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摘 要: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在于融资的选择余地小,而主要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又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成功融资困难重重。本文围绕“增加支渠,拓宽主渠”的思路,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困难,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改善经济布局、维护市场竞争活力、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已为我国经济管理高层所认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去扶助金融风暴中风雨飘摇的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广泛地存在,如何解决融资难的困境,从其成因来看,融资困难是短期因素及长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因素是金融海啸的背景,造成市场资金的紧张,长期因素是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及融资渠道的限制及不通畅。短期内,人民银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适当放松银根,给中小企业紧急供血是当务之急。中长期来看,先天不足要后天补,因其规模小带来的管理不规范、经营不稳定的问题在是长期存在的,在后天的环境上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否则暴风骤雨,极有可能大面积的夭折。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供血,增强其活力,帮助其渡过恶劣的气候,主要办法还是“增加支渠,拓宽主渠”。
(一)增加支渠
先讲“增加支渠”,一讲到融资,大部分中小企业往往想到银行贷款,较少想到利用银行以外的其他渠道进行融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与中小企业对非银行渠道的融资不了解,对其所具有的风险有较大的担心有关,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深化还不够,对资金的流动设限,造成一方面社会上有大量的富余资金到处寻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资金紧张失血。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工具还比较少,作为经济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地创设多种新型工具,为资金松绑,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渠。目前可以考虑积极开展以下的融资业务:
一、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又称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而无法购入设备扩大生产,而银行考虑到风险因素又不敢贷款给这类企业,金融租赁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风险投资
根据国际经验,一般说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资金很难从银行取得,这不仅因为有中小企业的信誉、规模以及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原因,而且因为技术创新有很大的风险性,与银行贷款的安全性要求相矛盾,而风险投资是伴随高新技术产业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它在促进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经验也表明,风险投资实际上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最有效的支持方式之一。
三、典当中小企业融资
小企业融资要求是“急需、额小、短期”,而典当特点是“方便、灵活、快捷”,贷款多少一视同仁。因此,典当经营的特点十分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当然,相对于银行贷款,典当较高的融资成本是也不容忽视的。典当融资的息费(包括当金利率和综合费用)一般要高于银行贷款的利率。不过,如果考虑到资金的可获得性,典当融资成本并不一定比银行融资成本高
四、开放民间资本
民间融资是民间按照市场机制调节资金余缺的经济活动,应该让民间融资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应明确认可民间金融的合理性,让其获得与正式金融制度同等发展的空间;放开对民间借贷的管制,让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发展,这都将有力地促进民间金融积极作用的发挥。
五、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在我国目前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实行准入制,大中型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信贷成本高,风险大,加之民营经济的身分,很难获得大中型商业银行的青睐,要成功融资面临太多的门槛与困难。要激活市场资金,鼓励银行有效竞争,积极进行金融创新,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组建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创业银行,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给中小企业一个融资的通道。
(二)拓宽主渠
在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单靠增加支渠恐怕难以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资金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渠道,主渠道能否拓宽,保持通畅,这关系到大量的中小企业能否渡过金融海啸,迎来新的发展。要保证银行资金到中小企业的管道的通畅,目前商业银行开展较多的是抵押担保业务,但无足够抵押物又往往成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最大阻碍,关键问题是帮助企业获得担保。
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我国从1998年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各地纷纷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政府担保机构和民间担保机构,数量每年成倍增长,担保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07年底,全国已设立各类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729家,共筹集担保资本金总额1774.08亿元,累计受保企业约70万户,累计担保总额达1.35万亿元,其中当年担保5049.05亿元,受保企业21.65万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而言,我国的融资担保体系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有效的担保资金来源,资金规模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我国担保机构的户均资本金权约3100万元,代偿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差;我国担保机构总体担保放大倍率不足3倍,远没有达到1:10的政策许可范围;大部分担保机构的业务仅限于对短期流动资金的担保。
二、担保需求结构与目前担保机构的构成比例失调。信用担保从总体上说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它所具有的外部效应比较明显,只有以政府为主承担这一角色,才能更好完成信用担保任务。因此需要政府介入来启动和发展这项业务。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模式,归纳起来包括政策性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性担保。到2005年底,政府全资或参与出资的机构所占比重为39.57%,政府出资217.02亿元,只占担保资金总额26.62%,其余主要是商业性担保,互助担保占的比例很小。
三、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风险承担不对称,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的高度集中影响了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积
极性;
四、融资担保相关的政策法规存在缺位。现行的部门规章立法层次相对较低,效力有限,属指导性文件,缺乏法律、法规的刚性,使得实际执行中的效力和作用受到影响。1995年出台的《担保法》仅侧重于普通的担保行为,对于专业性担保机构的运作活动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担保行业的保护力度不够;对参与担保的专业担保机构所做出的法律规范效力也相对薄弱。
五、信用管理体系缺失,担保业务成为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在西方国家,之所以信用担保业务开展范围大,效果较好,在于其社会对信用的高度重视,一旦信用丧失,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在社会中可谓是寸步难行,这正是信用担保业务最稳固的根基,而在我国,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信用与利益的选择中很容易将信用抛弃。这也使担保机构面临巨大的风险,限制了业务的开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可采取的对策有:
一、政府要增加资金的投入,扶持中小企业是具有政策性质的举措,信用担保机构的完全市场化经营与这是相矛盾的,任何国家信用担保体系的成功都离不开政府资金的参与,政府不仅在政策上要大力扶持信用担保机构,对财政出资的机构,还要增加资金投入,以扩大担保额度。
二、多种担保形式并行,采取政府政策主导型担保与商业性、社会互助型担保相结合,以政府政策主导型担保为主、商业性担保及社会互助型担保为辅的运作模式。
三、还要帮助银行降低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的管理成本,以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政府要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针对中小企业广泛宣传担保的杠杆效应和获得担保的运行程序,降低担保费用,减少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获得贷款的成本;加大和商业银行的合作,提高担保贷款在银行整体贷款业务中的比例,真正实现“平均互利、风险共担”,扭转担保机构高风险和低收益的不平衡现状,和商业银行建立合理的代偿的分担比例。
四、一方面,应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规范担保机构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再担保体系的建设,完善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制度。此外,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确立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统一监管,完善其市场准入、市场运作、市场退出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燕,张晓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财经界,2006,12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外资投资与我国经济安全
下一篇:浅谈中国房地产业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