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浅析
摘 要:本文对银川市贺兰县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对该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框架进行了设计,结合该园区产业结构和状况,确定了建设暖泉工业园区的生态产业链,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贺兰县;暖泉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 表1:贺兰暖泉工业园区主要产业及2008年工业产值状况 单位:万元 产业类型 企 业 数 工业总资产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占园区工业总产值 冶 金 9 239571.1 130449.6 28458.7 26.7% 化 工 14 209950 130143.7 109825 26.6% 电 力 3 428271.4 199135.9 32553.8 40.8% 建 材 13 26382 14013.5 3325.4 2.9% 合 计 39 904174.5 473742.7 174162.9 97%
1 贺兰县暖泉工业园区概况
1.1 园区基本情况
贺兰县暖泉德胜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8月,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是贺兰县现代工业的发祥地。暖泉工业园总规划用地面积12336亩,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实现了给水、供水、排水、道路、通信、电力设施和建设用地的“七通一平”。园区依托区位优势、煤炭和电力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示范区,适度发展冶金等项目。目前入工业区各类工业企业及商贸流通企业39家,其中:化工企业14家,冶金企业9家,建材企业4家,金属加工企业5家,铸造企业2家,商贸流通等其他企业5家。现已投入生产运营企业29家。已形成精细化工、冶炼、煤化工、新型建材四大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立节能降耗的现代工业发展体系,努力打造环保、节能、生态、和谐的最佳经济发展区域。
1.2园区产业状况及结构特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园内现有工业企业40余家,其中包括一大批大型企业,形成了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表1)
2 贺兰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构建
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同全国大多现有工业园区一样,属于在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小循环)模式和区域层面循环经济(中循环)模式要结合工业园区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和企业状况来确定。
2.1 企业层面的内部循环经济模式
对于暖泉工业园区而言,工业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企业循环产业链不完整,企业污染治理不够,因此企业层面的内部循环经济模式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扩展延伸企业产业链。通过对本企业产品开发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使单位资源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如电石企业开发对电石产品的深加工,可以形成如下产业链:石灰石 →生石灰 →电石 →石灰氮 →农药系列产品,或石灰石 →电石 →双氰氨 →磷酸胍系列产品以及固色剂系列产品等,或石灰石 →生石灰 →电石 →乙炔 →聚氯乙烯(PVC)等电石下游产品。② 完善企业循环产业链。这里有两种情况的循环 —— 闭式循环和半循环。闭式循环产业链为:石灰石 →生石灰 →电石 →电石渣 →碳酸钙 →生石灰 →电石;半循环产业链为:洗精煤 →焦碳 →焦化煤气、煤焦油 →煤焦油下游产品。③ 清洁生产,严格治理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前提是园区内的每一个企业达到清洁生产的要求。通过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改造,尽可能少地产生废物,对产生的废物加以回收利用,对产生的污水进行治理和再利用。
从以上分析可见,贺兰暖泉工业园区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的模式应该为:扩展延伸企业产业链,完善企业循环(闭式循环和半循环)产业链和清洁生产三者并举。
2.2 区域层面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模式
结合暖泉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和建设电力工业园、氯碱工业园、钢铁工业园、煤化工工业园、机械工业园等“一区多园”的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确定为以下两种:① 企业之间的互补循环。这种循环是单个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处理废物、或副产品不能自身消化、或产品及中间产品有余量等情况下企业之间的互补循环,其循环链为:高炉冶炼 →煤气除尘 →蒸汽锅炉 →发电;二是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中间产品作为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原料。②产业之间的互补循环。在单个企业产生的同一类副产品或废物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只能在整体产业范围内集中起来交给另一产业或企业作为生产原料。
3.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设计
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系统的第一内容是各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第一条件是园区内各个企业间建立生态联系,完成这一任务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资产整合、引进补链项目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再此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物质集成、能源集成、水系统集成、技术集成以及信息共享、设施共享等一系列手段来实现循环经济的。
贺兰暖泉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设计方案具体有以下部分:①物质集成。②水系统集成。③能源集成。④技术集成。⑤信息共享。⑥设施共享。
暖泉工业园区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系统(生态工业园区),主要通过应用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共享、设施共享的手段,使企业内部达到有效地循环,实现清洁生产。使企业之间、产业之间达到有效地互补循环,实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产生废物和污染最小化。根据暖泉工业园区现状和近期产业规划,贺兰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目标应该建立的循环链有:
i.以煤层气、高炉煤气、焦化煤气为重点,实现废气资源化的循环链:
煤炭 →煤层气、煤气 →电力
煤炭 →煤层气、煤气 →煤化工 →精细化工石灰窑气 →CO2产品
ⅱ.以废物、副产品为重点,实现废物资源化的循环链:
原煤 →煤矸石、中煤 →电力 →粉煤灰 →建筑材料
