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宏咖啡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摘 要:德宏州是云南小粒咖啡主要产区之一,咖啡产业已成为财政增长、企业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兴特色产业。近几年来德宏州咖啡产业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咖啡产量分别居全国首位,后谷咖啡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但是,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和面临着品种单一、咖啡园面积小、市场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做大做强德宏州咖啡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咖啡产业 发展实践 存在问题 对策措施
咖啡产业是德宏州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德宏州委、州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一、 德宏州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德宏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小粒咖啡卓尔不凡的品质,其香味浓郁醇厚,风味独特,被雀巢、星巴克等国际知名咖啡商评定为世界品质最好的咖啡之一。
(一)种植情况。德宏是我国引种咖啡最早的地区之一。1914年从缅甸引进在瑞丽种植,60年代农场引种,但未获成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云南省“18”生物工程的推进和扶持,特别是1998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德宏州的咖啡产业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德宏咖啡种植主要有龙头企业后谷公司带动发展,目前已种植21万余亩,占全省咖啡种植面积的1/3,已有14万余亩投产,年产咖啡鲜果7万多吨。
(二)加工现状。德宏咖啡的加工主要有后谷公司进行,现有3千和1万吨两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年产13000吨咖啡粉。目前主要有喷雾干燥速溶咖啡粉、造粒干燥速溶咖啡粉、冷冻干燥速溶咖啡粉、后谷系列“三合一”咖啡和咖啡易拉罐等5个产品。已通过ISO9001-2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QS认证、绿色食品认证、YC认证、云南名牌农产品认证等。
(三)产品销售现状。2010年以来在出口和内销方面都取得较大突破。国内主要销往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国外主要销往德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
(四)取得的效益。后谷咖啡有限公司2010年营业额56000万元,上交税款534万元;2011年截止7月31日,营业额31661万元,上交税款584万元。
截止2011年12月,后谷公司已开发种植咖啡21万亩,带动农户4.1万户,涉及农业人口近20万人,每年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2亿元以上。咖啡加工企业解决了1500人的就业,其中已招收吸毒戒断人员25人,接纳军队复退军人23人;为农村修路60 余公里,修桥 12座;支援新农村建设资金近100 万元。企业把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在咖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德宏州咖啡产业发展实践
(一)龙头企业带动。德宏州咖啡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后谷公司的带动。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是全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注册资本2.8亿元,总资产20亿元,员工1500多人,下设芒市、盈江、戛中、昆明、临沧、速溶粉六个分公司,是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上市培育工程重点企业。
(二)党委政府重视。省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发展咖啡均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如1998年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2010年的《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省、州领导多次亲临后谷公司视察指导工作,给后谷公司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三)企业经营管理科学有效。注重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将农户手中闲置土地租赁过来,再返包给农户种植咖啡,有效解决企业基地建设缺土地、农户种植缺资金的困难,是一条将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优化整合于优势企业的好经验。注重品牌建设: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注册了“后谷”商标。目前“后谷”商标已经成为了云南省著名商标,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公司已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和7项外观设计发明专利。注重科技投入:公司成立了企业研发中心,不断加强从良种选育到咖啡产品和口味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还积极加强与巴西、韩国之间的技术合作,不断提高公司的生产能力。
三、德宏州咖啡产业发展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德宏咖啡产业虽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化程度低,整个咖啡产业还处在艰难的初级发展阶段,一些环节还存在和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 政府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缺乏土地的统筹规划。粮、糖、茶三大传统产业,新提出的咖啡、烟草等各安排多少,无统筹规划,使产业发展出现争地现象。
二是咖啡、烟草等的区域布局及发展先后顺序不明确。使产业发展出现一起上,不成规模。有些产业发展政府行为多,市场行为少,无企业参与,发展后劲不足,使咖啡等有强势龙头企业带动的优势产业发展受到影响。
