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刍议
发布时间:2015-07-08 09:07
[论文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成本 ;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
[论文摘要] 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目前仅仅停留在环保成本的研究,而对受 社会 人文 环境 影响的人文成本却未受到重视。本文 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力图确立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理论体系。
受知识 经济 、网络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当今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处在这种时代大环境中,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正式列入重要议程,并且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观点。目前,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环保成本的研究,而对受社会人文环境影响的人文成本却未受到重视。笔者试图从广义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成本问题,并命名为“可持续发展成本”。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理论成因
“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不变的主题,创新则是“发展”不竭的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类经过实践摸索和理性反思后在认识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类思维方式和观念更新的一种表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实施过程,即是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活动去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矛盾,使人类社会系统与地球及其周围的自然系统保持和谐、均衡、共生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层次性。根据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的主体不同,可持续发展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微观可持续发展指局部、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如企业、乡镇等;中观可持续发展指区域、行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或省市、集团企业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也可延伸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针对性。可持续发展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针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 人口 、资源、环境、科技等提出的,这些因素将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 会计 围绕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反映和控制。
(三)目的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和创新。发展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导向,创新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从价值方面反映和控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代价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少好处,以评价宏观、区域或局部社会经济绩效,为经济决策服务。
笔者认为,由于环境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等,因此,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收益也有代价,衡量代价的指标如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都属环境成本的范畴,通过对它们的反映和控制,从而达到减低环保成本或发展成本的目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成本要研究的范围。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一般理论问题
可持续发展成本有自身的特点,以下介绍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成本作为成本的一个特殊门类,其研究对象有如下特点:
1.成本主体。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成本主体是不同的。从微观角度看,成本的主体是企业、乡镇等个体;从中观角度上看,成本的主体是企业集团、省市、行业等;从宏观角度上看,成本的主体是国家整体经济。
2.成本分期。可持续发展成本与其它成本不同,根据 管理 上的需要其成本分期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反映和控制当期可持续发展成本,并提供相应的 财务 报告。
3.成本对象。成本归集的对象是某 投资 项目、开发项目、生产项目等,将可持续发展成本列入项目成本,作为决策方案的组成部分,实施科学发展。
4.成本计量。可持续发展的代价也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可分为直接成本计量和间接成本计量等。间接成本通过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项目直接成本。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的效益评价原则。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任务是揭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即成本与效益孰高的原则问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代价以及放弃另一种发展方式所付出的代价,所谓可持续发展效益是指选择另一种发展方式而得到的一种发展方式代价的减少或效益的增加。效益大于成本才是可持续发展成本所应遵循的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目标在于向决策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成本管理信息,可持续发展成本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强调可持续发展成本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比较,从中找出差异成本并加以控制,从而提高成本主体的经济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 成本 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在 社会 经济 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 环境 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人为破坏资源而付出的代价;或因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差异成本,包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差异损失;通过这方面成本的研究,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可持续发展成本或称发展成本由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组成的,分别研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差异成本,以期取得最佳的发展效益。
(一)自然生态成本。自然生态成本是可持续发展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核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本问题。
1.自然资源成本。加强对资源的成本核算,是变自然资源的计划配置为 市场 配置的必要手段。自然资源按其是否可以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也称为可耗竭资源,尽管有些是可以回收的资源,如金属资源,但可回收的资源依靠回收利用而得到补充的数量是很低的,所以可耗竭资源是无法逃脱被耗竭的厄运。可再生资源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性有些受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即能否合理开发利用,如果能合理开发利用,则资源可以恢复、更新、再生,甚至不断增长;否则,蕴藏量不断减少,以至耗竭,如森林资源;有些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太阳能。为了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 管理 现状,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将所有可耗竭自然资源和其可持续性受人类利用方式影响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纳入自然资源成本核算体系。
2.环境保护成本。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的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的 教育 使公众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① 预防 性 法律 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②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 材料 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③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做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因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势在必行。
(二)人文生态成本。笔者认为环境成本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上所述的成本内容属狭义的环境成本,即是基于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成本问题,是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环境的客观的、外在的一面;广义的环境成本还应包括基于人文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成本问题,如行业垄断问题和贪污腐败问题等并由此产生的人文生态成本就属于此类,它有别于自然生态成本问题,但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环境问题,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成本。由此可见,对环境的研究仅从狭义的角度去衡量,无助于全面、彻底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阿期德的 文化 模式指出,一个国家 社会文化 特征主要从以下4个因素反映:①个人主义相对集体主义,②权力距离大小,③对不明朗因素反映的强弱,④阳刚相对阴柔。笔者认为,阿期德的文化模式虽然只是研究人文环境的某一方面,但对人文生态成本的研究却很有借鉴意义。在阿期德的文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笔者提出人文生态成本的部分内容如下:
1.制度成本。研究制度成本,主要目的是对国家或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的现象,通过以价值形式进行反映,以价值工程比较分析,找出由于制度不够创新而引起的社会经济效率的浪费,以及不公正及不公平现象等诱发的社会经济代价,这些隐形成本就是制度成本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国家或社会的制度创新来解决。制度成本与制度效益的比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观念成本。研究观念成本,主要目的是对因公民的思维、 道德 、信用和价值观而产生的观念差异,因观念差异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代价以及为此所进行观念创新的 投资 ,即形成观念成本。与观念创新后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比,所形成的观念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培章.
