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对金融危机,房地产企业如何发展壮大
摘 要: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房地产行业继续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行业的资源整合,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或企业集团。面对这一巨大压力,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发展壮大,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
一、引言
发端于美国进而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已经从虚拟经济走向买体经济,严重影响到我国房地产业。面对金融危机,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发展壮大?已成为当前房地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在目前“银根”“地根”双向紧缩的政策调控的背景之下,资金链的管理状况如何将成为考验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素之一,同时资金链的管理也将加速催化行业资源的分化与整合。具有良好的资信能力和广泛融资渠道的企业,将会在行业格局的重构过程中将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我国房地产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探索途径,积极拓展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来帮助我们解决资金方面的困难:1.积极发展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如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以及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2.打造自身品牌,积极进入资本市场,以品牌作为前提优势条件,有计划地发行股票、债券等筹集经营资金。3.通过并购或者合作开发项目等方式,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和壮大企业的的影响力及在某个区域的话语权。
三、科学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加强成本管理
节流亦是修炼企业内功,增强企业自身免疫力的好办法。
1.为了合理占用企业有限的资金,科学制定项目开发计划是有必要的。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企业要从筹资规模、筹资成本、首期投入资金、在建时所需的常规资金以及预期收益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测算,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2.成本管理方法。包括几方面:合同管理、预算及资金管理、材料管理。其中,预算及资金管理是核心。(1)合同管理:公司所有重大经济活动的实施均从合同汇签开始,所以合同管理工作须融合财务、预算、工程等各个职能部门。合同管理到位,所涉及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合理,则成本控制就己经有了一个很扎实的平台。(2)工程预算及资金管理:参照工程预算合理地进行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因为工程成本及其资金的支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质性核心内容,每一项所涉及的金额又相当巨大,故必须重点控制。
四、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产负债率
目前国家调控政策如此频繁的背景之下,如何降低特别是短期负债率是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尝试,以期加快现金流周转率:第一,加快资金信息流。由于跨地域广、周期长、涉及部门多等因素,企业资金信息流往往不是很畅通,若不重视其科学管理,很容易由于信息流的传递缓慢而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缓慢;第二,强化企业现金管理。应尽可能使应收帐款回收的期限较应付帐款交付的期限为短,有利于按期交付应付帐款,使企业避免过多的利息负担及资金占用。第三,减少企业过度预支。以借贷方式筹措开发经营资金,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房地产开发企业以过度预支负债资金来支撑着企业,增大了运营风险,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就会危及企业的生存。第四,严格控制日常管理费用的支出。节流实际上就是在积累企业自己的利润。
五、从“土地银行模式”到“工厂模式”的转换
传统开发商的经营模式是大量储备土地,并从土地未来升值中获利。中国需要像工厂大规模制造产品那样能够迅速开发大片地区的开发商。这种“工厂模式”具体来讲就是达到三化—产品专业化、生产工业化、开发规模化。有以下几点优势:
1.可以争取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的快慢,与资金的多少、开发水平的高低常常成正相关。一些欠发达地方政府为了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外来的具有更高水平的房地产开发商前来投资,常常对外来投资者实行政策倾斜、税收优惠,以期鼓励外来实力强大的房地产企业来本地跨区域开发。外来的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项目,能把发达地区先进的房地产开发理念引入房地产还不发达的地区,还能使本地的开发商学到更先进的技术和开发经验,这对于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地产行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2.品牌塑造、品牌营销,实现品牌经济。房地产企业品牌的塑造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长期的资源投入。房地产企业可利用其品牌效应,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分摊广告费用、研究开发费用,还可以利用跨区域、大规模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成功开发经验,将类似的房地产商品管理进行移植、复制到其它地区,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根据品牌学理论,房地产企业可以从品牌定位、项目品质、物业服务、品牌传播四个方面构建一个房地产企业品牌塑造模式。
3.“工厂模式”的规模经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
“工厂模式”的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统一材料采购平台,组建材料采购联盟,进行大规模的集团采购材料,加速资金周转率。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开发所涉及的各个专业的分工更加明显。“工厂模式”企业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对外资同行企业的冲击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而那些资质等级低、开发实力弱的企业,将难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变化,成为行业“洗牌”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颜莉.次贷危机后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发展方向[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2)
[2]王春盛.金融危机下房地产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9(04)
[3]段玉龙.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房地产企业战略转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5)
下一篇:外资并购政策演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