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也谈“国退民进”

发布时间:2015-12-16 16:06

摘 要: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文章从近段时间热议的“国进民退”现象出发,在定义把握、问题剖析、改进方法等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国进民退; 定义把握; 产生问题; 改进方方向
一、对“进退”定义的把握:

  1、两种声音:

  2009年11月,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一次演讲中指出,“2005到2008年,国有企业在数量、总产值、资本、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几大指标上都逐年下降,而私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份额在节节攀升。因此,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国进民退趋势。”

  但在民营企业圈中,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声音。

  民营企业家冯仑说:“民营资本从来都是国有资本的附属或补充,面对国有此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的立场,才能进退裕如,持续发展。

  2、定义把握:

  我认为,单从宏观数据和微观个体中都不能全面反映是否存在“国退民进”现象,衡量的标准不仅应该关注总量之比,更应该从产业结构、进入壁垒进行分析。

  数据显示,国有资本在能源性、垄断性领域中跃进的现象是明显的。在钢铁、煤炭、航空、金融等资源性领域中,出现了对民营资本的“挤出现象”;在四万亿振兴计划中,国有资本几乎得到了所有的重要政府订单。在当今中国的产业界,似乎已经出现了“楚河汉界”的景象,国有企业集团聚集在少数上游产业,并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地位,其数量在逐渐减少,但是盈利能力则迅猛增加,而大量的民营资本被限定在下游行业中竞争。

二、国进民退的利弊分析:

  时至今日,始于改革开放的国企改革,显然是起到了极其卓越的成就,我们的国有企业在增强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核心产业安全、推进国家战略、资本整合、提高科研技术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而且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篇幅原因,本文主要从可能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的角度来思考。

  1、拉大收入差距:

  国企垄断的资源比如土地、矿产、资源照理应是全民所有的,但是国企通过市场垄断和政策扶持,获取的高额利润只在小部分利益集团中进行分配,大部分民众没有因此受益。有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速达到11.4%,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却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人们突然发现,大家的繁荣似乎跟小家的繁荣似乎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大多数人创造的改革成果并没有被大多数享受。

  2、不利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

  在理想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在经济中应该扮演“监管者+服务者”的角色。即引入严格的监管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尽力为企业提供好公共服务,由此培植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但在现行背景下,可能产生如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目标与企业职能、目标之间的矛盾。政府是社会管理机关,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企业的目标则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现在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交予政府管理,会导致政府在这两种对立的利益取向之间形成进退两难的局面。二是由于政府职能的双重性,也难以避免对国有经济的“偏护”,破坏政府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则。这种以非市场的方式赢得市场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

  3、民间资本何处去:

  由于国企垄断了上游行业,大部分民营资本盘踞在下游竞争激励的行业中,这种状况将降低民营企业利润率,而且由于上游基础材料、能源的垄断,导致行业的抗风险性急剧下降。进而引发民间资金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这种“热钱”的进出,对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房地产市场,炒楼大军不断推高着楼价,造成楼价虚高目前,已演变成全国上下普遍诟病的问题。在农产品市场,民间游资炒作大豆、大蒜、玉米等农产品,对粮食稳定起着消极作用,推高产品价格,继而推高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在资本市场,就有企业家说:“如今将钱投入实体行业,辛辛苦苦办企业,还不如当庄家炒股来钱来得快”,这种完全投机性质的“热钱”进出,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虚拟经济务必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德隆”的案例正是实体经济不能支撑虚拟经济而造成的。

三、下一步改革的思考:

  1、重视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引入、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有企业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式完善国有企业治理制度。以股份制的方式建立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还要重视通过战投、风投的引入,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输入企业。劳动生产的两要素由资本和劳动力构成,资本要与能操控它的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面临国际化浪潮中必须更加注重对国际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2、主动融入国际竞争,寻求国际市场

  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之一就是引入大量外资,通过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助推本国经济发展。相应的,我国产业结构能否也实施一次转移,通过在海外投资的方式将一些产业转移到急需投资来拉动经济与就业的发展中国家,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资本的效用,同时也通过企业外扩,在外部经济寻求更广阔市场。

  3、提高国企社会责任意识:

  虽然说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作为国企来讲,同时也是国家意志在经济、资本方面的体现,这一双重身份决定了他还应承担维持国民经济稳定,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涉足私人无法做或做不好的领域,发挥起弥补市场失灵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比如,美国的国企主要分布在邮政、军工、电力、铁路客运、空中管制、环境保护等不得不依靠政府出面的行业。也就是说,美国的国企是专门用来啃硬骨头的,而不是去和私企争利。它们存在的核心意义,绝不是盈利,而是提供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晓波.《“国进民退”的分界线》.FT中文网.

[2]陈季冰.《“国进民退”争论揭示的本质问题》.学习时报.

[3]沈晗耀.《做强国企 还利国民》.上海经济.

上一篇:对农村地区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发展状况的调查

下一篇: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