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双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整合
论我国双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整合
一、双头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整合的概念
所谓双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国外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我国而言,是指我国参与的诸如apec之类的对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内部的长江三角、珠江三角和京津等地区的对内区域经济一体化。
所谓双头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整合是指从全局考量和规划一国对内和对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并使得内外区域一体化战略能相得益彰,互相配合,从而使得该国的对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能服务于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而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也能有效的融入外部区域经济一体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加入了很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多国际区域性组织,在apec和东盟10+3等区域性组织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实证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实施与加入这些外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密不可分的。而内部区域经发展也先后进行东部沿海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规划。这些内部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无疑也为我国若干年来gdp连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如果这两头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相互分割,相关政策规划不能相互支持和配合,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我国双头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发展和现状
(一)中国参与外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现状
1.中国与apec
1991年我国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区域经济论坛,也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开端。
2.中国与《曼谷协定》(现称《亚太贸易协定》)
中国在2000年4月加入了《曼谷协定》,这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区域贸易安排。2005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
3.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6月15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于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即上海合作组织。
4.中国与东盟
2004年,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自贸区谈判取得突破进展。这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协定。
2004年7月初,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在北京签署经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
5.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从性质上说,它也是一种自由贸易安排,并于2004年1月,正式实施。《〈安排〉补充协议》于2005年1月开始实施。
6.中国-智利贸易区
2004年11月18日,我国宣布启动中国-智利自贸区谈判,2005年的同一天中智又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7.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
2006年11月,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8.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
2008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9.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
2008年10月23日, 中国和新加坡的相关代表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双边劳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协定》,新方承诺将在2009年1月1日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0年1月1日前对97.1%的自新进口产品实现零关税。双方还在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10. 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
2009年4月28日,中国和秘鲁两国领导人在北京签署了《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中秘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一揽子自贸协定,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该协定于2010年正式实施。根据协定,中秘双方将对各自90%以上的产品分阶段实施零关税,我轻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化工、蔬菜、水果等众多产品和秘方的鱼粉、矿产品、水果、鱼类等产品都将从降税安排中获益。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将在各自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服务部门。在投资方面,双方将相互给予对方投资者及其投资以准入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公平公正待遇,鼓励双边投资并为其提供便利等。与此同时,双方还在知识产权、贸易救济、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等众多领域达成广泛共识。
11. ecfa
2010年6月大陆和台湾正式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这两份协议于同年九月正式生效实施。
12. 中国-哥斯达尼加自由贸易协定
中哥自贸协定谈判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密集磋商,中哥双方于2010年4月正式签署自贸协定。《中国-哥斯达黎加自由贸易协定》经中哥双方友好协商并书面确认,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成为中国达成并实施的第10个自贸协定。中哥自贸协定的正式实施将促使双边货物贸易、服务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并为两国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近年来,中哥在双边贸易、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双边经贸往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哥斯达黎加已经成为中国在中美洲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哥斯达黎加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除此之外,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国-海合会、中国-澳大利亚、中共-冰岛、中国-挪威、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中国瑞士等。正在研究开发的自贸区还有中国-印度、中国-韩国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
(二)中国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和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但中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两三年来,中国政府先后批复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两省部分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图们江区域、黄河三角洲等、横琴新区、安徽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10多部区域规划和文件。
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定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2010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于当年年底将这份规划印发全国各省份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要求尽快组织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2011年6月,为了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并正式批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2012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截至2012年7月,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了88个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企业集中、民营科技企业活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金融资源关注并进入的区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2011年,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33425.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151.9亿元,占全国12.3%;上缴税费6816.7亿元。2011年高新区企业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94万件,占全国企业发明专利的50.7%。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加速推进,中国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格局,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各具特色。
东部地区出台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等产业迅速发展。2008年上半年东部10省市的第三产业增速居四大区域首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继续提升。
