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供给侧改革下的新计划经济

发布时间:2016-05-24 14:47

  供给侧改革要求生产从消费一侧进行考虑,使生产具有可计划性。新计划经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指令性经济,主要是指生产决定于消费,生产具有事先性。大数据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预测,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则为新计划经济提供了最重要的一条保障: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传达和反馈系统。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中暴露出来一些突出矛盾和现象,基本上都与供需结构不相适应有关。因此,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侧要求的倒逼。应该看到这里的供给侧改革,是以需求侧为基础,并不是哪一方更重要,而是强调供需两侧的平衡。

 

如果从供给和消费的关系来看,传统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于只从供给一方考虑问题,忽略了消费一方,人为地将市场和计划对立起来,生产的产品价格便会偏离价值太远,导致计划的滞后性。如今大数据时代,消费者已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

 

新计划经济就是看重了这一点的变化,生产什么、多少、样式、要求均从消费一侧入手,消费者不再是被动接受产品提供。同时,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均衡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也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资源共同配置的最本质功能。

 

  强大的互联网技术,让世界信息、资源共享。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新的计划经济提供了最重要的一条路径,新自由主义真的到了改变思路的时候了。

 

  一、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可计划

 

从李克强经济学开始,这一届政府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已经从重需求管理转向了重供给管理,发展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平衡需求侧扩张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在于需求一侧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如今,供给一侧的五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管理)则成为三期叠加的长期驱动要素。

 

需求侧管理强调通过社会需求来拉动经济,供给侧管理则强调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但供给侧必须从需求一侧入手,就中国当前经济状况而言,供给侧改革首先解决国人生活和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对中高端产品和质服务的迫切需求与现有的中国传统制造业中低端产品不匹配之间的矛盾。供给侧改革就是消费者需求出发,调整自己的生产目的和标准,解决当前供给需求错位、产能相对过剩问题。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里,产品是生产者说了算,消费者只需要根据自己需求决定买或者不买。在互联网+、工业4.0的时代,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得生产什么,这是一个逆向生产的过程,整个社会的供应关系被颠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供销模式也被颠覆,企业的生产都会按照消费需求进行,未来的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并且知道这件产品的标准是怎么样的,即生产什么、为谁生产、怎样生产,都会利用互联网征集全球潜在客户对新产品开发的想象性描述,在新产品生产之前就已经清楚。

 

传统企业会因为互联网而发生裂变、重构,带来创新,消费数据会决定工厂生产什么,而不是工厂生产什么、消费决定什么。消费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消费,而是参与了生产,他么因此也被称为消费商,参与产品的分红。大数据和云计算让从消费需求入手的供给侧改革更具可操作性,为中国这一轮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供给的平衡提供了良机。

 

  二、新计划经济和传统计划经济

 

  1.新计划经济

 

  所谓新计划经济是指所有的生产都会按照消费需求进行,未来的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并且知道这件产品的标准是怎么样的。生产商之间比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完成消费者需求的精准程度。以前的许多经济理论,完全是以生产商和流通商服务为中心,并非消费者。可是信息时代,这一切都在快速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不敢讲市场经济,现在刚好相反,人们不讲计划,从十一五开始就不叫计划,改叫规划,人为地把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认为就是票证经济,这是对计划经济一种恶意的误导。社会主义社会化的生产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生产,私有制则无法宏观地进行计划。到底是以市场为主还是计划为主,主要取决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其实建国之初就讲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否定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强调计划的阶段性重要。

 

1930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苏联和2008年经济危机中的中国,受到影响程度并没有资本主义国家严重,并且调控和恢复能力显然要高过其他市场经济国家,重要因素就在于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整合能力。

 

其实,日本于20世纪40年代学习苏联经济制度,制定了40体制,之后在50年代,日本实行了50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完成了经济腾飞。包括之前的德国、韩国、台湾和新加坡,无一例外,经济腾飞过程,计划都扮演了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新计划经济阶段,我们实行的是按按消费计划、按计划生产。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市场是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原始动力,但在新自由主义遭遇挫折后,各个国家计划因素却持续增强。

 

  2.对传统计划经济的认识

 新计划经济

传统计划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实行的是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其实质不在于有无规划,而在于是否实行商品经济。计划经济的实质不是计划,而是非商品化,它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两者的主体不同,前者是国家(政府),后者是经济主体。两者都需要计划,只是市场经济的精髓在于计划分解到了经济主体,每一个经济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计划,计划相对简单和容易,所以精准和易于成功。经济计划则刚好相反,准确来说是政府经济或者国家经济,计划集中于政府,所有的资源也集中于政府,计划过于复杂和庞大,不易成功。

