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蒜疯狂涨价背后的思考——论市场经济环境下

发布时间:2015-12-16 16:09

摘 要:今年7月份以来,大蒜等农产品价格疯涨,究其原因,大致有游资投机、产量降低、需求增多、人为炒作等因素,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一度失灵,需要政府发挥调节作用,应在价格检测和监督、关乎民生的菜篮子工程、打击违法经营等方面加大调控力度,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价格波动; 市场经济; 政府职能
  近一段时期以来,昔日低价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大蒜,价格疯涨,堪比猪肉价格,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远超房产以及中国现今为止的一切经济体。尤其今年7月份以来,更是呈现加速上涨态势,截至7月25日累计涨幅达24.8%,至每斤8.19元,已高于5月上旬的波峰价格。从省区市来看,所有省区市大蒜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山西涨幅居首,达51.3%,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海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的涨幅在30.2%—42.8%之间。是哪些原因导致蒜价的疯狂波动呢?

    一、蒜价疯涨的原因探析

  有专家分析,蒜价猛涨的直接原因是游资投机;深层次原因是连续两年的蒜价低迷,产量降低;而甲流的爆发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这三环相扣,一场前所未有的蒜“疯”开始爆发。此番蒜价之所以堪称疯狂的是,包括大蒜家族的“亲戚们”蒜薹、蒜苗以及生姜等价格都一路上扬。我们不难看出,大蒜涨价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众对大蒜等小宗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攀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保健养生意识进一步增强,对生姜、大蒜等具有保健作用的小宗农产品需求量大增。

  二是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极大。持续低温冷冻、倒春寒、旱涝等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给大蒜等农产品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信息不对称和失真导致人为炒作现象增多。至今我国尚未建立农产品全覆盖供需信息权威发布体系,统计、农业等部门发布信息数据偏差较大。另一方面,姜蒜加工存储商通过遍及各产区的网络资源,掌握了小宗农产品总产、库存等详实的市场信息;而普通农户、零售商、消费者乃至市场监管者则对市场信息掌握不足,且存在信息失真情况。

  四是民营资本大量涌入进一步拉高了姜蒜价格。大蒜等小宗农产品均具有产地集中、易于存储、总量偏小且和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等特征,在股市、房市低迷的情况下,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首选。再加上,坊间“某某蒜商炒蒜获利近亿”等传言,大量民间资本通过投资、借贷等方式涌入大蒜、生姜存储行业。

  五是出口量大幅增加凸显了供需缺口。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国内生姜、大蒜品质大幅度提升,农药残留等指标低于国家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进口食品标准,姜蒜等农产品出口量和出口国(地区)大幅增加。  

  当市场低迷、农民利益受损的时候,有关部门的作为有限,这已经埋下了下一轮价格上涨的种子。如果再因天气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几乎是难以避免的。这里面当然会有人看到机会。无论他们是炒作还是对价格的敏感把握,都只是结果而非原因,更难以通过对这种连锁反应的打击而消弭价格上涨的隐患。

  二、应发挥政府职能,应对价格危机

    产业之间以价格为联系纽带,价格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一种产品价格上涨,相关投资就会增加,供给能力提高;一种产品价格下降,产量就可能下降。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只要价格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商品的稀缺程度,无需政府干预,市场就能实现均衡。但是市场第三只手调节时有失灵的时候,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了。针对蒜价风波,政府应在这几方面调控:

  一是建立全覆盖农产品价格监测机制。有关部门应将生姜、大蒜、绿豆等产地集中、易于存储、总产偏少的小宗农产品也纳入价格监测督导体系,建立全国性全覆盖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协调机制,定期发布权威农产品种植面积、产量、价格以及库存量等市场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和失真导致的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引导农户开展小宗农产品种植工作。

  二是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菜篮子”生产,完善相关扶持和鼓励政策,将姜蒜等农产品纳入惠农补贴范畴,在主产区设立国家供应基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小杂粮、大蒜等农产品纳入国家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储备调控制度。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和末级渠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抗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

  三是严厉打击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建立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披露和惩戒机制,定期披露网上交易情况,对网上炒作、价格欺诈等行为进行警示和惩治。综合运用工商、物价、财政、税收、质检、金融等手段,严厉查处农产品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为加大惩处力度,发展改革委正研究制定《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细化违法行为认定标准,加大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是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疏堵并举,加强引导,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鼓励投向“三农”、中小企业、高新技术、绿色环保、基础设施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减少和避免民间资本恶炒农产品现象。

  然而,目前大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价格短暂下跌后再次反弹,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为何在政策趋紧的情况下,小宗农产品价格还在逆势上涨?小宗农产品价格调控为何“久治不愈”?这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别看大蒜这种小小的民用食品,但它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监管方方面面的不足与缺陷。因此我们说,在一个法治的社会,只有上下一致,全体一心,好政策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耘.《中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2007年8月第三版.

[2]杨有红,欧阳爱平.《中级财务会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版.

[3]梁小民.《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北大出版社, 2003年版.

[4]黎诣远.《西方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关于广西农业信息化服务现状的思考

下一篇:浅析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