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加快,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钢铁、有色等原材料工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加快了整合提升步伐,工程机械、电动机车、数控系统等装备制造业产业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些能源、矿产资源大省努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内蒙古把发展以煤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业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促进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向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延伸。
东北三省继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以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北方重工、沈阳远大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同时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
三、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整合的思路
由上分析可知,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积极参与国际和周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到目前为止,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经全方位地分布在中国版图的四周。在北边,有上海合作组织;东北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和筹建;东边有apec,东南有“东盟10+3”和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等;西南有《亚太贸易协定》;西面有正在筹划的“中印自由贸易区”和已经成立的“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等。毫无疑问,中国全方位的参与外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国内的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方便的条件。而改革开放后至今,我国国内的区域经济建设也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态势。内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还需要从“内外一盘棋”的角度来整合我国的内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内有些区域已经开始着手规划如何与国家的外部区域经济战略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利用地理区位优势、资源区位优势的目的。
(一)从整体上进行国内产业链条的节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国际区域经济发展因素
1.我国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节点规划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在进行部分产业的从东向西的战略转移。这些产业的转移已不再是零散的、小规模地进行,而是整体地、较大规模地展开,这将深刻地影响到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地成长,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带来新的重大契机。但是如果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时,若只是整体复制,虽然能在短期内收获经济回报,但5到10年之后这些产业又将面临被淘汰的窘境。所以为了避免不断被迫迁移的局面,就应该放弃“一个地区(区域)负债某个产业”的想法,而是各地区根据自身特色,在产业链上各占一个节点,各司其职。这种链条式的经济传动模式才会真正起到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作用,最后实现全国同步发展的愿望。因为链条的每个节点几乎都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各个节点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其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链条的运作,所以各个节点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合作就不存在附属关系,在平等的地位上发展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以长江流域为例,沿江产业带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东部地区拥有科技、管理等优势,负责推动技术研发、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和金融服务,而中西部地区则拥有空间和人力优势,负责生产和制造。区域经济之间的合作,不是单纯产业分工,而是功能分工。
2.国内区域经济的布局要充分考虑我国参与的国际区域经济体因素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规划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国际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以及如何完善国内区域经济规划以便更好的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这些都成为当前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首先,从理论上要认真分析相关外部区域经济组织和内部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关联程度。其中影响该关联程度的变量有很多,比如:地理因素,显然“就近原则”比较适合;资源互补因素,互补性越强的关联程度就越高;社会因素、历史沉淀因素等其它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其次,从实践操作上看,要尽量做到每个国内区域经济链条的链头和链尾至少有一头与境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紧密相连。理想的情形是,链头和链尾都与相关的国际区域经济组织相连,这样不仅使国内区域经济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也充分的利用了国外因素,最后就可能成为完成的国际产业链条。这对我国现有的国际贸易战略无疑是一个有益补充。比如,我国已与巴基斯坦和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那么从巴基斯坦到中国再到新西兰就是一条值得重视的产业链条。
(二)学习美国经验,加大全国交通运输网络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的人口和产业分布,特别是工业的地理分布却极不均匀。位处东北部地区的十四州,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虽然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11·5%,人口却占全国的50%以上,而且集中了全国制造业从业人数的三分之二,制造业产值的四分之三以上,被称为是美国的“制造产业带”。由于东北14州是美国的加工中心,而农业和采掘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南部和西部山区,就形成了其他地区向东北地区长距离运送原料产品,再从东北地区向其他地区长距离运送加工工业品的全国分工式区域经济结构。美国的这种区域经济特点,必然需要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所以美国的路网长度是世界上最高的。由于形成全国大分工的格局,美国不仅运输线路总里程长,而且每单位产值所产生的货物运输需求即货运密度,也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中国和美国相比,在地理条件上处于劣势。但中美都是大国,其全国性交通网络建设的模式和思路完全可以借鉴。国务院2007年先后批准实施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这两部规划与此前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以及铁路网络等一起,共同构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沿海港口、内河航道与港口、水上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等较为完整的交通长远发展规划体系。鉴于目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做出通过继续加大交通建设投资来扩大内需的做饭就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就业,减轻目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决策无疑为我国区域经济的战略整合铺好了奠基石。
(三)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
使国内区域经济体充当参与境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简单的说,要做好这一点就要做好链头和链尾的规划和建设。两头做好了,整个产业链条才有生命力。具体思路是,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两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扩大自由港、保税区、经济开发区等的范围。例如,黑龙江省拥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可直达欧洲;拥有经俄罗斯通往日本和韩国的江海联运、通往朝鲜的陆海联运通道,区位优势明显。可以发挥联结中国南方省份、辐射东北亚各国的贸易“大通道”和“大基地”作用。又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将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为: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四、双头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整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参与国际性区域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较大增加,国内的区域经济战略也日渐清晰,所以要对国内外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面临这很大的机会和空间。当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有很多,比如外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并不是完全有我国决定的,国内的区域经济规划也面临着地方保护、部分地方过度消耗资源、人口自由转移受户口影响而难度增大、各地区配套设施和发展条件差异太大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努力来逐步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在全国建成多条国际性的产业链,实现内外区域经济真正的一体化。转贴于论文联盟
上一篇:探索新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研究
下一篇:探索新农村建设之信息服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