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利率市场化与中国银行业改革

发布时间:2015-12-15 11:53

摘 要: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是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重要信号,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通过其变动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宏观经济的调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和市场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存贷利差则是银行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谈我国银行业的改革问题,通过对我国目前银行业面临的挑战的分析入手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使我国银行业能够看准机遇,迎接挑战,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站稳脚跟,继续引领中国的经济腾飞。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业改革;中资银行;外资银行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循序渐进为其基本特色。所谓渐进者,就是不断将新因素引进旧体制,最后达到全部改造旧体制的目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样走的也是渐进的道路。在改革的步骤上,按照先外后内,先贷后存,先商业银行后政策性银行,先批发后零售,先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后扩大商业银行决定利率自主权的改革方针,指导着中国利率改革的方向。
  迄今为止,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包括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等在内的中国的全部金融市场的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其利率也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外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已经基本到位;存款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已经逐渐达到了基本上对银行的利率选择不构成严格约束的程度。余下尚未被市场化浪潮认真触及的,主要就是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了。这样,进一步扩大银行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并最终实现贷款定价的自主化,逐步推动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构成中国今后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纷繁复杂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逐渐简约为银行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问题,我们依然认为这项任务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才能基本完成。
  二、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的商业银行完全走向市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更是要进行大的思想、经营等方面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同时又面临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开放,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如此一来,我们的银行业要和外资银行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着激烈的竞争,接受严峻的挑战。
  1.中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对象、地域方面的挑战
  入世以来,中外资银行对大型跨国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等优质客户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另外,中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对象已经延伸到中低端客户。在金融客户云集、服务需求最多的沿海大城市,竞争的结果将会重新划分中外资银行的市场格局。
  中外资银行的竞争焦点是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发展速度已经超出预期,并将成为其业务发展的重点。外资银行已开始单独为中资企业发放人民币银团贷款,如:2005年2月,花旗银行作为牵头行,在18家外资银行参与下,向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金额10亿元的人民币银团贷款。这预示着,随着人民币存款的增加,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人民币借款的资金依赖性将有所降低。中外资银行将在争夺中资企业优质客户方面展开直接、全面的竞争。
  2.外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挑战
  目前,外国银行母行大多可以进行混业经营,其在华分行虽然只能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但他们可以将客户介绍给投资银行部门,以满足客户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需要。而中国的国内银行只能进行分业经营。
  3.创新能力的挑战
  在创新能力方面,外资银行在华分行依靠其母行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和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一揽子财务解决方案,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由于缺乏先进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和资金国际运作经验,中资银行目前推出的条件复杂的创新金融产品,多是转售外资金融机构研发的产品,或只对条件做细微改动。由于不是自主设计和运作,中资银行难以较好地揭示有关金融产品的风险。
  4.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挑战
  主要发达国家于2007年开始实施新资协议,而实施新协议提出的内部评级法(IRB法)则是体现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该法不仅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资本的目的。目前,外资银行基本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中国的一些商业银行也已经积极投入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工作。然而,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开发建设内部评级体系还面临不少制度方面的约束;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还不健全,风险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风险文化也有待完善;此外,目前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专业人才缺乏,信用环境也尚待改善。
  三、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更加激烈的竞争,银行业要适当选择在利率市场条件下经营的侧重点,应及时调整完善自己的经营战略:
  1.银行业要制定并坚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
  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业很可能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进行竞争,这样会导致存贷款的利差减少,为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又要想方设法维持较高的收益水平,会促使银行业增加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投放,从而影响银行业的发展。因而控制合理的存贷款利差水平,增强自身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能力,以便实现对经营成本和效益的有效控制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银行的基本的经营战略应是稳健经营,实现有质量的规模扩张和效益的不断增加。各银行应根据实际,合理地进 行市场定位,制定个性化的竞争策略。银行在制定资金价格时,一方面要进行盈亏平衡点测算,目标利润倒逼计算贷款利率,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贷款客户的财务状况,综合考虑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和潜在风险因素,根据不同的贷款收益水平和风险额度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确保贷款投放安全和利润最大化,最终实现稳健经营。