(二) 企业方面的问题。一是面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企业长期租用与农民长远致富的矛盾。企业向农民承租荒地期限50年。农民因致富的愿望强烈,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后谷公司。如果10年20年后,农民找到了比咖啡经济效益还要好的项目,这不可避免的和企业产生矛盾。另外,企业和农民承租土地手续程序不完全合法。土地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这些程序企业在和农民租赁荒地时并没有走完。
二是环境保护不到位。咖啡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目前,对废水还无专门的处理设备;烘焙厂产生的咖啡气体也未处理,影响到周围村寨的空气。
?? 三是咖农文化素质低,管理技术跟不上。咖农文化素质低,接受新科技能力弱,加之对咖啡生产技术的培训不够,严重制约着咖啡种植的生产管理。
四是种植区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大部分咖啡种植区域坡地半坡地,交通条件落后,一些必要的生产物资及咖啡果实运输困难。水利设施投入不足,灌溉条件基本不具备。
四、加快德宏州咖啡产业发展的路径
(一)政府加强对咖啡产业发展的领导。一是做好土地使用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传统产业和新兴生物特色产业的土
地使用,保证传统产业发展的土地需求和突出咖啡等优势产业发展的土地需求。
二是做好咖啡等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及发展先后顺序的安排,使产业发展上规模。在产业发展上减少政府行为,增加市场行为,使咖啡等有强势龙头企业带动的优势产业发展得以快速发展。
三是落实基地种植补助及奖励政策。为加快基地建设,按照计划每新发展种植一亩咖啡,经验收合格后,无偿补助100元,州和县市财政各承担50元。同时,每亩奖励各级抓咖啡的干部和科技人员30元。
四是多渠道增加投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咖啡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根据产业规划,积极争取上级相应扶持,形成合力,统筹安排资金和项目,加强产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及产品营销开发等扶持力度,特别是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是完善税收和工业产值分配统计办法。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各县市发展咖啡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税收和工业产值跟着原料走的分配政策,按龙头企业收购各县市的原料数量比例,合理将税收和工业总产值分解统计到各县市。
六是建立和完善咖啡种植加工及产品质量的综合标准。由州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州农业、科技、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参与,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包括咖啡种植、加工技术及产品质量等内容的行业综合技术规范和标准,实现国际化竞争战略目标。
七是加强对咖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州县两级人民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咖啡产业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特色生物产业发展的部署和有关指示精神,加快咖啡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咖啡产业的领导。
(二)企业做实咖啡产业发展的工作。一是按土地法的规定完善和农民的租赁手续。按土地法的相关规定走完和农民租赁荒地的程序,减少今后和农民在土地上的矛盾。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引进环保设备对咖啡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进行处理,做到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环境效益。
三是完善利益联动机制,确保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与农户结成的利益联动机制,要在项目新区成立服务机构,并按照总公司的要求认真落实好“一控、二免、三保、四统”的政策措施,通过积极发展咖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夯实企业发展的原料基础。
四是加强种植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首先是改善交通条件,使必要的生产物资及咖啡果实运输便利化。其次是加强咖啡基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咖啡鲜果产量。
五是以咖啡为媒,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保护与加快产业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一是大力发展咖啡与橡胶、坚果、菠萝蜜、香蕉、西南桦等经济林果套种模式;二是探索咖啡地上开发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解决产业发展争地矛盾,实现一业带多业的创新格局。
六是加强培训,提高咖农的种植管理技术。咖农是企业第一车间的工人,咖农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益,加强对咖农的培训,提高他们咖啡种植的生产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咖啡鲜果的产量和质量。
德宏州咖啡产业发展至今,已兼备了资源、技术、人才、加工、品牌和市场等为一体的强劲发展态势。因此,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将发展壮大咖啡产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群众咖啡种植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企业做强做大产业的创新性,努力实现德宏州咖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⑴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云发改农经(2011)332号
⑵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 [1998] 116号)
⑶ 《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