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路径探析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是与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的,是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或理念。它以生活世界为中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理论与生活的辩证统一,是一种强调关注人的生活世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引导人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为主要路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实践路径 生活世界
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为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最终促进受教育者本身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路径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就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的内涵和生活世界的理论依据问题进行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性路径。生活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只有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使教育者思想品德观念变成自己的思想认识;只有通过不断生活实践的历练,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感、信念和意志得到升华。“人们完全不应该提出使纯粹实践理性隶属于思辨理性这样过分的要求,从而颠倒了两者之间的次序,因为所有的旨趣归根结底都是实践的,甚至思辨理性的旨趣也是有条件的,唯有在实践的应用中才是完满的”[1]。
通过上面的视角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是指在研究受教育者生活世界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融入到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规范和指导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态或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路径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改变了过去单一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克服了“两张皮”现象,向各项具体业务渗透,而最好也最有效的渗透面就是生活世界。
二、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依据
首先提出“生活世界”概念的是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他关于生活世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中。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是为解救欧洲出现的科学危机而提出来的。科技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使人真正感到幸福,由于人们对客观理性的过分依赖,使人受客观理性的支配,导致人与自己日常的生活世界出现二重化,失去了自身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人在现实生活世界中越来越感到麻木和压抑。为了摆脱人本身与日常世界的分离的危机,胡塞尔主张向科学世界的基础——生活世界回归。
在现代,关于生活世界理论是衣俊卿教授提出的,他把生活世界分为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两大类。日常生活世界是指:“总是同个体生命的延续,即个体生存直接相关,它是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的各种活动的总称。”[2]而“非日常活动总是同社会整体或人的类生存相关,它是旨在维持社会再生产或类的再生产的各种活动的总称。”[3]为了便于理解,衣俊卿教授把日常生活世界分为三个层次,即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把非日常生活世界划分为非日常的社会活动领域和非日常的精神生产领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生活世界结构模式。日常生活世界处于金字塔结构的底端,而非日常生活世界处于金字塔结构的顶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路径就是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最终到达非日常生活世界,形成一个连动的系统。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实践路径
从生活世界的视角反思批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作用。在过去,一直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新时期,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形态的发展,克服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脱离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和弊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中来,最终还要不可避免地回到生活中去,通过生活体验生成思想品德。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仅仅靠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习或机械化、模式化的行为训练,还必须经由受教育者切身的生活体验去感悟、去生成、去发展。具体来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实践路径,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关注人的生活世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引导其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它所宣传的阶级性和革命性,更重要的是它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在理论形态上具有科学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取得实践上的效果,实践已经证明,脱离人的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味的僵化、盲目的进行理论的说教或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是缺乏说服力的,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历史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及其学科形态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通过社会生活实践路径进行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应避免抽象、僵化的理论说教或意识形态宣传,而转变为渗透到生活世界,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的生活实践中去,并在关注人的生活世界中实现其意识形态教育与价值导向。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旨在提升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一般来说,生活质量必须以生活水平为基础和前提,生活水平指人所消费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多少,而生活质量则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层次的需求满足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是强调关注生活世界、提升生活质量的教育形态或范式,它必然要在提升人的生活质量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正是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境界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导向和精神激励的两个方面的基本功能,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持久的精神激励能够使人的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扬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抽象化的、枯燥的,单纯理论说教的灌输方式,它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把思想政
治教育融入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使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现实生活的意义所在。生活实践路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的土壤,它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落实到具体生活中,使人们在积极健康的生活中形成社会发展需要的主导价值观,是把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质量的提升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应引导人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特别重视引导人确立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我们这里所说的生活方式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由总的社会历史条件(政治经济、文化、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决定的人的行为模式,是“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念所指导的、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4]。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以及迅捷的电子传媒、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现实社会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各种信息、思潮、价值观念都在影响和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实践通过引导人们确立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主流的社会生活方式。它在弘扬主旋律,构建核心价值观体系、重朔伦理道德观念和提高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同时,引导人们选择、确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活方式。
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以实践性为基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它有利于我们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注释:
[1] 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
[2] 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透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13页。
[3] 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透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13页。
[4] 王雅林.生活方式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2。
参考文献:
[1](德)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C].胡塞尔全集.第6卷.1976,第317页。
[2] 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涛,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98.
[3] 邱伟光, 张耀灿. 思想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
下一篇:浅析管仲经济思想之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