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5 11:56

摘 要:区域旅游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合作共赢的重要战略措施。是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为例,通过研究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出现的问题,着手探讨旅游合作的提升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渤海 区域旅游合作 发展战略
1 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1)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的水平
  区位商指数是由哈盖特(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的,用来衡量某个区域中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反映某一具体产业部门集聚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其基本公式表达为LQij=qij/qi/qj/q。LQ的取值范围为LQ﹥0。当LQ≧1时,表明该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是该区域的优势产业;当LQ﹤1时,表明该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没有形成优势产业。
  本文特别选取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中的有一定规模的饭店、旅行社和其它旅游业为基本的三项指标,通过区位商指数来研究和分析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其中,qij表示行业i(饭店、旅行社、旅企)在区域j(环渤海的三省二市)总收入,qi表示i行业在环渤海整个区域的收入,qj表示区域j的生产总值,q表示环渤海区域的生产总值。
    2005-2009年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区位商指数分布表

    省 份

年份

北京

天津

山东

辽宁

河北

环渤海的平均值

2005

3.07

1.00

2.05

0.27

0.26

1.33

2006

2.91

1.07

2.07

0.29

0.27

1.32

2007

3.03

1.23

1.99

0.35

0.29

1.38

2008

3.25

1.37

2.00

0.37

0.35

1.46

2009

3.02

1.22

2.09

0.40

0.40

1.40

  由表可以看出,2005-2009年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区位商指数值较高,而且均大于1,这说明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河北、辽宁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相对优势。
  ⑵ 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的“C”字形格局
  环渤海地区位于渤海西、北、南三面,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区域之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向南北方向辐射,呈C字形排列,形成天然的旅游走廊。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四通八达,经济发展水平高,是渤海地区旅游发展的“领头羊”。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使该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以山东、北京发展最为迅速,形成了多个组合旅游产品。
2 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⑴ 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
  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是由多个利益团体共同参与的,合作各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尤其是经济矛盾。环渤海地区现行体制中出现许多利益屏障。譬如一些旅游业主为保证自己目前所有的利益,盲目的排斥其它旅游业主的提议和主张,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略了区域旅游团体的整体利益,致使合作低效率,甚至合作失败。
  旅游业的多样性以及旅游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同时制约着区域旅游合作中利益的分配与协调。因此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势在必行,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要向深层次推进,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互利共赢的合作方案,维持区域旅游合作的长久性和稳定性。
  ⑵区域旅游合作经济空间差异明显
  环渤海地区三省二市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存在显著的经济空间差异。北京、天津是我国四大辖区之一,旅游业发展的政治性、经济性程度高,各种政策的扶持、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大大加快了二市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河北、山东、辽宁作为我国普通的省份,旅游业发展存在许多政治瓶颈。这种旅游行政管理的不平衡性也会带来旅游产业内部的失衡,像辽宁锦州地区发达的餐饮业,而与之相对应的住宿业却发展极为缓慢。众所周知,旅游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综合协调购物、交通、娱乐、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关系,使旅游朝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3 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提升战略研究
  ⑴调整和优化“C”字形空间开发结构
  为了避免盲目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妨碍旅游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必须根据环渤海地区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现有的开发水平,将环渤海地区“C” 字形空间格局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以及禁止开发区域,做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以保证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例如将山东的沿海划为重点开发区域,利用该区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充实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较强的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积极开发沿海旅游资源。北京旅游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应列为限制开发区域。对于国家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要禁止进行开发,并将其划为禁止开发区域。
  (2)深化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产业集聚优势
  环渤海地区要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区域旅游的发展总体竞争力,关键是三省二市之间要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充分利用旅游产业集聚的优势。按照互利共赢、利益均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合作方应致力于加强区域内旅游业的集聚的分散效应,以点带面,让旅游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带动其它产业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的均衡性。只有加强合作,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先进带落后,才能提高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
  (3)建立健全区域利益协调互动机制
  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正确处理好各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中介及当地居民等各大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也要充分重视社会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和当地居民的配合。
  由政府部门引导,环渤海区域应制定相应的区域合作政策,完善区域利益的协调合作机制,建立起一种相对固定的互利关系,避免旅游市场的盲目性和过度竞争。旅游企业之间应加强利益沟通和交流,在合作中共同创造新的价值,共同发展,以促进环渤海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中介组织应充分发挥协调各方利益,监督规范行业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及时更新旅游信息,及时向旅游者传达旅游新资讯。
参考文献:
[1] 周立群、邓向荣《环渤海区域经济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朱厚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李成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思考

下一篇: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