 

所以计划经济的实质并非计划本身,而是掌控和掌控背后的权力集中。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有计划的组织生产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正是这种无计划导致生产过剩,因此只要整个社会的产品按计划生产,按计划分配,自然就不会有过剩。而整个社会按计划生产就相当于整个社会是一个大企业,也就是把所有小企业都合并成一个大企业。那么,企业合并是什么东西在合并呢?自然是生产资料在合并,而我们所说的资本就是指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合并到一起,才能搞计划经济,因此马克思认为应该生产资料公有制下,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模式。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计划经济,大家谈虎色变。马上就有人出来说供给侧改革并非计划经济也没有所谓的新计划经济,人为地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割裂开来,其实两者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经济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特征之一。为什么我们会妖魔化计划经济,就在于曾经计划经济在我国执行的并不好,我们模式化苏联计划经济,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三、大数据时代为新计划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持

 

  1.大数据和计划经济有高度的契合性

 

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就是建立在海量数据上的预测,随着数据的增多,预测系统就能自动搜索到最好的信号和模式。19世纪以来,社会预测都是依靠采样分析,但抽样分析是信息缺乏时代和信息流通受限的模拟数据时代产物。大数据的运用让我们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人为的限制。数字化将将所有的模拟数据转化为两个数字01的计算机语言,储存起来容易又高效。

 

过去需要几年时间完成的数据搜集,现在只要几天就能完成。过去我们认为数据统计出来和录入就没有用了,并没有好好进行有效管理和云计算处理,没有挖掘出大数据的价值。其实大数据改变的不只是互联网,商业、市场和社会的本质。在上世纪,价值已经从实体基建转变为无形财产,比如品牌和产权。如今,电脑存储和分析的数据将取代这一切,成为最有价值的公司资产,不远的将来,数据将和劳动力、土地、资金、管理等传统生产资料一样列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成为人类生产劳动的基础。

 

茅于轼先生说,需要有一个上帝来规划计划经济才行,大数据就是这个期待已久的上帝。电商大佬马云断言称,“2030年世界将再次掀起对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和计划经济(plannedeconomy)的大论争虽然在100年前(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主张的市场经济大胜,苏联计划经济失败,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表示,“2030年计划经济将成为更优越的系统。他以数据,即信息进行了理由说明。

 

马云称,“1930年因为人们相信市场中有'看不见的手',所以市场经济取得了胜利。但是现在我们手中掌握的数据使过去看不见的手得以看见。他对可收集、分析实时产生的大数据的数据技术十分关注,这可以说是新概念计划经济的产生。即可在看清市场的运转后,计划性地生产、分配资源。这就是马云主张“IT时代结束,DT时代即将到来的理由。

 

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的进步,却有可能把人类能够进行计划的边界大大扩张,扩张到足有一个国家那么大。而此处之大,并不只是指宏观上的规模大,也指在微观上的细致深入。在传统计划经济里,资源无法实现有效配置是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路德维希··米塞斯主张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必然会失败,因为经济计算问题注定了政府永远无法正确的计算复杂万分的经济体系。

 

只要缺乏了价格机制,社会主义政府根本无从得知市场需求的情报,而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计划的失败和经济的彻底崩溃。但现在,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再加上无线互联网,人类的需求从来没有如此容易地被汇集、处理,人类的数据处理能力从来如此强大,给政府大范围运用大数据计划经济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如果说毛时代的计划经济由于技术手段和数据统计问题不能有效实施,带有很大的人治色彩和主观判断外,那今天的大数据则是实现计划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即要有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这是一个可以计划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已经拥有了解决所有温饱问题的能力、建成了抵御可以预知的自然灾害的系统,人和物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做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在这样的时代实行计划经济、适度生产、适度消费,千载难逢。

 

  2.新计划经济的现实困境

 

  短时间内,我国无法实现智能数据来制定国家发展计划。目前我国智能数据处理的技术还不高,实力不够,并且为显示经济发展,存在数据虚报等虚假的行为。所以在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实现国家宏观计划经济是有可能的,但尚需时日。

 

  同时,现阶段我们的思想还不是不够开放,不能从更高的层面来讲清楚计划经济,对计划经济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以至网络上计划和市场经济各执一词,认识混乱。认为小平同志说,计划和市场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的标志,计划和市场都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就是在强调市场经济。只要稍稍思考一下,就明白那是当时当地的认识,当前要重新认识两者的关系。如果大家一味沉浸在对过去的计划误解中,妖魔化计划经济,想当然地认为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才是最好的。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作者:王庆林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67

上一篇:论以“新计划经济”拯救生态环境

下一篇:苏联计划经济走过的坎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