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航运枢纽作用 尽显人本新理念——江阴船闸
摘 要:江阴船闸牢记“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为提高江阴船闸通过能力的途径和办法,对船闸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大胆改革探索,找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模式。兢兢业业保障过往船舶安全便捷过闸,为保障区域水上物资安全畅流、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创新思路 以人为本 促进发展
在黄田港口内、北距长江江口仅1.2公里处的江阴船闸,是锡澄运河维系长江的水运枢纽,是联接长江及京杭运河、沟通苏南干线航道网的重要水上交通枢纽。江阴船闸从1953年建闸起就牢记“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兢兢业业保障过往船舶安全便捷过闸,为保障区域水上物资安全畅流、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江苏省所有船闸中江阴船闸属于小型船闸,但其几十年来船舶通过量常年位居长江诸口门船闸前列,素有闸小贡献大的美称。该闸分一号闸、二号闸总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070万吨,通过长期以来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吸引和保障了大批船舶从江阴过闸,船舶通过量已远远超过该闸设计通过能力,江阴船闸通过量突破了1亿吨,是年设计通过量的5倍。如今江阴船闸常年有苏、皖、鲁、豫、赣、闽、浙、湘、鄂、川、渝、沪等十三省市的船舶在江阴船闸通过,水上运输十分繁忙。
管理创新频突破 科学发展出效益
江阴船闸船舶通过量年年实现跳跃式增长,增长势头越来越猛。更为可喜的是江阴船闸的畅通无阻,基本未发生堵档现象,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们至今还对97年以前江阴船闸的乱像记忆犹新。那时航道堵塞,黑鸦鸦一片只见船不见水,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加以报道,船民纷纷叫苦不迭。那时船闸管理混乱,船闸秩序荡然无存,打架斗殴经常发生。
要想提高江阴船闸通过能力的途径和办法,要适应新世纪水运发展的要求,江阴船闸建于50年代,从改善设施条件方面着手,目前尚无可能,只能创新思路,对船闸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大胆改革探索,找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模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住了待闸船舶秩序是影响江阴船闸正常运行的最大因素这个焦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
江阴船闸待船港较小,上、下游分别只能停靠五、六十条船,但每天到闸的船舶平均有600多条。船多拥挤,进出闸都不方便,影响了船闸通航能力的发挥。借鉴1999年江阴一号闸大修时的管理经验,对过闸船舶实行“分类停靠,分段管理,分别放行”的管理模式,把过闸船舶按大小、空重以及危险品船、轮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地段分别停靠。派出管理人员服务到船,船停在哪里,就管理到哪里。放行时根据不同的船舶分别采用套闸或通闸的方式放行。“三分法”将船闸的科学调度管理水平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施以来,待闸秩序好了,船舶相互干扰、相互影响的现象消除了。过闸秩序好了,闸口待闸船舶减少,争先恐后的现象没有了。过闸速度加快了,许多大马力的空船,可以在通闸开始通过,充分发挥了船闸的通航潜力。虽然近年来随着尽管管理点增多了,战线拉长了,但船闸人自觉地把困难留给自已,把方便留给船民,使船闸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使船闸运行调度日趋科学高效。
优化服务塑品牌 惠民便民求满意
江阴船闸作为交通行业的服务窗口长期以来以人民满意为唯一标准千方百计优化便民服务,强化水上安全管理,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网络,落实目标责任,有力确保了船闸安全畅通,在全省船闸安全运行千天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历年来船闸通航保证率和优良闸次率达到100%,让来来往往的船户来得高兴、走得安心;最关键的是江阴船闸有序高效的管理,倍受视“时间如金钱”的广大船民的青睐,特别是电煤油气等能源物资、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棉衣被帐篷等救灾物资运输在这里开辟的绿色通道上总是以最快的速度优先放行,让行色匆匆的过闸船民跑得快捷、走得省心;近年来江阴船闸不断加大养护工程投入,辖区航道护岸完成改造,给船户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过闸环境。同时,通过不断优化便民措施,从细节做起点点滴滴务实惠民,在中心值班室和北排档艇设置了船民临时休息区和爱心驿站,免费提供饮用水和茶杯,安装了公用电话,开通多媒体服务查询系统,提供天气预报、代传书信、配合医疗急救等便民服务,使广大船民宾至如归、走得舒心;多年来,江阴船闸在一线岗位开展“我在岗,你放心”的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倡导“一心为民、争当先锋”的服务新风,船闸职工拾金不昧、帮扶救弱、特别是救急救险方面的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在保障过闸船舶航行安全的同时也全力维护船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被救助的船民用质朴的感谢信和一面面锦旗表达着一份由衷的谢意。在这里过闸,船民图的就是一个放心。
江阴船闸就这样将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扎扎实实地加快科学发展,被评为全省文明船闸,被树为整个交通行业文明服务的示范窗口,最关键的是在广大老百姓的心里树起了口碑,并将继续立足平凡的岗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力创新突破、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保护防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