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探讨
摘 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所含有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在国家相关规定及标准范围内该单位所占有、使用的单位价值,所属年限超过一年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的初始物质形态的资产部分。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越发庞大,从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状;对策
作为我国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不仅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国家资财的完整与安全,同时对于我国社会文明、秩序的构建有着直接影响。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适应全新的社会环境与快速变化市场经济环境,同时还要明确划分经营性单位与非经营性单位。在此期间,事业单位的一些非经营性资产需要转化为经营性资产,极易出现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现象,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进程。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应正确认识、强化意识、协同合作,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管控力度。以下,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思想认识、综合素质的不足: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普及、应用,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我国有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已通过网络系统实施动态监控,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理等等重要活动、事项也需要按程序审批、按预算执行,虽然大幅减缓了事业单位自行管理的压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管理意识,以至于固定资产没能及时得到维修、保养,或是超常规使用、破坏性使用,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损耗加快、使用寿命缩短,而这也是固定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的不足、综合素质较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依赖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也不利于各项管控制度的落实,使得管理活动失控、失效。
(二)财务核算制度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由于不计提折旧,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过程中的变化与实际价值很难真实的加以反映,以至于账实不符,存有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现象,大幅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有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施了动态监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但仍无法确切的掌握固定资产实际的损耗程度、使用情况。目前,针对我国事业单位所实行的会计制度、标准、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时,需要将其全部支出以原有价值的形式列入单位当期的总支出,不计提折旧。在此种制度、标准的规定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法真实、全面、准确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折旧程度。此外,由于无法判别、确定、揭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难以对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提供可靠、准确、客观的评价依据,更难以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理提供全面、准确的评估信息,大幅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三)过度接收社会资源: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百姓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社会公益事业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企业与个人的支持,大量的社会资源在慈善机构、民政部门的处置下,以物资或资金的形式分发至各事业单位中,在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同时,也曝露出了一些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在接收由社会提供的固定资产时,并未综合考虑其原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等情况,而错误的认为"不要白不要、有总比没有强、",由此导致部分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在产生了大量闲置的同时,也无法保证接收资源的质量,以至于国家财产损失、浪费。此外,我国存有许多事业项目是通过当地政府贷款、国外贷款来维持运作的,明显改善了事业单位的生存环境、业务条件,有效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但仍有部分的事业单位错误认为其自身无需支出资金、还款主要由当地财政负责,从而导致固定资产长期闲置,而一些事业单位的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固定资产,继而造成大量浪费。
(四)核算方式不合理: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按照书面的形式计算固定资产,我国现行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难以进行。原有的核算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需要改进。首先,价值背离。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现时净值随时间推移、产品更新换代将相差越来越大。其次,虚增净资产。该种核算的方式按照账面原有的数目进行核算,净资产的数量将无法反应资产的实际情况。再次,成本核算不完整。固定资产的计算不计提折旧,这直接导致收入资产的成本的降低,虚增了盈余,无法体现真正的盈余。
二.改进、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一)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与监督约束机制: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理等活动及事项,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规章、制度,构建合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结束机制,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标准,以此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运作。此外,针对固定资产具体的授权批准、职责划分、预算处理、账簿记录、定期盘点等常规工作内容,事业单位还需改进、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并加大日常检查力度,以此了解、掌握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便及时做出调整与改进,避免违规、违法行为的产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制定大型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
对于事业单位的大型固定资产,应根据单位内部的运作情况、固定资产的价值与数量,结合地方性规划与政策,以成本效益、总量控制、资源贡献为原则,综合考虑单位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百姓生活质量、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针对性质、技术要求、使用范围不同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合理制定大型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在有效使用全部已投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用好库存、闲置部分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率。对此,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机构以政府、人大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同时还需事业单位自行制定具体、细化的配置标准与程
序,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法律支持与保障。
(三)构建查账制度,实施动态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构建合理、完善的查账制度,定期对单位实际的规定资产进行检查、核对,从而及时采取清理、报废等措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在新购固定资产时,应综合综合单位自身的运作情况、业务需求,结合固定资产的性能,确定其使用期限并作详细登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通过定期的查账、评估,不仅能够及时了解资产的实际价值、使用情况等,同时还能重新调整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保证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四)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应从以往由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所形成的使用型管理模式,转变为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型管理模式,针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使用、回收,分阶段实施监督、管控,构建与资产经营相适应的权责对应关系,从而形成系统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明确具体目标、强化岗位责任,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
(五)增强法制、责任意识,实施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财会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其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营造一个民主、公开、公正的工作氛围,勇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大内部监控。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关政府部门应针对该单位资产管理的成效,结合单位领导的年终考核成绩,实施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单位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与认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的内部则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考核机制,检验、评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岗人员的业务成果,以此明确、巩固更岗位的职责,充分落实各项政策与制度,最后通过实施奖惩措施提高各项管控工作的效率、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的内部运作、管理模式、内控体系正趋向企业化转变,而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模式,完善各项监督、约束机制与管控制度,实施动态化的管理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国华. 浅谈改革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J]. 科技信息, 2010,(30) .
[2] 彭宇田.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新公共管理运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03) .
[3] 尚慧. 浅议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和途径[J]. 现代商业, 2011,(26) .
[4] 王梅娟.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 江南论坛, 2011,(06) .
[5] 陈露. 给予内部控制角度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1) .
[6] 张庆丰. 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11) .
[7] 胡存芳. 完善我国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09,(05) .
下一篇:电子商务谈判中的偏好获取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