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区域旅游投资中的制度和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15-11-18 09:55

摘 要: 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区域旅游的概念大体是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上海,当时为了借鉴国外经验和市场意识启蒙,提出区域旅游这个概念。制度与机制的变迁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区域旅游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双创新, 引导、鼓励投资进入旅游业。本文主要围绕区域旅游投资制度和机制进行解析。

关键词:区域旅游 旅游投资 投资制度 投资机制
  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开始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加强区域合作,成为发展区域旅游的要求。近年来,中国区域旅游出现了围绕国内外市场,政府主导发展协会组织,促进各地区旅游立体式联合协作。协作内容多样,协作的制度和机制多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旅游升级发展。
一、 制度和机制的演变
  区域旅游投资中的制度和机制的变迁是一种创新的过程。1985年以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尚没有完全改变,旅游投资主体仍然以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为主导。民营资本的投资项目以个体餐馆、个体旅馆、个体运输等为主。投资特点规模小、影响小、分散化。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国际国内旅游需求高。民营资本投资进入旅游投资市场,但是民营资本的进入,并没有得到政府方面重视,民营投资增长缓慢,以浙江省为例,当时的民间资本仅仅占旅游投资的6.9%。这时期民营资本投资领域,集中在餐饮、住宿、娱乐、运输和旅游商品生产。但是其投资规模上,依然以小规模投资为主。
  改革开放后期,政府加快了投资体制整体改革。例如,浙江省政府当年围绕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一系列对民营资本投资利好政策,对旅游投资开发进行引导。其中,宁波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出台《宁波市旅游项目建设补助奖励暂行办法》等办法,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开发宁波旅游。 在这一时期,与中国众多国有企业一样,旅游业也面临着企业改制重组。如不少地区实施的,国有资产逐步退出一般性质的企业。许多地区实施对吸引外资,对国有企业优化重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区域旅游的,要求各地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环境。例如,海南省近年来,打造旅游强省,吸引外资在三亚等5A级风景区投资,建立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同时。倡导“来到的海南的朋友,让我们戴上蓝丝带,保护海洋”,宣传环保旅游。
二、 制度和机制的创新
(一)宏观制度体系
  宏观的政治制度、环境对旅游投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在吸引外资投资旅游时, 汇率变化常常对旅游接待国旅游需求影响。当汇率上升,游客在旅游接待国的停留时间就会缩短,相对的旅游消费也就降低;反之,游客旅游时间将会延长、游客人数增加、提升旅游消费。
    十四大以后,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代,旅游立法步伐也加快。据不完全统计, 自1992起,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分别批准或者发布,关于旅游的行政或法规大体共有127项,很好的起到了补全通用性法律的作用。现今,我国旅游法律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旅游资源审查分级制度、旅游合同制度、协调委员会制度、旅游投诉制度、质量保证金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导游资格证书制度、专门管理制度、星级评定制度、岗位培训和资格考核制度。
  我国目前针对旅游投资行为,设有两种类型的法律。其中一种是由国家制定的通用性法律法规,例如:民法、商法、公司法、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等。另一种是针对旅游业专门法律法规。例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等等。由于法律法规在制定时,会有相对的滞后性,通常是有需要才会制定,这就更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建立适应时代的法律法规。
(二) 投资奖励制度
  首先,产权政策激励。旅游投资从渠道和主体方面都过于单一。资本市场融资有限。由于我国的旅游资源大部分隶属国有,正常情况下区域旅游开发时,一般不将国家级风景区核心土地使用权出售转让。由于不会将核心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目前只采用对旅游经营权的出让。对产权激励政策的完成建立,可以秉承放宽准入机制。例如,对于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项目, 各级各类企业平等竞争, 促进资本涌入。近几年,云南省逐步放开了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资本投资限制,由于大型项目回报稳定,通常可以吸引大量国外财团。另一方面,针对我们企业改制之后,国有企业融资改制之后的产权分布,现行的以股份制为主,鼓励融资方参股,形成多元化投资、经营管理一元化。
  其次,产业政策激励。区域旅游目前作为热点,在很多地区政府都将其列入支柱产业,但是多为概念的表述。往往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利好政策。经过历史的证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从小到大,离不开一个一个的政策激励。
  最后,金融税收政策激励。金融政策可以基于两个点进行有效倾斜,一个点是向贫困区域旅游进行扶持。各地区政策性银行,应积极协调,调整资金流向。另一个点是想可操作性项目倾斜。例如,生态旅游项目,一方面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一方面又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针对类似的项目,进行金融政策的倾斜。减免税收,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激励政策。
三、 投资管理制度
(一) 改革审批制度
  由于现行的审批制度,有着涉及环节多、部门多、手续复杂、时间过长等等问题。而且对较大项目的审批权限也仅限于某些部门。虽然在某些程度是加强了宏观调控,可是也制约了发展。各区域各级应适当放宽审批入口,下放某些审批权限,多方面为投资提供便利条件,调动旅游业的积极性,吸引外来资金进入旅游业。
(二) 强化投资制度建设
    由于旅游业,是由一个个单项的旅游投资产品构成。每个投资项目本身都有其独特性质,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投资可以在有序的情况进行发展。这包括退不同项目的旅游投资指导,项目风险评估,项目投资预警等等。
(三) 建立投资配套服务制度
  通过建立生活服务、促销机制、法律帮助、信息咨询等, 进行多种措施推动投资制度,加大促销力度。例如,定期举行区域合作论坛、旅游贸易投资浅谈会等,为旅游打响品牌知名度。建立完善信息咨询服务,专项服务,为投资者设立咨询服务。
四、 政绩考核体制改革
    考核一个地区政府及其公务员的重要指标是什么呢?就是政绩。公务员行为,代表这一个地 区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区域旅游方方面面。公务员行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政绩的考核,有利于区域旅游投资合作。例如,建立完善我国政绩考核指标,把绿色GDP增长率作为考核指标,进行综合测评。营造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氛围,科学引导人们关注旅游。
五、拓展诚信体系
    旅游投资领域,实质上是投资方与政府建立的一种合作,这种关系是依靠双方良好的诚信建立起来的,这些诚信有效的维护,才可以保证合作的顺利。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政府不可随意终止撤销行政许可。某些地区政府因为重重原因撤销终止合作,对旅游投资是致命的大忌,这会造成投资方对政府的信用评价降低,对促成今后的投资增加了困难。各地政府应建立完整的督促体系,把建设诚信氛围纳入正常的工作中来,把政府政务透明化和公开化,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同样,对于投资方也要进行信用评价,对信用过低的公司,设立黑名单制度,在各个方面进行投资限制,规范投资方的投资行为。
总结:
    从过去30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区域旅游已经成为热点,投资中的制度和机制是在不断完善与创新的。政府要积极推动旅游融资体制的改革,合理引导旅游行业发展,通过制度机制的创新,构建完善的市场产权制度和管理机制,大力吸引社会各界资本进入旅游业,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推进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朴宁.民族地区旅游投资中的制度和机制创新[J].西部法学评论, 2008,(01)
[2]陆林,葛敬炳,苏静. 基于制度变迁的浙江省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研究[J]. 旅游学刊, 2008,(05)
[3]刘鹏. 旅游业发展中的民营资本投资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05)
[4]黄英,龙良富.区域旅游合作中弱势地区的发展策略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上一篇: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启示

下一篇:我国中小城市加油站发展便利店业务的难点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