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与民营润滑油企业的合作之路
发布时间:2015-07-02 14:37
作者:屈智煜 秦鹤年 朱衍东
[摘要]众多的民营润滑油企业与中国石油这样的大型石油企业之间,虽然有一定的竞争,但合作的机遇更多。用户对润滑油种类的需求在不断增多,现有的常规润滑油种类已不能满足要求。虽然大型国有润滑油生产企业拥有研发中心,能够不断地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但所拥有的润滑油生产装置规模大,以生产大批量常规润滑油为主。而新型润滑油产品由于量少、生产条件特殊,难以像常规润滑油那样批量生产。但大型国有润滑油生产企业完全可以以技术转让方式让民营润滑油企业成为自己的新产品生产基地,顺利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互利。
[关键词]润滑油公司国有民营合作方法
当前国内拥有众多的润滑油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家之多,而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还不足100家。众多的生产企业导致了品牌众多,盲目竞争,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利润偏低。虽然企业众多,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国内两大润滑油巨头,生产了90%以上的基础油原料和70%以上的成品润滑油。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自身不能生产基础油原料和润滑油添加剂,原料完全依靠外购,也主要从这两大企业采购。对于大型国有润滑油企业来讲,民营润滑油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散油用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为了控制市场,两大企业采用了控制基础油资源的办法来遏制不断涌现的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但收效不大,因这两大企业,特别是中国石油,基础油资源相对过剩,不能全部转化为成品润滑油。另外,虽然这两大国有企业产量很大,但所生产的润滑油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而很多品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则难以提供。两大公司虽然都拥有研发中心,每年都能开发出不少新产品,但实际投入到生产及应用的却并不多,原因就是难以形成批量生产。本文通过对国有、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方式的综述,提出了国有与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有更多的合作领域,能够实现产品的分工生产与营销,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国有企业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原料、技术及产品检测,将民营企业转变成产品深加工企业或终端生产企业,成为新产品生产试验基地,由此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互赢互利。
一、国有与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的特点
1.生产方面
以中国石油为例,大型国有润滑油生产企业从原料的制备到产品的调和全部具备,拥有全套的生产过程,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而且拥有研发中心,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调和型企业,原料依靠外购,技术力量薄弱。如果仅从这方面看,民营润滑油企业则无法与大型国有润滑油企业竞争。但是,大型国有润滑油生产企业虽然实力强大,但多年来生产经营以用量较大的常规润滑油产品为主,如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这些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但用量较大,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调和。有些产品,如变压器油,调和设备必须专用,其他常用油品,也都基本固定了调和设备,避免了不同种类间的污染。调和设备的专用,调和工艺的固定,生产规模的庞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大型国有润滑油企业生产的特点。民营润滑油企业虽然在这些方面比不上国有企业,但生产及经营方式灵活多变,能够生产国有企业所缺少的产品。此论文转摘于流星毕业论文网
2.营销方面
国有润滑油企业的产品由于量大面广,终端用户众多,而且分散,因此销售环节较多,大多数产品通过中间经销商销售到用户手里,经销商又有一级、二级和特约之分,只有少数大型用油企业,如汽车制造、变压器生产等,是其直供用户。
相比之下,民营润滑油企业产量有限,用户并不普遍,销售环节较少,直供用户较多,有的民营企业就是依靠几个直供用户赖以生存。
二、润滑油市场经营现状
大型国有企业因品牌知名度高,实力强大,而且拥有资源优势,在竞争中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民营润滑油企业因基础油原料受控,油价的波动对其冲击影响特别明显。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走高端之路,以生产高新产品为主;走低端之路,生产低档产品,甚至是淘汰了的产品,满足一些低档油用户的要求,以低价位参与竞争;以生产非常规油品为主,避免了与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以生产常规油品为主,采用低价位或灵活手段参与竞争。
究竟走高端还是走低端,生产常规油品还是非常规油品,是民营企业的选择。有的企业认为,走高端销量有限,技术难度大,而走低端销量大,见效快,能够靠走量多挣钱,所以多半民营企业采取了走低端产品的路。但是,低端产品大多是处于淘汰的产品,前景暗淡,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都感受到了使用高级油所带来的好处,使高档油这几年的销售比例持续增长。润滑油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润滑油的品种可达500种之多,而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加起来不到100种,由此可见,避开常规油品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生产非常规产品来弥补市场的需求是民营企业的明智之举。
2006年油品曾多次调价,而且两大企业控制基础油的销售,使很多民营润滑油企业倒闭。但是,一些以高端产品或非常规润滑油品种生产为主的企业却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走向壮大。