  2.四大国有银行需要进行制度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提高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最根本的是积极转换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建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机制,培育利率市场化最根本的微观经济基础。这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商业银行的一般模式,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实行国家控股、法人参股、社会公众募股和出资人根据其出资比例对企业承担有限债务责任的方式,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变革,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以来所有者虚置的现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真正独立地拥有经济法人的地位,实行企业化经营,就能够在国家货币政策原则和金融方针的指引下,自觉根据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情况,合理确定利率水平,自主决定放贷,自主承担呆坏账的风险。总之,就是要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银行制度,构成企业与银行之间产权明晰、互惠互利、自担风险的资金借贷关系,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早日实现。
  3.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内控机制
  良好的内控制度是银行保持稳健运行的关键因素,一般包括制定安全与谨慎的经营政策、规范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操作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以及防止董事职员侵占和滥用职权等规定。商业银行要通过转变经营方式,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的监管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内控机制,商业银行要正确理解利率政策,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及时传达利率文件,严格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和相关法规。要制定系统内部一整套利率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机制,确保利率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应对存款、贷款利率水平和利差最低水平做出限制,并通过电脑分析,制定既有利于市场竞争,又有利于收益最大化的合理的利率水平,并加强对自身及其所辖分支机构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指导、检查、监督,确保利率政策在各级分支机构得到正确执行。
  4.商业银行要科学预测市场利率波动,主动防范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以后,许多金融产品的价格确定权将下放到商业银行,利率波动将更频繁,而且可预测性较差,商业银行对利率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为了防范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资金缺口的监测,以资金缺口和有效持续期缺口为核心构建利率风险衡量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并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即要提高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分析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积极研究和防范利率风险。同时,银行要逐步建立能及时准确预测和预警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风险的指标体系,建立起能够及时准确预测和预警银行风险的财务报表体系以及对报表的快速处理分析体系,逐步建立起能够对单个银行机构风险以及整个银行系统性和地区风险进行及时有效控制处理的体系。
  5. 大力发展银行中间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价格竞争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市场需求的单位弹性,即通过降价不能再增加收益,在这个时候,生产者如果想继续发展,只有通过创新活动,开发特色产品或者说提供有差异的产品形成自己的专业化优势。目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提高商业银行利润,促进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中间业务占商业银行业务的比重已越来越高。在西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但在我国,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基本上都在10%以下,同西方同行差距非常大。所以,单从业务方面来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真正走出经营困境,而且中间业务不占用银行的资产,不产生负债,风险也非常之低,是商业银行一个很好的盈利点。
  6.银行应积极应对外币利率市场化
  我国自2001年9月21日起,实行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即境内中资银行所有外币贷款利率、折合300万美元或以上的定期外币存款利率,人民银行不再统一管理,由各行与客户协商确定,外币利率市场化对中资银行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外币贷款与人民币贷款计息方式有所不同,按照国际惯例,外币存贷款利率通常用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加减一定的百分比确定,因此,它是一个浮动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加之每笔外币存贷款的期限、利率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和收益核算的难度。因此,外币贷款利率和外币大额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从客观上要求中资银行建立起符合利率市场化要求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体系。银行应依据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对外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风险结构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合理安排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从全局角度衡量和核算外币业务的成本和收益。对利率风险管理可以采用n最早提出的市场风险测量技术VAR(value at risk)数据模型来确定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力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利率风险,在准确核算成本的基础上,确定上浮的利差,保证外币贷款合理的盈利空间。并要不断加强对国际市场主要是货币利率走势的分析监测,及时调整利率标准,保持定价体系的高效、灵敏和快捷、准确。
参考文献
[1]:闫素仙 :《利息理论与利率政策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
[2]:刘义圣: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李朝民: 《市场利率及其风险控制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4]:王光伟:“中国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及影响”,《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
[5]: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 《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上一篇: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浅析住房公积金在房地产经济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