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摘 要:我国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逐渐建立起了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控制监督体系,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建立与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 内部控制制度 实施方法
一、建立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极为密切,是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能够保证业务活动有效运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合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错误与舞弊现象。而随着群众法律和权益意识的提高,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业单位收费及财务监督也引起普遍关注,党和国家重视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强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接受外部监督的同时,也应建立和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实施安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内外监督合力,保证财务的安全有效运行。
二、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1、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会计信息使用价值。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要经过多个工作流程、多个业务人员经手,难以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此,必须引入内部控制制度,按照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流程,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2、保证《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事业单位的各个业务流程,在相互制约的作用下,可以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起到监督作用。
3、有效的杜绝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详细设置业务处理流程和经办手续,对各项业务进行合理分工,职责到人。这样就确保了业务流程的合理、合法,杜绝权利过于集中,领导一人说了算的局面。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的透明、公正。
三、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还不完善、不到位,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但强化内部控制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就会得到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因此,内部控制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内部控制应约束事业单位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越权办理业务的权利。
第二、内部控制要涵盖事业单位全部业务,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第三、内部控制要保证机构与岗位的合理设置,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
第四、内部控制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以最佳控制效果确定控制成本是否合理。
第五、内部控制要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同时要保证对事业单位有促进作用。
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是正确运用内部控制方法的前提条件,方法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方法运用不妥,就会成为束缚发展的绳索,而造成管理混乱。所以内部控制的方法选择与运用非常重要。现结合事业单位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组织规划控制
内部控制是对事业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控制。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分为两层,一层为单位领导,一层为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分工主要控制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财产管理等。
1、要设置管理控制机构。事业单位现在的做法正在趋于完善,例如:为加强自有资金的使用效果,防范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出现浪费等行为的发生,采用政府采购的方法,成立临时采购领导小组,进行询价、对比、分析、批准等过程,提高采购透明度,用最合理价格,确保采购质量。
2、要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避免事业单位职工一人多职,容易造成控制、执行、监督三权于一身,必须建立不相容岗位分工,以确保组织规划控制正常运行,例如:会计和出纳严禁一人承担。
(二)、授权批准控制
这一控制指的是事业单位办理各项业务时,必须经过领导授权批准,以此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授权批准又分为一般与特殊两种形式。一般授权的时间长,主要是办理平常的业务所应具备的资格;特殊授权时间短,主要是办理临时性工作任务。两种授权形式都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要注意以下环节:
第一,确定授权批准的范围,把单位的业务全部纳入内部控制范围;特别强调在重大、重要事项上,一定要实行集体联签制度或审议制度,严禁单位领导一人审批,以确保各类业务事项的顺利开展,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
第二,确定授权批准的管理层次,保证管理层职责明确,不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高效率地完成各类业务活动。
第三,确定授权批准的程序,按单位业务审批程序进行审批,严禁越权审批;
第四,制定授权审批的责任追究制度。谁审批谁负责,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会计系统控制
按照《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据此完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具体包括:
第一,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行业的实际情况,利用内部管理和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本单位会计系统的控制;例如:以业务项目需要的手续进行量化,任务分解,做到各类业务都纳入控制系统。
第二,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设置会计系统的监督流程;从原始凭证到业务验收完成,都应在会计系统控制中得到体现。业务进行到那里,那里都有依据可查,跟踪监控,随时纠正出现的各类误差。
第三,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程序,依据业务内容完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
(四)、全面预算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要逐步提高。首先,事业单位要制定年度总体计划;其次,按照计划的内容,分解步骤;第三,进行详细核算执行计划所需的全部费用,力求准确,确保各项开
支在合理范围。
(五)、内部报告控制
为了及时满足各类信息的需求,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制定工作报告和报送流程,确保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报送相关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内部控制审计
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都应由内部控制机构进行审查。首先按月核对业务完成情况,特别要对财务活动进行月度审计,一方面可以监督业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范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进一步督促业务人员依法办事,走合法程序,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合理、合法。
(七)、定期考核控制
事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后,要定期按照制定的目标,考核单位人员工作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评价人员的业绩依据。
总之,会计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既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外部监督,又要受到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既要加强联系(即在业务发生时,进一步加强有关经办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的配合),保证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又要强调制约机制,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形成所有经办人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关系,以防止权利集中、营私舞弊和业务办理错误的发生,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明辉 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
【2】吴水澎 陈汉文 邵贤弟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3】池国华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 、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