三、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方式探讨
1.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试验基地
新产品的开发是科研单位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技术力量的标志。新产品的开发要经历调研、实验室研究、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中石油与中石化这些年来开发出不少新产品,申报了多项专利,而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评为成果。但是,目前投入生产应用的只是众多的成果或专利中的一小部分,造成了技术积压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用户不够普遍,用量有限,市场难找;
(2)国企生产规模大,新产品不够一定的量难以投入生产;
(3)由于常规油品种类不多,生产装置数量有限,而且有些新产品的工艺要求,现有的装置难以适应;
(4)由于销售系统内产品种类都已固定,新产品不能及时纳入,不能像常规产品那样正常销售运作。
鉴于上述国企、民企的特点,以及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诸多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转让生产技术,提供原料及技术指导,作为新产品的试验生产基地,而且可以在该基地完成新产品的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同时还可以依靠民营企业灵活的销售手段及其销售渠道来推广销售新产品。
2.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支生产机构
即使是常规润滑油产品,大型国有企业也难以保证随时提供所有的品种,只能保证用量大的一些产品,仍有部分产品不能保证随时有货,需要时也要提交计划安排生产,甚至需要生产厂专门调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国有润滑油企业,也可以将部分产品委托民营企业生产,以保证及时供货。
3.民营企业作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异地油品生产及分装基地
成品润滑油通常以包装油形式发送,运费较高,还容易破损,为此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石油,在北京等地建有分装厂,从而缩短了包装油的运输距离,减少了破损。但提高生产能力或建立更多的分装厂,将会受到资金和占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选择一些实力较好的民营企业,作为异地生产或分装基地,将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新建厂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4.民营企业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经销商
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都发展了大批的经销商,但这些经销商大都为销售型的,不具备生产能力。民营润滑油企业则有较多的直供用户,或有着更细致的销售渠道。如果依托这些民营企业生产产品,可利用其销售系统增强自己的销售能力,或者是等于拥有了更多的直供用户。
为确保及时供货,在用户所在区域设置仓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要求实行零库存,随时用油随时购买,等于将库存转移到了供油方,迫使供油方必须加大仓储配送能力。但增加仓储必然要花费大量资金,而民营生产企业多数都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如果能将其作为生产分支机构,就可以充分利用其仓储能力,更好地为用户配送油品。
6.作为问题油品的处理基地
成品油必须经检测合格才能出厂,但油品在储运过程中,有可能混入杂质和水分,或者是某些指标出厂时合格,但经过一定时期的存放或运输,有可能变差,用户不能接收。发生这类情况,只能退货换货,给供油方造成很大的麻烦。问题油品还要拉回厂里处理,又要发生运费。如果能将问题油品送入就近的民营调和厂处理,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果有自己在当地设置的生产厂,就可将问题油品重新处理合格后销售。
7.应用户的要求对油品质量进行适当地调整
大型润滑油生产厂生产的油品,都是按照有关质量标准生产的,配方与调和工艺都是固定的。而有些用户,因自身设备的特殊条件,有时会对油品质量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如要求更低的倾点、更优的抗乳化性或抗泡沫性,以及对液压油和汽轮机油高清洁度的要求等,对于这种情况,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大批量生产装置就难以满足要求。但民营生产厂,就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油品进行调整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润滑油种类繁多,生产和销售领域广阔,为众多的润滑油生产企业提供了商机。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应该依靠技术,依靠自身的优势,与中国石油或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密切配合,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虽然控制着资源和技术,但应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生产终端,实现双赢互利。
参考文献:
[1]梁治齐:《润滑剂生产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宋云昌:《新形势下中国润滑油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j].石油商技,2007,25(1),10~12
[3]杨俊杰:《和谐社会建设与润滑油行业》[j].石油商技,2007,25(1),14~17
[4]邱建国:《浅谈润滑油企业的品牌经营》[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4月,38~40
[5]张华:走向成熟的中国润滑油市场[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8),16~21
[6]范文养:国营石油公司润滑油竞争谋略[j].中国石油企业,2005,(z1),74~76
[7]吴有君:民营企业进军石化行业的现状与策略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5),9~13
[8]2007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趋势[j].中国汽摩托配,2007,(2),52~53
