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卫生事业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事业,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高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至关重要。
关键词:卫生事业;卫生资源;医疗发展
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情况看,目前仍有一些困扰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为此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收集了某市近几年的会计决算资料和统计数据,对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卫生事业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卫生医疗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人员队伍情况及设施设备状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查找影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及症结,为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一些想法及建议。
一、2009年某市卫生资源的基本情况
1.某市城乡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2个,比2003年增加147个。在总机构中:医院44个;卫生院98个;疗养院2个。疾病控制机构5个、卫生监督机构及检验所5个;专科防治所站4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其他卫生事业机构11个;急救中心2个;采供血机构4个;个体诊所及医务室和社区456个(比2003年增加151个);门诊部2个。
2、实有病床10446张,比2003年增加1629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3.16张。
3、人员总数18922人。比2003年增加178人。在总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14178,其他技术人员724人;管理人员1849人;工勤人员217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3人。
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一)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非典”过后,各级政府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济补偿政策力度逐渐加大,到2009年某市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等机构总投入1.3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8887万元、增加了109%。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及传染病院(区)等预防保建机构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得到改造更新。由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增加、从而应对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一些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达98%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妇幼卫生工作取得新成绩。婴幼儿及孕产妇死亡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果。
近几年来,国家及省全面启动实施了农村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目前,某市已有73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累计总投资4087万元,建设改造面积52276平方米。配置设备520万元。其就医环境、诊治水平都明改善。乡镇卫生院人员及业务经费大多数县已在02年上划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有效调动了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乡村医生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稳步进行?
1.政府所属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稳步进行。目前,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用人机制已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服务质量及效益效率增加明显。到2009年卫生系统总收入(含拨款)达11.1亿元。是2003年的2.6倍。医院门诊量2009年为322万,比2003年增加了132万人次,增加66%。住院床日达121万日,增加了44万日,增长57%。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满足不断增长百姓就医需求。
2.公立医院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多年来,尽管财政补偿水平很低,但是医院以发展求生存,千方百计稳定队伍,尽可能地改善就医环境。自筹人员经费及设备资金,使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都有很大的改观。
(四)城镇社区及医保、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全市百姓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雏形初现。2009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815604人(职工308539人居民507065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筹资2亿元(全市职工1.4亿、居民6354万元)。
全市共有87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5家服务站、22家服务中心),现已完成了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并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并将遂步显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满足社区居民卫生保健需求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新格局。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市参合农民170万人,参合率82.2%。全市筹资总额1.35亿元。共有65万人获得补偿。总补偿额1.25亿元。使参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部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
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有薄弱环节。一是各县(市)、区的发展建设不平衡,突出地表现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所必须的人、财、物及政策支持未能全面落实,几年来由于管理体制及行政划归不顺,人员经费及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影响和制约基层公共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和发展。二是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与事业发展不协调。如市县两级疾控监督和保健及急救机构人员编制是按照20多年前标准确定的,已经严重不适应当前防病需要。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缺乏应对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能力。三是“防病难”。由于财政困难,一些正常及专项经费收入拨款不能及时到位。使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等工作难度加大。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多样性、多发性和复杂性趋势,艾兹病、结核病、H1N1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食物中毒等的防治形势严峻。??
2、卫生资源分布不尽合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在全市卫生医疗设备配置和利用上,效率不高且处于失衡状态。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超规划重复配置。其中甲乙类设备超过省下达指标41%。而且分布不尽合理。如CT城区平均约8.6万人口拥有一台;而县(市)平均约25万拥有一台。MRI平均市区约15万人拥有一台,而县市约93万人拥有一台。不尽合理。
(二)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县乡两级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从学历看,乡镇卫生院大专以上学历卫生技术人员仅占乡镇卫生技术人
员总数的17.5%;从职称看,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的比重仅为10.9%;人才问题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
(三)是农村基层卫生医疗 “家底”差,难以摆脱困境。一些乡镇卫生院虽然房屋及基本的医疗设备得到一定改善,但因多年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其业务清淡、收不抵支、需求不足,床位使用率低,据统计全市乡镇卫生院床位平均使用率仅为26.2%,全市卫生院每年约有1/3亏损。到2009年仍有12家。农村卫生仍未走出困境。
3、政府投入水平低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政府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近几年虽然卫生拨款总额呈增加,但从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看并未增长。全市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003年为17.8%;2009年为17.5%;全市卫生事业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2003年为3.6;2009年为4.2%,仅增加了0.6个百分点。医疗单位生存发展困难。卫生系统总负债由2003年的2.2亿已增至2008年的5.亿元。
(二)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过度市场化倾向。由于拨款不足,其生存发展只能靠自身收入解决。一些医院靠贷款、融资购买高级医疗设备、修建病房大楼,相当一部分要靠患者负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客观上导致看病贵、看病难。
4、“以药养医”的发展模式诱发医药费用增长过快。据统计2008年每门诊人次费用已达95元;比2003年增加48%。住院床日收费为343元。比2003年增加86%,出院者平均医药费2496元。比2003年增加91%。
四、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防控水平和能力。
1、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责任。尽快改变公共卫生管理缺位或不到位的现状,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和经费标准。科学、合理调整或解快机构人员及管理方式方法与社会卫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和矛盾。
2、加强公共卫生政策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尽快贯彻落实国家新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和保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建设科学防治、依法防治、规范运作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等补助,加大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力度。同时,提高各级政府对基本和重大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监管力度和水平。
(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协调发展。
1、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卫生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对于原有的基建债务应由政府统筹安排偿还。对困难乡镇卫生补助额度,不搞“一刀切”。保障其业务运行所必需的资金及周转,扶助薄弱卫生院走出困境。对于未落实国家有关的卫生经济补偿政策的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的制约措施,以实现区域平衡协调发展。
2、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建设。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改善人才环境,制定留住人才有效措施,在编制待迂、职称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采取引进省内外医学专家。加大培训力度,市县级做好传、帮、带。建立稳定的培训制度,加强丞须的全科医生培养。
(三)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1、合理调整医院布局和规模,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优化重组,包括迁建、整合、转型、改制。如:二级以下医院可变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护理院、康复院等。一方面可缓解患者在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不减少不必要的大型医疗设备重复引进和购置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2、着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尽快改革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增加卫生投入、履行政府职责,关健是政策落实。应有切实的制约措施。在解决政府如何“补供方”方面,新医改方案提出一个全新思路,即政府购买服务,根据服务契约向服务承担者支付合同款,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扭转趋利行为。同时,还规定医疗单位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及离退休及政策性亏损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由政府给予专项补助。建全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是解决“以药养医”“看病贵”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四)完善医药保障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1、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继续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报销比利,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建立国家、单位、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三是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打破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属地及所有制限制。四是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巩固新农合制度成果。一是要建立稳定的新农合筹资机制。使新农合基金筹资科学化、规范化,二是要加强对新农合的管理和监督。要建立健全新农合管理组织、参保者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规范新农合保险的运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三是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四是明确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的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必须引入契约共济的保险机制,建立起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医疗保障制
3、加快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方案近期重点工作之一。这是一顶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意义重大。政府要尽快制订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本药品目录,并对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实行严格的市场监管。使广大群众获得""安全、方便、廉价、质优""的基本药物服务。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经济研究 2010.7(总276期)《聚焦医改》.
[2]05 以“管办分开”理顺公立医院治理结构 李卫平等.
[3]卫生经济研究 2010.9(总278期)《聚焦医改》.
[4]05 我国公立医院主要改革模式评价 黄二丹.
[5]29 社区全科医师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方芸.
上一篇:苏州市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浅析
下一篇:赣州市城市化建设历史与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