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业经济运行要主动适应新常态
一、全面把握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诸多方面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新常态的特征在工业领域的体现尤为明显。从增长速度看,随着人们对产品服务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的相对饱和,加之外贸出口需求的放缓,我国工业增速已经从两位数回落到个位数。这种情况从2012年起开始显现,2014年更加突出。从产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产能大幅超出需求,产品价格水平持续走低,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投资意愿和能力不足,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趋明显。从发展动力看,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必须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着力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工业增长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构成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大背景、大逻辑。
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为其主要特征。在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国际分工体系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强化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期望出口需求高速增长。国内经济受“三期叠加”的影响,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消费需求难有大的提升,下行压力可能进一步显现,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可能进一步暴露。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新常态也带来了新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创新支持等一大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个更加宽松公平、鼓励竞争,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工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开始形成。发达国家和政府经济困顿也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并购、吸引海外人才提供了难得机遇。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则为我们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能源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了大好机会。
二、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支撑着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实现,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我国面临的各种重大经济、社会和安全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更为强大的工业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提高对新常态的认识,坚持发展,积极作为。
主动适应新常态,要科学看待增长速度的回落。增速回落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遵循市场规律,顺势而为,掌握工作主动权。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如果一看到增速下滑就想着上项目、铺摊子、刺激扩张,即使速度上去了也不会持久,相反会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积累深化。但同时也要树立底线思维,未雨绸缪,确保工业运行在合理区间、行稳致远。
主动适应新常态,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新常态表面是增长速度的换档,本质则是增长动力的转换。要利用好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化创新,在“四化同步”发展中培育新的增长点,尽快使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要着力压缩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赢得时间。加快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主动适应新常态,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摒弃依靠行政命令、用超越法律的手段抓企业、上项目的观念,以改革创新理念推动发展。进一步简政放权,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和法治方式,强化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创新政策和外贸政策的协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新的战略部署,提升重点产业开放水平,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和转移过剩产能,有针对性地引进新技术和领军人才,构建我国产业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2015年工业经济要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继续实施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更加注重强化互联网行业管理,促进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重点抓好发展工业经济的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更加注重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突出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抓好绿色建材、高性能钢筋、高效节能电机、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推广,进一步壮大信息消费。争取扩大各级技术改造等资金规模,探索利用产业投资基金等手段,提高投资效率。围绕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研究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适时启动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全国互联互通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平台体系,强化政策储备、要素保障和应急协调,做好对企业的服务。
二是坚持优化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出台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定,制定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出台大数据应用与发展指导意见。实施5大技术改造工程,发布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计划(2015-2025),制定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规范条件,全面启动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制定“十三五”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计划及到2017年阶段性目标,研究建立利用节能环保标准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工作机制。促进破局性重大兼并重组,支持稀土六大集团加快发展。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组织工业能效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狠抓重大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实施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研究制定重要领域军民互动共享的措施意见。
三是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研究论证实施国家级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先期组织实施3年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研究出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研究制订鼓励车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订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制订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研制、发布和国际化,推动出台支持两化融合的财税、金融以及产用结合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和急需标准,推进网络通信设备与工业设备互联互通。
四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大工程,推动两机专项、新材料专项尽快实施。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制定引导目录,发布重点产品和技术发展路线图。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加强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综合标准化工作,研究制订深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意见。
五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推动尽快公布全国和各省市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清单,加大对清单之外违规收费的查处力度,按照清费立税原则逐步减少收费基金项目。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效果评估,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加快完善细化小微企业划型标准,完善支持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增信分险机制,探索网络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模式。加快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
六是加快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强化互联网行业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实施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落实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加快TD-LTE网络建设和4G业务发展,4G用户力争突破2.5亿,条件成熟时研究发放LTE FDD牌照。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做好双向进入业务许可的受理审批。推动出台互联网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方面指导性文件,出台新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坚决治理社会反映突出的垃圾短信、不明扣费、移动号码携转难、校园市场恶性竞争、骚扰电话等问题。推动出台加强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手段体系化建设,巩固提升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成效,深入开展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
七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强行业管理和规划指导。研究推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开展宽带接入业务开放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深化改革,配合抓好财税体制改革、盐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相关工作。推动工程机械、汽车、商用飞机、通信以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协调落实好现有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研究进一步开放制造业的政策措施。推进重点领域立法,配合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电信法、原子能法、网络安全法等立法和无线电管理条例、稀有金属管理条例修订。扎实抓好工业通信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下一篇:关于汾阳工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