[摘要]众多的民营润滑油企业与中国石油这样的大型石油企业之间,虽然有一定的竞争,但合作的机遇更多。用户对润滑油种类的需求在不断增多,现有的常规润滑油种类已不能满足要求。虽然大型国有润滑油生产企业拥有研发中心,能够不断地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但所拥有的润滑油生产装置规模大,以生产大批量常规润滑油为主。而新型润滑油产品由于量少、生产条件特殊,难以像常规润滑油那样批量生产。但大型国有润滑油生产企业完全可以以技术转让方式让民营润滑油企业成为自己的新产品生产基地,顺利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互利。
[关键词]润滑油公司国有民营合作方法
当前国内拥有众多的润滑油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家之多,而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还不足100家。众多的生产企业导致了品牌众多,盲目竞争,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利润偏低。虽然企业众多,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国内两大润滑油巨头,生产了90%以上的基础油原料和70%以上的成品润滑油。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自身不能生产基础油原料和润滑油添加剂,原料完全依靠外购,也主要从这两大企业采购。对于大型国有润滑油企业来讲,民营润滑油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散油用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为了控制市场,两大企业采用了控制基础油资源的办法来遏制不断涌现的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但收效不大,因这两大企业,特别是中国石油,基础油资源相对过剩,不能全部转化为成品润滑油。另外,虽然这两大国有企业产量很大,但所生产的润滑油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而很多品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则难以提供。两大公司虽然都拥有研发中心,每年都能开发出不少新产品,但实际投入到生产及应用的却并不多,原因就是难以形成批量生产。本文通过对国有、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方式的综述,提出了国有与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有更多的合作领域,能够实现产品的分工生产与营销,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国有企业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原料、技术及产品检测,将民营企业转变成产品深加工企业或终端生产企业,成为新产品生产试验基地,由此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互赢互利。
一、国有与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的特点
1.生产方面
以中国石油为例,大型国有润滑油生产企业从原料的制备到产品的调和全部具备,拥有全套的生产过程,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而且拥有研发中心,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调和型企业,原料依靠外购,技术力量薄弱。如果仅从这方面看,民营润滑油企业则无法与大型国有润滑油企业竞争。但是,大型国有润滑油生产企业虽然实力强大,但多年来生产经营以用量较大的常规润滑油产品为主,如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这些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但用量较大,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调和。有些产品,如变压器油,调和设备必须专用,其他常用油品,也都基本固定了调和设备,避免了不同种类间的污染。调和设备的专用,调和工艺的固定,生产规模的庞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大型国有润滑油企业生产的特点。民营润滑油企业虽然在这些方面比不上国有企业,但生产及经营方式灵活多变,能够生产国有企业所缺少的产品。此论文转摘于流星毕业论文网
2.营销方面
国有润滑油企业的产品由于量大面广,终端用户众多,而且分散,因此销售环节较多,大多数产品通过中间经销商销售到用户手里,经销商又有一级、二级和特约之分,只有少数大型用油企业,如汽车制造、变压器生产等,是其直供用户。
相比之下,民营润滑油企业产量有限,用户并不普遍,销售环节较少,直供用户较多,有的民营企业就是依靠几个直供用户赖以生存。
二、润滑油市场经营现状
大型国有企业因品牌知名度高,实力强大,而且拥有资源优势,在竞争中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民营润滑油企业因基础油原料受控,油价的波动对其冲击影响特别明显。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走高端之路,以生产高新产品为主;走低端之路,生产低档产品,甚至是淘汰了的产品,满足一些低档油用户的要求,以低价位参与竞争;以生产非常规油品为主,避免了与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以生产常规油品为主,采用低价位或灵活手段参与竞争。
究竟走高端还是走低端,生产常规油品还是非常规油品,是民营企业的选择。有的企业认为,走高端销量有限,技术难度大,而走低端销量大,见效快,能够靠走量多挣钱,所以多半民营企业采取了走低端产品的路。但是,低端产品大多是处于淘汰的产品,前景暗淡,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都感受到了使用高级油所带来的好处,使高档油这几年的销售比例持续增长。润滑油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润滑油的品种可达500种之多,而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加起来不到100种,由此可见,避开常规油品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生产非常规产品来弥补市场的需求是民营企业的明智之举。
2006年油品曾多次调价,而且两大企业控制基础油的销售,使很多民营润滑油企业倒闭。但是,一些以高端产品或非常规润滑油品种生产为主的企业却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走向壮大。
三、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方式探讨
