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解释能力分析
摘 要:摘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本文分别从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分析了企业经营绩效水平,并针对当前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绩效评价 指标 能力 分析
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的评价计分方法,计量企业经营绩效水平,以充分体现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环境,准确评判企业的经营成果。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由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指标构成,用于综合评价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绩效状况。
一、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实行百分制,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为70%,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为30%。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的权数均按百分制设定,分别计算分项指标的分值,然后按70:30折算,如下表所述:
评价内容 | 财务绩效(70%) | 管理绩效(30%) | ||||||
与权数 | 基本指标 | 权数 | 修正指标 | 权数 | 评议指标 | 权数 | ||
盈利能力状况 | 34 | 净资产收益率 | 20 | 销售(营业)利润率 | 10 | 战略管理 | 18 | |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 9 | 发展创新 | 15 |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8 | |||||||
总资产报酬率 | 14 | 资本收益率 | 7 | 经营决策 | 16 | |||
资产质量状况 | 22 | 总资产周转率 | 10 | 不良资产比率 | 9 |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7 | 风险控制 | 13 |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12 | 资产现金回收率 | 6 | |||||
债务风险状况 | 22 | 资产负债率 | 12 | 速动比率 | 6 | 基础管理 | 14 | |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 6 | |||||||
带息负债比率 | 5 | 8 | ||||||
已获利息倍数 | 10 | 或有负债比率 | 5 | |||||
经营增长状况 | 22 | 销售(营业)增长率 | 12 |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 10 | 行业影响 | 8 | |
总资产增长率 | 7 | |||||||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0 | 技术投入比率 | 5 | 社会贡献 | 8 |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值的选用,一般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对照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行业基本分类。多业兼营的集团型企业应当区分主业突出和不突出两种情况:主业突出的集团企业主要采用该主业所在行业的标准值;主业不突出的按照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行业基本分类,采用基本可以覆盖其多种经营业务的上一层次的评价标准值;也可以根据集团的经营领域,选择有关行业标准值,以各领域的资产总额比例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用于集团评价的标准值。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划分为优秀(A)、良好(B)、平均(C)、较低(D)、较差(E)五个档次,对应五档评价标准的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0。标准系数反映了评价指标对应评价标准所达到的水平档次。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的计分主要采用功效系数法,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行业评价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及评价结果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应当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灵活把握个别指标的标准尺度。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的计分一般通过专家评议打分形式完成,聘请的专家应不少于7名,召开专家评议会。评议专家应当在充分了解企业管理绩效状况的基础上,对照评价参考标准,采取综合分析判断法,对企业管理绩效指标做出分析评议,评判各项指标所处的水平档次,并直接给出评价分数。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以85、70、50、40分作为类型判定的分数线。
1.评价得分达到85分以上(含85分)的评价类型为优(A),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A++≥95分;95分>A+≥90分;90分>A≥85分。
2.评价得分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不足85分的评价类型为良(B),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85分>B+≥80分;80分>B≥75分;75分>B-≥85分。
3.评价得分达到50分以上(含50分)不足70分的评价类型为中(C),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两个级别,分别为:70分>C≥60分;60分>C-≥50分。
4.评价得分在40分以上(含40分)不足50分的评价类型为低(D)。
5.评价得分在40分以下的评价类型为差(E)。
二、几点建议:
(一)完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目标值的确定机制
科学合理地确定目标值是业绩考核最为关键的环节,企业应该根据所处行业的运行态势和企业发展状况,通过对比找出差距。还应将评价的目标值与企业战略规划有机结合,实行滚动目标值法。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分类评价,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力度
实施分类指导,提高分类考核水平,是提高绩效评价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的需要。强化对企业管理资源节约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的考核;加强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的考核,根据科技型企业承担国家和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任务量,应适度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构建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考核必须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要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经济与文化、过程与结果、继承与创新、水平与素质、目前与未来等六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战略管理为出发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以提升企业价值为根本目的,形成战略规划、预算管理、薪酬分配、人事任免、重大决策问责组成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四)构建畅通的沟通反馈机制,提高绩效考核的透明度
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要有一个完备的绩效考核沟通反馈机制。绩效考核的核心就是沟通,而且整个绩效考核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的沟通过程。通过沟通和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修正绩效指标,使得考核体系日趋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2006)
[2] 王化成,刘俊勇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中国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管理世界 2004年第4期 82—91
[3]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2004)
[4]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2006)
上一篇:浅析工程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