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风险与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15-12-15 12:01

摘 要:2002年美国签署了SOX法案,将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提高到了法律层次,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进程也开始加快。然而,随着众多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面临较大风险,仍存在许多漏洞。本文从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出发,以期寻找解决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环境,公司治理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统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目的在于合理保证实现企业战略规划、提高经营的效率、效果,保证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资产真实完整的一个系统。
   内控制度是一个系统化的框架,它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包括内控环境、风险分析、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要素,五要素之间的配合和联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1. 加强内部控制所带来的几点益处
 1.1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在财务报表报出日之前发现在控制方面的弱点,并且及时对缺陷进行弥补纠正,显然这样大大提高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给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造成损失。
 1.2能够改进公司治理效果,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减少财务舞弊风险,降低财务运行过程中的差错。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促使公司内部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个别员工加强内控意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审计部门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领域中人人讲内控,互相监督,这就大大降低了财务舞弊的风险。
2.影响内控有效性的因素
 2.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影响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产生效率效果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董事会、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管理控制方法及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控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1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力制衡关系,也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最高层次,是影响、制约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健全的治理结构将为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2.1.2内部审计结构
     企业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赋予其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相应职权,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并配备与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相适应的具备内审人员从业资格、相应的道德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和工作条件。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保证。
  2.1.3人力资源计划
     人力资源政策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政策至少应当包括员工的聘退与培训,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财会等关键岗位员工的轮岗制衡要求,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或核心技术等关键岗位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范。
  2.1.4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和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内部控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规范着企业的行为准则。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战略, 实现内部控制有效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2.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针对出现的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是指管理者为了确保管理指令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而制定并实行的各种政策、程序和办法。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等。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内部的各个阶层和所有的职能部门,包括授权、权责分配、审查、检查、监督、资产保护、职责分工、各种政策、程序和办法中规定的各种控制行为等。
2.4信息与沟通
   信息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和反舞弊机制。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够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以及与外界完成有效的传递,这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2.5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内部监督主要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出现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对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遍存在存在某些漏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公司治理结构亟待完善。首先,股东大会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关,其职权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尤其是国有股股东和法人股股东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权益很难实行;其次,董事会未能有效运作,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代表所有股东的利益,但目前情况下,许多公司的董事长由大股东直接任命,经营决策代表着大股东的利益,由此可能损害某些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董事会成员的构成还不规范,董事会成员应有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构成,而在我国大多由公司内部成员组成;监事会的作用非常有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象征着“三权分立”,股东大会做出重大决策,董事会负责执行,监事会发挥监督作用,三权互相分立,互相监督,然而现实中很大程度上,监事会的权力被忽略了,监事会成了一个受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而不是一个监督机构,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3.1.2组织内部问题较多。在我国目前许多企业中都存在组织结构陈旧的问题,很多企业组织机构只重视行政管理方便而忽视了其结构的合理性。结构设置只重视纵向权利义务关系和纵向信息沟通,对横向权利义务关系和横向信息沟通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阻碍了内控的有效执行。
 3.1. 3管理者的素质不高。管理者作为公司的领导人,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担任重要角色,其素质的高低也是内部控制能否得以实行的关键,目前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控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还甚至存在误解,这就使得内部控制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保证。
3.2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3.2.1从宏观方面来讲,内控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利的经济法律环境。从而导致企业了解和确定控制范围比较困难,难以确定控制问题领域。
 3.2.2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质原因,内控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内控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3.2.3内控机制不健全,考核、奖惩力度不够,信息流通不畅,缺少交流沟通。
 3.2.4部分企业员工自身道德素质的缺陷。
4.加强内控的解决对策
 4.1在大的经济环境下,要加强关于内控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4.2全社会要加强对内控的重视,加强内控意识,形成“人人讲内控,人人学内控”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控意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4.3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力度,力使财务报告准确完整真实。
 4.4作为个别企业首先要完善本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大机构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不干涉;实现股权结构合理化,增强董事会的功能,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
 4.5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内控意识,将加强内控放在一个重要的层面上,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为下属员工做出表率,培养企业的文化氛围。
 4.6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建立独立、健全的内部审计结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瑞平.内部控制环境构成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0(12)
[2]李梦.浅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经营与管理.2008(06)
[3]刘静.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5(02)


 

上一篇: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下一篇:浅议高校财务人员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