1.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试验基地
新产品的开发是科研单位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技术力量的标志。新产品的开发要经历调研、实验室研究、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中石油与中石化这些年来开发出不少新产品,申报了多项专利,而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评为成果。但是,目前投入生产应用的只是众多的成果或专利中的一小部分,造成了技术积压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用户不够普遍,用量有限,市场难找;
(2)国企生产规模大,新产品不够一定的量难以投入生产;
(3)由于常规油品种类不多,生产装置数量有限,而且有些新产品的工艺要求,现有的装置难以适应;
(4)由于销售系统内产品种类都已固定,新产品不能及时纳入,不能像常规产品那样正常销售运作。
鉴于上述国企、民企的特点,以及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诸多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转让生产技术,提供原料及技术指导,作为新产品的试验生产基地,而且可以在该基地完成新产品的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同时还可以依靠民营企业灵活的销售手段及其销售渠道来推广销售新产品。
2.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支生产机构
即使是常规润滑油产品,大型国有企业也难以保证随时提供所有的品种,只能保证用量大的一些产品,仍有部分产品不能保证随时有货,需要时也要提交计划安排生产,甚至需要生产厂专门调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国有润滑油企业,也可以将部分产品委托民营企业生产,以保证及时供货。
3.民营企业作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异地油品生产及分装基地
成品润滑油通常以包装油形式发送,运费较高,还容易破损,为此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石油,在北京等地建有分装厂,从而缩短了包装油的运输距离,减少了破损。但提高生产能力或建立更多的分装厂,将会受到资金和占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选择一些实力较好的民营企业,作为异地生产或分装基地,将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新建厂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4.民营企业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经销商
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都发展了大批的经销商,但这些经销商大都为销售型的,不具备生产能力。民营润滑油企业则有较多的直供用户,或有着更细致的销售渠道。如果依托这些民营企业生产产品,可利用其销售系统增强自己的销售能力,或者是等于拥有了更多的直供用户。
5.民营企业可作为仓储配送基地
为确保及时供货,在用户所在区域设置仓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要求实行零库存,随时用油随时购买,等于将库存转移到了供油方,迫使供油方必须加大仓储配送能力。但增加仓储必然要花费大量资金,而民营生产企业多数都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如果能将其作为生产分支机构,就可以充分利用其仓储能力,更好地为用户配送油品。
6.作为问题油品的处理基地
成品油必须经检测合格才能出厂,但油品在储运过程中,有可能混入杂质和水分,或者是某些指标出厂时合格,但经过一定时期的存放或运输,有可能变差,用户不能接收。发生这类情况,只能退货换货,给供油方造成很大的麻烦。问题油品还要拉回厂里处理,又要发生运费。如果能将问题油品送入就近的民营调和厂处理,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果有自己在当地设置的生产厂,就可将问题油品重新处理合格后销售。
7.应用户的要求对油品质量进行适当地调整
大型润滑油生产厂生产的油品,都是按照有关质量标准生产的,配方与调和工艺都是固定的。而有些用户,因自身设备的特殊条件,有时会对油品质量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如要求更低的倾点、更优的抗乳化性或抗泡沫性,以及对液压油和汽轮机油高清洁度的要求等,对于这种情况,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大批量生产装置就难以满足要求。但民营生产厂,就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油品进行调整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润滑油种类繁多,生产和销售领域广阔,为众多的润滑油生产企业提供了商机。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应该依靠技术,依靠自身的优势,与中国石油或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密切配合,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虽然控制着资源和技术,但应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生产终端,实现双赢互利。
参考文献:
[1]梁治齐:《润滑剂生产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宋云昌:《新形势下中国润滑油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j].石油商技,2007,25(1),10~12
[3]杨俊杰:《和谐社会建设与润滑油行业》[j].石油商技,2007,25(1),14~17
[4]邱建国:《浅谈润滑油企业的品牌经营》[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4月,38~40
[5]张华:走向成熟的中国润滑油市场[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8),16~21
[6]范文养:国营石油公司润滑油竞争谋略[j].中国石油企业,2005,(z1),74~76
[7]吴有君:民营企业进军石化行业的现状与策略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5),9~13
[8]2007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趋势[j].中国汽摩托配,2007,(2),52~53
下一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