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经济圈金融发展现状对比研

发布时间:2015-11-19 09:52

摘 要:区域金融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我国目前产业规模最大的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在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领先于武汉城市圈。本文通过对比两个都市圈的金融发展现状,分析造成差距的主客观原因,为加快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步伐提供建议。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长三角经济圈 金融发展

  区域金融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效应。分析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美国曾大力发挥投资银行的筹融资功能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德国曾凭借投资补贴政策引导落后地区的经济协调等可知,区域金融的进步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理论方面,王亮在《中国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panel data分析》一文中,基于1996—2005年的数据对比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情况,指出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关系。
  上述成功实例和理论分析均说明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其金融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我国现实分析也可发现,长三角经济圈中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对东部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远优于武汉城市圈。因而,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以下简称“两大都市圈”)的金融发展现状,对于借鉴长三角的经验提出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对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两大都市圈金融发展概述
  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为龙头,联合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等共16个城市组成的城市带。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圈内联动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厚实的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取得了巨大增长。金融一体化在近年发展尤为迅速,07年“推动长江三角洲金融协调机制”的启动、《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贷款转让市场发展合作备忘录》的签署、第四届长江三角洲金融论坛的召开等一系列区域合作,使得长三角经济圈的金融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凭借贯穿东西、承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该城市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武汉与周边城市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快速整合,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然而相比于长三角经济圈,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仍相对滞后,区域内金融发展整体水平较低,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机构服务欠缺,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较弱,金融产品种类较单一。
二、 两大都市圈金融发展具体数据对比
  1、金融机构数量
  武汉城市圈的金融机构数量远少于长三角经济圈,2007年,仅上海市就有各类金融机构80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300多家,两者均占了全国总量的一半。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效应,进驻了大量的金融机构,机构总部数量大幅增加,外资金融机构也在上海集聚,2007年就有17家外资银行总部设在上海。相比而言,武汉城市圈金融机构数量相对较少,吸引外资不足,金融机构总部数量较少。
  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图一:2009年武汉城市圈和长三角城市圈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对比
  注:武汉城市圈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长三角城市圈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
  数据来源:武汉市2010年统计年鉴,2009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
   2009年长三角经济圈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9794.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05754.3亿元,它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率(LSR,衡量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的效率)约为75.65%;武汉城市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658.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486.4亿元,它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率约为72.8%。两地的LSR相差不大,表明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差别不大。然而,武汉城市圈金融机构的各项存贷款余额远低于长三角经济圈。由此可见,武汉城市圈银行信用创造功能较弱,金融业务规模较小。
  3、 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状况
  (1)金融发展目标定位的高度不同
  2006年,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占长三角经济圈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9.9%,金融机构数占比为21.9%,金融机构人员数占比为39.4%,上海市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龙头城市。上海已确立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4个中心”的目标。
  至2009年,武汉市土地面积占城市圈14.6%,常住人口占29.8%,支撑了城市圈50%以上的发展。按照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将在5到10年建成金融机构区域总部云集,立足武汉城市圈,面向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2)金融发展具体情况不同
  到2010年末,上海市金融机构数量已达910,武汉市金融机构数量仅为32。2010年上海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年末余额分别为52190.04亿元和34154.17亿元,分别占全国的7.1%和6.7%。武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930.77亿元和9093.71亿元,占全国的1.5%和1.79%。武汉市的金融发展水平与上海市存在较大差距。
  4、具体数据对比小结
  经对比,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与长三角经济圈差距较大,两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主要存在这些问题:金融业务规模较小,金融市场不够多样化,吸引外资以及外资信贷能力弱,金融总部效应难显。
三、两大都市圈金融发展差距原因分析
   上述差距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客观方面
