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企业 创新扶贫机制初探
摘 要:社会企业是任何为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私人活动,它依据的是企业战略,但其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因而它具有一种为因社会排斥和失业问题而贫困的个体带来创新性解决办法的能力,是一种创新性的扶贫机制。
关键词:社会企业 扶贫 机制
一、研究综述
法国经济学家蒂埃里?让泰最早提出了社会经济概念,这被普遍认为是“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这一概念的发端。
社会企业的概念和对其的研究已经在2004年左右正式引入中国。国内学者关心的是社会企业这一概念的延伸和内涵,质量和建设,历史和未来,功能和作用等。关于社会企业的大部分文章是英国和美国的经验介绍。一些专家,如丁元竹,董炯在2005年,发表了中国经济方向的文章,引进了社会企业的概念,并讨论了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胡馨在2006写了一篇“什么是社会企业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文章分析了最新趋势和美国的案例,反映了社会企业创业的时代背景。
二、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强调指出,重视社会组织建设,提高社会凝聚力和公众参与的职能。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企业将得到一个有利的政治条件。有关理论和功能模式正在实践中不断引入。这些都为社会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许多捐助者和资金提供者也跟上潮流的步伐,看到社会企业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并建立了自己的战略,例如南都公益基金会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后者声称“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优秀社会企业的摇篮”,并成立一个“有潜力的社会企业家奖”。南都公益基金会也在支持培养一些潜在的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需要有利的环境和整个社会创新支持系统,包括合法化,监管,全面的调查,能力建设,资金和其他重要资源。
三、促进社会企业发展,创新扶贫机制
根据“社会企业报告:在中国的实践”的调查,阻碍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在全社会没有运作良好的支持系统,致使许多社会企业的发展面临资金、能力建设等诸多困难,有鉴于此,应该创新社会会企业的扶持模式,变单纯的资金资助模式为参与式资助的模式,由单纯“输血”变为注重“造血”
参与式资助模式是通过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持与其他组织合作,共同实施资助基金主导的项目,或指导和资助各种公益组织独立实施符合资助基金理念的公益项目。基金通过资助符合基金会关注方向的项目来实现愿景,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直接向公众提供公益产品和服务。这种模式可以用更低的管理成本,实现更广泛的目标并达到更深入的实效。
1、参与式资助模式的受益项目类型
受资助项目的类型按发展阶段及基金会参与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资助基金对自身提出的符合项目方向的引导性项目,经过志愿者头脑风暴、专家论证及可行性研究后,对外实施招标。邀请符合资质的相关公益组织陈述及展示项目设想和实施方案。基金经过评审确定项目实施组织后,资助资金,辅助资源,保证基金会的工作团队在此项目中的适当参与。
(2)尚处于种子期及/或初创期的公益组织及项目。在资助此类项目时,资助基金的角色类似于商业领域中的VC(Venture Capital),即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项目创始人提出项目申请,基金将结合实际,协助项目创始人及公益组织进行项目的深度研发;协助整合包括政府、企业、传媒、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各行业专家的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协助项目孵化,在可能的情况下,资助并组织专家和民间组织进行小规模项目试点的运作,验证假设、发现问题、尝试创新、总结经验。
(3)具备一定运作规模,清晰的运营模式,已形成稳定的社会影响力的快速发展期及或扩展期的公益组织及项目。在资助此类项目时,资助基金的角色比较类似于商业领域中的PE (Private Equity),即发展型投资。与第二类项目相似的是,资助资金提供适当的指导,整合并提供各种辅助性的资源。
2、参与式资助模式的特点
(1)参与式资助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公益资源
参与式资助将从简单的资助和被资助关系,发展到包括多方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从固有的对“工程”和“项目”的捐助关系,到更广泛深入的互动式多赢关系。这其中既包括公益组织,还包括企业、学术机构,甚至政府;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公益资源。
(2)参与式资助符合中国公益组织发展的需求
毋容置疑,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益领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和经济发展类似,中国的社会组织的发展既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也不能固守而停滞不前。我们只能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胸和创新的精神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四、总结与讨论
社会企业是一个在全球蓬勃发展的事物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还处于发展的最初阶段,潜力很大。虽然社会企业的概念和理论研究越来越多,但社会企业的实践仍然远远落后。与此同时,许多准社会企业有很大的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和改革中的行政机构、社会福利企业和合作社等 随着政府以管理为导向向以服务为导向的转型,有大量的公共服务将由民间组织提供。这些非营利组织的繁荣可能自下而上推动第三部门的改革,使登记更容易,税收政策更优惠。这为社会企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社会企业在资金、人才、管理技能和政策支持等方面面临着挑战,预测他们的未来还言之过早。但是,乐观的一方面是:尽管人们对社会企业的理解不一,它的概念却在非营利组织中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很多组织表示愿意朝这个方向发展。社会企业在中国被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从非正规就业组织到社会企业 《理论学刊》2005年 第9期
[2] 英国“社会企业”新经验(上)——社会企业:英国社会发展的第三动力 朱明 李攀 赵萌 《21世纪商业评论》2006年 第1期
[3] “社会企业家精神“概念评述 杨宇 郑垂勇《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