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县域工业发展新突破的

发布时间:2015-12-15 12:03

摘 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县域工业企业发展依然面临重重困难。如何转危为机,抢抓机遇,实现县域工业发展新突破,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本文紧密结合沈丘县工业发展实际,对县域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陈述和剖析,最后从营造环境氛围、培育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寻求工业发展新突破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工业发展;产业结构;招商引资
  近几年来,沈丘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全面推进“工业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
  一、沈丘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是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工业企业已经达到58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6家,超亿元企业4家,超5000万元以上企业16家,纳税3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100家。
  二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通过传统产业的规范整合,全县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聚酯网业、棉纺织、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其中,聚酯网产业集群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11月7日,荣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称号。“中国聚酯网之乡”已经通过国家轻工总会、全国造纸协会审定,即将授牌。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沙南、沙北两个产业区,规划建设总面积11平方公里,已建成4.5平方公里。其中,沙北园区为聚酯网特色产业集聚区,功能定位是以聚酯网生产和与其配套的产业项目为主的聚酯网特色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投入基础建设资金2500万元,已建成1.5平方公里,新修 “两横一纵”3条道路,建成路网2510米,入驻家企业已达23家,被省政府批准为“特色园区”。沙南园区为综合加工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0万元,建成路网8800米,入驻企业已达22家。
  四是民营企业成为工业主力。经过前几年的集中改制,实行“国退民进”,全县工业企业已全部成为民营企业。全县从事民营经济人数已达10.5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5%,农民来自民营企业的收入占年纯收入的66%,民营企业上交税金占工商税收的81.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6.5%,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60%以上。
  五是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落实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已逐步成为全县招商引资、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的共识。全县先后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工业发展的奖惩意见》、《关于全民创业、工业突破的意见》等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重奖,优先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待遇得到落实,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和重点项目、部门服务承诺等制度,不断优化了工业发展环境。
  二、沈丘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沈丘工业发展虽然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制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观念落后、创新不足等方面因素,全县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存在诸多困难、矛盾和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优势不明显。全县工业结构层次低,产业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大多是传统工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加工型企业仍占主导地位,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尚处于最初级的产品开发阶段,精深加工程度不够,产业链条短,自我调节、稳健发展的能力较差。
  二是企业规模小,骨干龙头企业不多,整体效益差。全县工尚无一家大型工业企业,无一家上市公司,亿元企业也仅仅6家,绝大多数属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现代化水平较低,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效益的特征明显,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业竞争能力不强。工业增长主要是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大多数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开发经费不足,产品科技含量、资源效率及附加值低。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缓慢,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进步主体,依靠技术进步、进行内涵改造实现增长的较少,缺乏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支撑全局、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企业和名牌产品。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贷款难、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历史上形成的信用环境恶劣制约未得到根本改善,企业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不稳定,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信用等级低,影响了金融信贷部门的投资信心。同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完善,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企业流动资金融资矛盾突出。
  五是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产业集聚作用没有明显发挥。县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政府财力有限,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一条龙”承诺服务跟不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项目难以引进,不能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以及带动作用。
  六是工业意识不强,工作创新不足。部分企业家小农意识浓厚,进取意识不足,小富即满,缺乏做大做强的胆略和气魄;部分服务部门发展思路不清,有效服务缺位,履行职责错位,服务少、干预多,鼓励少、限制多,企业“三乱”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实现工业突破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解放思想,加强领导,在营造工业发展氛围上下功夫
