展览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各地方还要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加强对会展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对高素质专业策划、管理人才的培养,塑造一支熟悉展览业务,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
  
  五、发挥自身优势,创特色品牌展
  
  中国展览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持续发展,必须走品牌化之路。首先要得到行业协会的有力支持。行业协会的认可和支持,无形中就增加了该展会的美誉度和可信度;其次,要能代表行业发展的方向,它所涵盖的是这个专业市场的所有信息,可以充分体现展会的专业性与前瞻性;再次,要有专业而周到的会展服务,包括从市场调研、主题立项、策划方案、广告宣传、营销手段直至现场操作方面提供专业而全程的会展品牌构建服务;最后,就是坚持走品牌发展战略之路。展览企业必须树立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用先进的品牌营销策略与品牌管理技术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综上所述,尽管十几年来,我国的区域会展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与现如今中国的经济贸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显幼稚。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我们既要抓住发展机遇,更要解决现存的问题,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只有如此,区域会展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功能,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的桥梁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倍增效应,才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更快发展。

上一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中部省份崛起

下一篇:中国工业用地价格调整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