[论文摘要] 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目前仅仅停留在环保成本的研究,而对受 社会 人文 环境 影响的人文成本却未受到重视。本文 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力图确立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理论体系。
受知识 经济 、网络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当今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处在这种时代大环境中,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正式列入重要议程,并且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观点。目前,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环保成本的研究,而对受社会人文环境影响的人文成本却未受到重视。笔者试图从广义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成本问题,并命名为“可持续发展成本”。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理论成因
“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不变的主题,创新则是“发展”不竭的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类经过实践摸索和理性反思后在认识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类思维方式和观念更新的一种表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实施过程,即是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活动去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矛盾,使人类社会系统与地球及其周围的自然系统保持和谐、均衡、共生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层次性。根据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的主体不同,可持续发展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微观可持续发展指局部、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如企业、乡镇等;中观可持续发展指区域、行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或省市、集团企业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也可延伸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针对性。可持续发展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针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 人口 、资源、环境、科技等提出的,这些因素将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 会计 围绕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反映和控制。
(三)目的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和创新。发展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导向,创新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从价值方面反映和控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代价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少好处,以评价宏观、区域或局部社会经济绩效,为经济决策服务。
笔者认为,由于环境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等,因此,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收益也有代价,衡量代价的指标如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都属环境成本的范畴,通过对它们的反映和控制,从而达到减低环保成本或发展成本的目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成本要研究的范围。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一般理论问题
可持续发展成本有自身的特点,以下介绍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成本作为成本的一个特殊门类,其研究对象有如下特点:
1.成本主体。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成本主体是不同的。从微观角度看,成本的主体是企业、乡镇等个体;从中观角度上看,成本的主体是企业集团、省市、行业等;从宏观角度上看,成本的主体是国家整体经济。
2.成本分期。可持续发展成本与其它成本不同,根据 管理 上的需要其成本分期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反映和控制当期可持续发展成本,并提供相应的 财务 报告。
3.成本对象。成本归集的对象是某 投资 项目、开发项目、生产项目等,将可持续发展成本列入项目成本,作为决策方案的组成部分,实施科学发展。
4.成本计量。可持续发展的代价也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可分为直接成本计量和间接成本计量等。间接成本通过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项目直接成本。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的效益评价原则。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任务是揭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即成本与效益孰高的原则问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代价以及放弃另一种发展方式所付出的代价,所谓可持续发展效益是指选择另一种发展方式而得到的一种发展方式代价的减少或效益的增加。效益大于成本才是可持续发展成本所应遵循的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目标在于向决策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成本管理信息,可持续发展成本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强调可持续发展成本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比较,从中找出差异成本并加以控制,从而提高成本主体的经济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 成本 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在 社会 经济 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 环境 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人为破坏资源而付出的代价;或因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差异成本,包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差异损失;通过这方面成本的研究,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可持续发展成本或称发展成本由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组成的,分别研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差异成本,以期取得最佳的发展效益。
(一)自然生态成本。自然生态成本是可持续发展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核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本问题。
1.自然资源成本。加强对资源的成本核算,是变自然资源的计划配置为 市场 配置的必要手段。自然资源按其是否可以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也称为可耗竭资源,尽管有些是可以回收的资源,如金属资源,但可回收的资源依靠回收利用而得到补充的数量是很低的,所以可耗竭资源是无法逃脱被耗竭的厄运。可再生资源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性有些受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即能否合理开发利用,如果能合理开发利用,则资源可以恢复、更新、再生,甚至不断增长;否则,蕴藏量不断减少,以至耗竭,如森林资源;有些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太阳能。为了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 管理 现状,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将所有可耗竭自然资源和其可持续性受人类利用方式影响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纳入自然资源成本核算体系。
2.环境保护成本。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的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的 教育 使公众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① 预防 性 法律 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②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 材料 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③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做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因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势在必行。
(二)人文生态成本。笔者认为环境成本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上所述的成本内容属狭义的环境成本,即是基于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成本问题,是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环境的客观的、外在的一面;广义的环境成本还应包括基于人文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成本问题,如行业垄断问题和贪污腐败问题等并由此产生的人文生态成本就属于此类,它有别于自然生态成本问题,但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环境问题,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成本。由此可见,对环境的研究仅从狭义的角度去衡量,无助于全面、彻底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阿期德的 文化 模式指出,一个国家 社会文化 特征主要从以下4个因素反映:①个人主义相对集体主义,②权力距离大小,③对不明朗因素反映的强弱,④阳刚相对阴柔。笔者认为,阿期德的文化模式虽然只是研究人文环境的某一方面,但对人文生态成本的研究却很有借鉴意义。在阿期德的文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笔者提出人文生态成本的部分内容如下:
1.制度成本。研究制度成本,主要目的是对国家或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的现象,通过以价值形式进行反映,以价值工程比较分析,找出由于制度不够创新而引起的社会经济效率的浪费,以及不公正及不公平现象等诱发的社会经济代价,这些隐形成本就是制度成本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国家或社会的制度创新来解决。制度成本与制度效益的比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观念成本。研究观念成本,主要目的是对因公民的思维、 道德 、信用和价值观而产生的观念差异,因观念差异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代价以及为此所进行观念创新的 投资 ,即形成观念成本。与观念创新后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比,所形成的观念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