  一是要突出工作导向。总体工作摆布上,坚持把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在领导力量投放上,坚持全员抓工业、人人跑项目;在干部使用上,坚持重用工业型、项目型干部。真正形成重抓、快抓、硬抓、真抓工业经济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关心爱护企业家。要善于发现、重用和培养企业家、实业家,对那些有才能、有贡献的企业经营者,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为他们成长搭好舞台。要组织企业家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到科研院所学习培训,引导企业家开阔视野,调整思路,坚定信心,加快发展。三是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和媒体营造舆论,把抓工业、上项目的氛围叫响、炒热。要搞好正面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正视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坚定渡难关、赶先进、快发展的信心。
  (二)单厂突破,一厂一策,在培育骨干企业上下功夫
  针对全县工业发展规 模小、骨干少的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抓大带小、梯队管理的原则,改变平均用力、平铺直叙的发展方式,在全县筛选出金丝猴集团、华丰网业等10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有潜力、发展有基础的企业,确定为全县重点骨干企业,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采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优先供地、领导服务等具体措施,由县政府与企业签订扶持服务协议,明确双方义务;由县委常委每人分包一家企业,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真正做到领导倾斜、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和服务倾斜,确保10家重点企业全部实现产值超亿元,达到强力突破工业的目的。同时,对全县其它工业企业实行梯次指导、分类服务。
  (三)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在培育支柱产业上下功夫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立足产业基础,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支柱产业,以此支撑和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一是食品加工业。坚持“立足农业办工业,围绕工业抓农业”的思路,变农副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依托良好的食品加工业基础,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壮大以糖果、饮料、啤酒、肉制品加工、小麦加工、油料加工、饲料等为代表的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带动范围广的食品加工业,着力培育金丝猴、哈曼啤酒等龙头企业。二是聚酯网业。要在全县网业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沙北网业特色园区,采取优惠政策引导网业企业入驻园区集中发展,要充分发挥河南省造纸网行业协会的作用,切实加强与天津工业大学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拓展新产品和市场空间,实现网业产业升级。三是棉纺织业。根据传统优势,把棉纺织也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柱,重点打造纺织基地、来料加工出口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四是机械加工业。重点打造暖气片、铝制品、榨油机、矿山配件等传统产品,切实增大制造业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
  (四)打造平台,集聚发展,在工业园区建设下功夫
  立足发展园区工业和打造产业集群带,切实加快沙南综合产业集群区和沙北网业特色产业集群区建设。要结合现状进行重新规划布局,规范企业入驻,按功能区域摆放企业。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资金,专项用于园区基础建设。加快园区土地报批工作,为企业扩张留足发展空间,使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园区内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好沙南综合产业区的机械加工创业园、食品加工创业园、轻工产品创业园,鼓励中小企业到园区集中发展。对乡镇企业入驻创业园区的,产值、税收等实行“飞地”管理,仍记入原乡镇目标体系。通过加快产业集群区建设,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流动和集中,着力把园区建成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工业发展的“特区”和产业培育的“孵化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五)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下功夫
  要依托项目抓招商。把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基础和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中长期宏观政策走势,精心筛选、包装、编制优势工业项目,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命中率。一手向上争取列入全省和国家项目扶持盘子,获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一手对外狠抓招商引资,用资源和市场换技术,用产权换资金,用存量换增量,集聚工业发展要素,增添发展后劲。突出重点抓招商。以工业发达地区为重点区域,瞄准产业结构宏观调整的大好良机,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同时积极引进发展“配角”工业、配套工业,努力争取融入发达地区工业产业链,参与产业配套和市场细分,拓展县域工业发展空间。
  (六)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
  坚持“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环境作为工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是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门受理,一厅办公,一口收费,一次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和封闭式管理,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办事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严禁各种形式的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和行政机关的中介服务、有偿服务、强制性服务;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实行政务服务过失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查处破坏环境、影响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建立政风、行风评议制度,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业主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对乡镇、部门开展政绩、行风评议,对首次测评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和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对连续两年测评最差的乡镇和单位,给予组织处理。二是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坚持一切为工业发展开“绿灯”,把服务工业作为党政机关履行职责的中心任务。实行定点联系制度,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定点联系帮扶企业,将联系帮扶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奖惩和选拔任用挂钩。三是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狠抓平安沈丘建设、信访稳定建设,对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进行治理,综合施策,努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从重打击各种黑恶势力,为企业保驾护航,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加强项目库质量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下一篇: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