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5-12-15 11:53

摘 要: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17日实施以来,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沿用至今, 成为了香港货币制度的基础。时移势易,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步伐加速,港元变相被动兑人民币加快贬值, 大大加剧了本土通胀及资产泡沫的形成。今天联汇的缺陷是否已超过了其优越性? 我们有没有其它更好选择呢?

关键词:1) 联系汇率2) 货币制度3) 美元挂钩4) 通胀
正文
香港是全球少数采纳联系汇率制度的经济体系之一。
要探讨香港联系汇率货币政策,我们先从港元汇率历史谈起,以下简述了货币政策史:

港元汇率制度

日期

汇率制度

参考汇率

1863年至

1935年11月4日

银本位

银元为法定货币

 

 

 

1935年12月

与英镑挂钩

 

与英镑挂钩

 

1英镑兑16港元

(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

1英镑兑14.55港元

(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

 

 

 

1972年7月6日

与美元挂钩

干预上下限为

核心汇率±2.25%

 

与美元挂钩

1美元兑5.65港元

(1972年7月至1973年2月)

 

 

1美元兑5.085港元

1973年2月14日至1974年11月)

 

 

 

1974年11月25日

自由浮动

在以下日期的汇率:

1974年11月25日

1美元兑4.965港元

 

1983年9月24日

1美元兑9.600港元

 

 

 

1983年10月17日

与美元挂钩

1美元兑7.80港元

 

 

 

*摘自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第二版)
  在1983,投机狙击的活动,以及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危机,令港元贬值的情况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同年9月,港元汇率跌至9.60港元兑1美元的低位。面对货币危机及有关多家银行是否稳健的疑虑,香港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将港元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以稳定港元汇价。这项安排成为了香港目前的货币制度的基础。
  联系汇率制度使港元兑世界主要货币的汇价保持稳定,在确立香港的贸易与金融中心地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联汇制度是透过严谨和稳健的货币发行局制度来实施,确保香港的货币基础得到美元按联系汇率提供十足支持。至于提供这种支持的美元资产,则由香港的外汇基金(为全球最庞大的官方储备之一)持有。
  联系汇率制度能够满足香港这类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的需要。这个制度简单、一致,而且易于理解,让本港经济能因应各种冲击进行调整,避免因货币突然崩溃而造成破坏与波动。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17日推行以来,曾经历多次市场波动,其中包括
1987年香港股灾、1990年波斯湾战争及1997至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一直运作顺利。

*摘自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第二版)
  联系汇率制度为香港提供稳定的货币支柱,减低进、出口商与国际投资者面对的外汇风险。由于美元是本港对外贸易与金融交易所用的主要货币,所以美元顺理成章成为港元的挂钩货币。
  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经济不断发展,现今世界经济格局与发展己有很大变化。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步伐加速,而与美元挂钩的港元也因此被动兑人民币加快贬值。其间,港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屡创新低,最新的港元兑人民币汇率仅为0.82,实际上,自2009年以来,人民币、澳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马来西亚元、新加坡元和泰铢等货币兑港元的汇率均一直攀升。
  香港因联系汇率制度获得了汇率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性的同时,也某种程度上令其货币政策陷入被动。在此制度下,香港金管局不能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很大程度上只能对美国货币政策亦步亦趋。这种弊端正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渐进升值而越发严重。
  香港有70%的食品和日用品来自中国内地,人民币的升值不断给香港制造输入性通货膨胀;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使得巨额大陆资金不断涌入香港,从而炒高香港资产价格。另一方面,香港却因为在货币政策上与美国同步而迟迟不能加息,自2008年底以来的低利率环境更加助涨了通胀的上升和资产价格的上涨。然而大家都知道香港跟美国经济情况出现背驰,从失业率及经济增长可见一班。
  银行数据显示,自2008年底以来,香港储蓄存款的利率接近于零,为0.01%。而按照“最优惠利率(5%)减去一个固定利率”计算的按揭贷款利率也已低至约2%。
  香港的通胀由货物本身的通胀和汇率两个因素构成,弱美元/港元往往会带来资产升值,即资金流入相对便宜的货币,而抬高资产价格。未来香港的通胀会进一步上升。
  在低息及人民币渐进升值的情况下,香港的通胀程度首先取决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目前看来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现象不会出现,应该是渐进式的升值,所以对香港通胀的影响也是渐进式的。香港的通货膨胀问题压力不断增加,衣食住行各样消费令普罗大众越来越吃不消 。
  现在,联系汇率制度变成香港一个长期的困扰,虽然目前情况比不上1998年时候严峻,但这会随着人民币的渐渐升值而长久积累压力。更不可忽视的是,在此制度下,香港货币管理当局却只能眼看通胀上升和资产泡沫加大,而不能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进行干预。1990年到1997年的资产泡沫膨胀已经在重演了。现在政府只能被动推出很多短期措施压下资产价格,但这些措施未必深思熟虑,治标不治本,一旦再爆发经济危机,很容易反加剧市场波动,变成愚蠢的决策。
  今天联汇的缺陷是否已超过了其优越性?
  其实,香港联汇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产物而不是经济产物。回想一九八三年,当时香港的状况危在旦夕,所以港英政府才不作任何深思熟虑,一锤定音,选择一美元兑七点八港元这个水位,相信是以高低位的中间点参考,完全不反映经济条件。经过这么多年,七点八这个水平仍合理吗? 近三十年来,香港的经济面貌早非当年可随机定价的模样,惟财政司司长却完全用经济理由确定联系汇率的地位,结果被人斥为假话连篇。
  面对香港的通胀压力上升,受害最深的首推贫苦大众,中产亦怨气冲天,再加上弱势政府,经济问题很容易变成政治问题,冲击社会稳定,这是中央最不愿看到的。
  究竟我们现在是不是真的已没有选择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9年以前对汇率制度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钉住汇率制。它是一种汇率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一个国家会将本国货币钉住另一种货币或一个货币篮子。
  (2)联合浮动制度。这种汇率安排在1999年以前主要存在于欧盟内部,欧盟成员国之间汇率相对稳定,对外实行联合浮动。(当然,1999年1月1日起,欧元进入记账流通后,这种联合浮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3)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 预,以使市场汇率朝向有利本国政策目标的方向浮动。
  (4)单独浮动制度。这是指本国货币不与任何外国货币发生固定联系,汇率只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
  We must recognise that我们必须承认, 世上或许there is no one-size-fits-all exchange rate regime.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汇率制度。 All options,including linking the Hong Kong dollar to the US dollar or a basket of currencies,or even letting the Hong Kong dollar float freely,have their own pros and cons.所有的选项,包括连接港元,美元或一篮子货币,甚至让港元自由??浮动,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部份人认为,港元要维持其稳定性,继续与美元挂钩仍是最好方法,但代价是出现通胀及资产泡沫,反观人民币未能自由兑换,挂钩则仍未合适,惟有无奈地等待。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一个国家/地区可能和某一个特定国家的货币挂钩。若只和一种货币挂钩,有时会存在风险及变量,为减少风险起见,有些国家采取的方式是和几个主要货币的平均价位挂钩,我认为采取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近年,一些金融监管机构高层指废除联汇的最佳时机已过,好几年前,处于经济增长时期才是良机,纵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思考及计划自己的货币政策,不能五年后又说错过什么什么,永远不向前踏步。
参考文章:
[1] 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
[2]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第二版)

上一篇: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

下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