矿石 →炉渣 →建筑材料、水泥
石灰石 →电石渣 →建筑材料、水泥
石灰石 →电石渣 →CaCO3 →电石
ⅲ.污水集中处理,分级使用。
ⅳ.以余热等能源为重点的循环链:
焦碳 →高炉煤气顶压 →电力
炉窑余热 →蒸汽 →热力
炉窑余热 →蒸汽 →电力
4. 暖泉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提高关联度
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系统的前提条件。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没有生态关联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就无从谈起。就暖泉工业园区而言,首先是全面建立产业企业之间的循环链,即建立生态关系,进一步是扩展、完善循环链,使循环链从短到长,使产业企业之间的生态关系由浅到深。加强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建立它们之间的循环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① 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进行结构调整和产品调整,建立产业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② 通过产业企业整合,建立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使之建立生态联系。③ 通过筛选入园项目,引进“补链”项目入园。引进“补链”项目实际上也是为实现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共生的结构调整采取的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措施。
4.2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
建设并完善园内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并与园区外环境相协调;建立企业孵化器并完善其功能;建立支持体系,包括在金融、税收、人才、知识产权、土地使用等要素管理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和高新技术研发、引进等技术创新机制的支持体系,保证园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园区内物资交换系统,企业间形成副产品和废物交换网络,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园区内所有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包括企业清洁生产和对排污超标企业强制性整顿。上述均属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4.3 科学规划,先行试点,稳步发展
园区实现循环经济是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规划目标和不同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特征,因此要做到科学规划,先行试点,稳步发展。
科学规划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该工业园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准确的数据等,按照生态工业学原理,兼顾经济、环境效益作出的发展、实施循环经济的计划。它是客观的、科学的、渐进的、有效的、可行的。先行试点的目的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可靠性,作到稳步发展。一个工业园区实现循环经济涉及的因素和变数很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选择典型的产业或企业进行试点,待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再横向扩展,横向扩展到一定量后,再向生态工业园区的高级形态进展,是实现循环经济、少走弯路、稳步发展的必要措施。
4.4 加强企业管理层培训,强化园区建设生态意识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意识
加强园内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园区内建立培训、宣传教育中心,制定各类人员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的培训制度,定期进行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理论知识、管理技术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讲座,一方面强化园区发展的生态意识和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意识,另一方面把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管理知识和技术熔融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之中去。
4.5 制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激励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自主创新
“发展循环经济条例和实施细则”应包括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要求、指导原则和内容,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规章制度、奖惩制度以及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生态工业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对从事和循环经济的生产技术、工艺研究、示范和培训给予一定数量的财政支持,对实施清洁生产和消减污染物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资金补助;资源和环境的税收政策,引入各种生态税,重点扶持废件再利用等循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优惠的投资、土地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等。制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和相关实施细则”,旨在激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效率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向上、合理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兰暖泉工业园区管委会. 2008年工业企业经济情况报表.内部资料2008.12:2-3.
[2]谢家平,孔令丞. 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生态化研究. 2005.06.15/2006.05.02.
[3]王干,万志前,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法律制度保障》[J].科技与法律.2003年,2).
[4]王佩军.《当前园区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和发展趋势》[J].研究与发展管理.第15卷第2期.2003.(4).
[5]贺兰暖泉工业园区管委会. 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战略. 内部资料. 2008.05:6-7.
[6]杨敬辉,武春友,张文博.《试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的经济学机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