  (1)有差别的国家支持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给予沿海地区优惠政策支持。早在1984年就开放了上海、宁波、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2008年国务院审议通过《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高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就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极大关注与支持,并逐步走向了“先富”的道路,经济社会获得极大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发展的相对缓慢,到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部崛起战略才成为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的一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区。
  改革开放后这种有差别的区域发展政策,使得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东部沿海集聚,中部与东部的距离不断扩大,对长三角和武汉城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不同的区位优势及辐射能力
  长三角地区临靠东海、黄海和长江,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长三角经济圈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两条开发轴线的交接点处,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辐射范围广泛。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龙头城市,是长江入海口和东部海岸的交汇点,海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同时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辐射功能强大。金融机构总部设在上海的有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内外资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和发展更是大大增强了长三角经济圈的金融发展辐射能力。
  武汉城市圈位于中部地区的经济腹地,处于东西南北的交汇处,东承“长三角”,南连“珠三角”,北接“京津冀”,西启“成渝”,具有独特的综合区位优势。然而武汉城市圈是明显的强市弱圈,周围的城市规模小,发展速度较慢,地区辐射功能有限。相比与北京、上海等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武汉地区金融机构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数量较少,目前总部设在武汉的银行仅有武汉一家是本地的商业银行——汉口银行。金融机构数量以及总部数量少,使得武汉和武汉城市圈的金融发展辐射能力非常有限。
  2、主观方面
  (1)未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政策,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武汉城市圈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却错失了机遇,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和外部的有利条件。
  武汉是我国第一批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开展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也是我国根据WTO协议逐步对外开放金融业之后,第一批外资金融机构进驻的城市。武汉城市圈没有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区域内产业支撑作用,智力支持作用等发展优势来吸引外资。
  (2)区域性金融合作机制缺乏
  首先,武汉城市圈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滞后。长三角经济圈的龙头城市上海,随着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确立,起到强有力的辐射作用。武汉作为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在金融发展水平上相对落后。武汉城市圈的金融发展乃至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都有赖于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完善。
  其次,武汉城市圈内城市间的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长三角经济圈以其成熟、健全的金融投资环境、政策制度、基础服务设施、机构发展、经济发展等成就不断推进金融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一体化的试验田。武汉城市圈具有强市弱圈的明显特征,周围卫星城市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过多的资源投入到武汉市,而忽略了其他城市的协调发展,仅仅靠武汉一枝独秀难以支撑圈内的持续发展。推动圈内金融一体化亟待区域发展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分工。
四、 加快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由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可知,武汉城市圈的金融发展进程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经济增长水平。通过借鉴长三角经济圈现有的发展经验,针对现存问题予以改进,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金融能动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制定并实施金融一体化导向的政策
  长三角经济圈在金融领域的繁荣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东部沿海的“先富”政策优势,在集聚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本、先进技术、优质人才的同时,我国政府还对该地区采取多项优惠政策,从而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区域金融体系。鉴于此,为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增长,可制定具有倾向性的信贷政策,如对潜在投资者提供低息贷款和政府补贴,鼓励和引导资本更多地流向该城市圈,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性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构建金融协作平台,健全区域合作机制
  经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长三角经济圈基本形成了以上海为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金融协作体系,各城市金融管理部门与区域中心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合作机制,从而推动整个经济圈的协同发展。武汉城市圈目前缺乏金融协作平台,各城市的金融综合管理部门仍未有效联合,长期高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因而,构建协作平台,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城市间信息及时共享,对提升城市圈整体金融实力有重要作用。
  3、 推动技术创新,完善金融配套设施
  技术的不断进步预示着金融领域的又一次革新。金融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将使金融交易更快捷、准确。通过加强金融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区域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系统、资产清算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外汇业务系统等,实现金融交易的电子化,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武汉城市圈的金融实力。
参考文献:
[1]王亮.中国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panel data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管福泉,褚保金.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比分析[J].经济纵横,2010(3).
[3]吴晓琴,陈晓立.武汉城市圈和长三角城市圈的联动协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
[4]胡海员.中部崛起背景下的武汉城市圈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5]石丹,魏华.武汉城市圈金融支撑平台的构建与初步设想[J].金融与经济,2009.

上一篇: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

下一篇:我国A股IPO长期抑价现象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